背景
18px
字体 夜晚 (「夜晚模式」)

第45章

    <可惜大明最精锐、配备先进火器的京师三大营毁于一旦。虽然后来重建了,但是却再也没有恢复到从前战力

    >

    <

    还有英国公张辅,年过七旬却死于乱军中,最后尸骨无存…>

    <

    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

    <现在多了很多阴谋论说是于谦等“文官集团”的阴谋,要将勋贵集团折在土木堡。

    可是在土木堡中死的文官一点也不比勋贵少,为什么北京保卫战那么重要?因为大明真的是到了生死攸关地步。

    可惜,堡宗复辟后杀了于谦。杀于谦这点是他永远洗不了的事实!大明后来的文武还敢再为大明卖命吗?都不看看于少保怎么死的吗?!>

    <

    文官死了的这些,后面靠科举还能再有。勋贵这些呢?是要靠战功得来的,大明后面又有多少?>

    <文武比例失衡就是从这里开始的>

    ……

    明以前的人:真有这么无耻的君主?!

    被拉来和朱祁镇做对比的李隆基恼怒:“朕有开元盛世,他有什么!”

    ———

    明

    洪武二十七年

    “好圣孙!呵。”

    朱元璋冷笑,这个好圣孙可真行啊,生了个这么祸害。

    “咱不管什么阴谋不阴谋的,文武比例失衡会变成什么样?还用咱教你们吗!”

    朱棣跪在朱元璋面前,心中骂着朱祁镇这个曾孙也骂朱高炽这个好儿子和还未出生的好圣孙。

    “爹,看来四弟这一脉不行啊,都是些叫门天子,哦,还有个道长皇帝!”

    秦王朱樉幸灾乐祸地打量着朱棣。

    “于谦这个忠臣还有前面的袁彬竟都没有好下场,难怪光幕会说未来不敢有如此卖命的人了…”

    湘王朱柏有些可惜为大明而死的忠臣,摊上个朱祁镇这样的君主真是倒霉!

    朱元璋马上立下祖训:“凡大明天子皆不可冤杀功臣!杀功臣者不可为大明天子!”

    ————

    明

    永乐十三年

    正巧汉王朱高煦和赵王朱高燧都来京拜见朱棣,朱高炽和朱瞻基此时也在宫里。

    一提到朱祁镇,朱棣瞪向朱瞻基。

    朱瞻基忙跪在朱棣腿边,“皇爷爷,呃…这…嗯…”

    朱棣见朱瞻基支支吾吾的,给了一脚。

    “什么儿子啊,御驾亲征,被俘,叫门天子,夺门,冤杀功臣!”

    “真是好啊,好得很!”

    “朱瞻基!你告诉朕,朕就是这么教你的吗!”

    朱瞻基内心将未来的堡宗儿子骂个遍,他觉得自己也不傻啊,怎么生了如此傻缺的儿子。

    朱高煦高兴了,好哇,本来因为好圣孙可旺三代这句话让自己与皇位失之交臂,没想到今天得到了个这么大的好消息,哈哈哈。

    “爹,别怪侄儿,瞻基还小…”

    “咱让你说话了吗?滚一边去!”朱棣见朱高煦嬉皮笑脸懒得搭理。

    “咱的张辅啊!”朱棣说着说着就哭了,张玉跟着自己在靖难中死了,长子张辅在未来竟也得不了善终!

    这下不论是太子还是汉王等都围过来安慰朱棣。

    “文弼还在平安南未回来,是咱对不住他啊,咱大明对不住他啊…”

    朱棣平复后又让人去找于谦。

    朱高炽在一旁想着这孙贵妃莫非就是在太子妃身边的那个女孩儿?和瞻基倒是青梅竹马感情深厚,看来得将她送走了,宫里万留不得。

    浙江省钱塘

    同窗们都好奇的看着于谦,“你是那个于谦吗?”

    少年于谦:“……”

    于谦心想,不论这个于少保是不是自己,都已下定决心要报效国家,为国尽忠。

    “这叫门天子可真够无耻的…”同窗们继续交头接耳的讨论。

    “大明绝不会成为宋朝那样的。”

    “那可说不准,没见后面还是被女真灭了吗。”

    “那是原来的未来,现在的大明肯定不会的。”

    ……

    ———

    明

    景泰四年

    皇兄,真没想到你还有更无耻的操作。

    “去请于大人入宫。”

    如今全国都知道了朱祁镇的事,民间百姓多感于谦的冤屈。

    北京城的百姓因经历了北京保卫战对于于谦后面的遭遇更是悲伤哭泣,纷纷自发来到皇宫前跪下磕头,请求皇上要为于大人主持公道。

    在家中的其他大臣们有原先支持朱祁镇的,此时也有些心凉。连跟着他的袁彬都这样对待,其他人还能有什么好下场。

    于谦进宫与皇上朱祁钰谈了会儿后就回宫了。

    第二日早朝,朝中不论是支持于谦的大臣还是嫉恨于谦的大臣都请皇上听众民心声,不要寒忠臣的心。

    没过多久,南宫中传出消息,太上皇因观看光幕后感到愧疚不已,感染风寒后不治而亡。

    ———

    明

    天顺七年

    朱见深听着光幕讲述的事感慨万分,想到了年幼时的孤苦无依,身边只有宫女万贞儿陪着自己。

    嘲笑着说,“真是好父皇啊。”

    朱祁镇年初就大病了一场,此时见光幕提到了自己最不想回忆的事。

    将照顾的太监宫女赶走,“滚,都给朕滚!不许听,都不许看!”

    堡宗!未来自己竟是堡宗,早就知道了朱见深这小子对自己可不亲,呵。

    “朕现在还活着,这皇位还轮不到你来坐。”

    冤杀于谦这事太大了,全国的人都知道自己现在的皇帝是个昏庸的,以前被俘虏了没有脸面,现在又做了皇帝,可真是个不要脸的。

    民间议论纷纷,朝中也是波诡云谲。

    朱见深的态度大家也知道了。

    没过多久,皇上朱祁镇因病薨逝,皇太子朱见深继位。

    即位之初便顺应民心,为冤死的大臣们平反。

    第66章

    始皇帝破防了

    一连刷到的两个视频都是讨厌的人,这让李然然刷视频的欲望都要降低了。

    祈祷着下一个视频一定不要再是这种了。

    【

    秦始皇儿女的下场】

    【千古一帝秦始皇的儿女有多惨?位于秦始皇陵东南侧附近,有几座疑似古墓。

    在1976年陕西的上焦村,考古专家们在这里发现了秦始皇儿女的墓葬群。

    墓葬群,共有十七座。每座墓中各有一椁一棺,随葬物品每件都是珍品,数量多达二百余件,可以证明墓主身份高贵。

    墓中的景象极为残忍,墓里面尸骨凌乱,头骨遍地。

    头骨、四肢已经分离,一些头骨上还有被折断的箭,在死前应遭受到了非常残忍的暴行。

    专家还在其中两座墓中分别发现了两枚私印,一枚私印上刻着“阴姬”,另一枚刻着“荣禄”。

    这些人的身份被推测应为秦始皇的儿女们,极为尊贵的他们为何会死无全尸呢?为何他们会遭受这样的待遇?】

    【

    这一切的始作俑者便是秦始皇的第十八子胡亥。

    秦始皇在第五次巡游天下的途中病死沙丘,未立太子。

    于是宦官赵高和丞相李斯篡改诏书,赐死秦始皇正在北境抵御匈奴的长子扶苏和将军蒙恬,然后将第十八子胡亥扶上皇位。

    胡亥登基称帝后,害怕秦始皇的其他公子怀疑,在赵高的蛊惑下于是将所有的公子都进行了大清洗。

    公子将闾三兄弟被勒令自杀。

    咸阳公开处死的十二位公子和杜县处死的六位公子被集体杀戮后示众。

    公子高为了保全家人,请求给秦始皇殉葬,陪葬在骊山山麓,胡亥于是赐十万钱厚葬。

    胡亥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预防已经婚嫁的姐妹与许配的夫家联合起来对抗自己,在杜县将10位姐妹全部“矺死”。

    所以秦始皇的所有子女除胡亥外无一幸免。】

    【

    那么胡亥的统治得以巩固稳定了吗?

    没有。秦始皇大概也没想到经过数代秦王打拼才有的扫六合,会在自己死后仅三年就土崩瓦解了。

    蒙毅、蒙恬、右丞相冯去疾和将军冯劫自尽,丞相李斯以谋反罪腰斩于咸阳。

    胡亥最后也沦为傀儡皇帝被赵高女婿阎乐逼死于宫中。

    而赵高也被自己扶立的秦王子婴设计杀死。

    秦王子婴即位时,诸侯四起,六国贵族纷纷复国反秦。仅四十六天,刘邦就率大军攻破武关、峣关,兵临咸阳,屯兵灞上。

    子婴不得不“系颈以组,白马素车,奉天子玺符”投降刘邦。

    最后为霸王项羽所杀。】

    <不立继承人本来就很危险,死亡是很意外的事情,根本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死。

    >

    <

    六国那些人暗地里本来就在搞小动作,胡亥只是说催化了这些。>

    <

    但凡继承人是个正常人,不是胡亥那种的神经病都不至于亡得那么快>

    <

    章邯带着一群囚徒都能打败起义军,若不是遇到项羽,秦国怎么说也可以苟一段时间。>

    <胡亥时期的秦法可不是秦始皇时期的秦法了…

    >

    <

    秦始皇刚统一实行的政策可是“缓刑法,薄赋敛。”>

    <胡亥个脑瘫[无疑]

    >

    <连关中老秦人都是喜迎沛公,可见那时候的秦是好不得人心了

    >

    <杀自己的宗族真的很蠢,那个时候秦始皇刚死,杀大臣,杀宗室,还大力征发徭役,修改法律,搞得最后身边没有一个人…

    >

    <事实证明这个统一天下后的秦国需要重新制定新的路子了。

    >

    <可是最后依旧是“百代犹行秦法”“外儒内法”

    >

    <军功爵制虽然让秦国变强了,但是危害性可不小。秦的上升渠道只有这个,统一六国后他们就需要新的战争

    <胡亥真的很厉害,只花了三年就拉着大秦和他陪葬[吃瓜]>

    <

    秦始皇就算活着,最后也会一世而亡,只是时间晚而已>

    <不是,你是真的不去了解下历史啊,张口就来,多去了解下秦简吧>

    <前面的你是真的低估了胡亥和赵高的无语程度…

    >

    <

    每个时代自有自己的使命,秦始皇一统天下,使得历代统治者想的都是统一而不是各个分裂>

    <评论区有些不好的言论,提醒下大家最好不要“神化”、“污名化”任何历史人物

    >

    <比起“千古一帝”还是喜欢李贽对他的评价“是圣是魔,未可轻议

    ”>

    ……

    就算早知道这个视频会是哪儿些内容,李然然还是认真看完了。

    秦朝真的可惜,功亏一篑的感觉,怨不得现在都还有人为二世而亡感动惋惜。
← 键盘左<< 上一页给书点赞目录+ 标记书签下一页 >> 键盘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