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永定陵守陵的李顺容,怎么你想接她回来?”说完刘娥便离开宫殿。侍女看出刘娥有些不满,安慰道:“娘娘,官家现在还小,听到这个也是会惊讶的。”
刘娥叹气道:“吾岂是因为这个难过,哀家是怨自己未能将孩子教好。仁宗这庙号听着好听,但…”
想到了第一次天幕出现就讲的那个西夏太后。
“西夏建国称帝应是在仁宗朝,宋军接连大败…”
其实刘娥还是有些不喜赵祯的性子,看来还得多加磨练。
“若官家执意要接李氏回宫怎么办?”侍女一直跟在刘娥身边,自是处处为其打算。
“他想两宫并立,也得看看朝堂那些相公们同意不。”刘娥不想多言,挥手让人下去。
沉默的看着奏折,先帝对自己还是很好的,但天幕的有些话是对的。
女子未必不如男,女子也可以顶半边天,还是权力握在手里的才是真。既然天幕说宋是大送,那么一定要改变!
真宗做皇帝做的糊涂,吾一定要做好,赵祯…希望天幕能再多提提仁宗朝的事…
———
宋
景祐四年
赵祯从上次的西夏太后中得知未来元昊称帝大败宋军,就做了准备让范仲淹和韩琦一同前去防御。
元昊已经和宋军打了近四年的小战了,一直觉得还没到真正与宋军决战的时候。从天幕预言后元昊开始不断煽动少数民族和宋朝的矛盾,企图获得支持。
天幕此次提到大娘娘和父皇,赵祯甚是怀念以前大娘娘教导自己读书理政的场景,同时又懊悔自己未能在生母在世时尽孝。
“狸猫换太子?后世人怎可如此编排!朕说了民间不可再议论此事!”看到天幕说后世人认为刘娥是反派,赵祯虽听不懂反派什么意思但也猜到肯定不是什么好话,气急。
————
【公元1376年
洪武九年,魏国公徐达长女徐氏嫁给了明太祖朱元璋的四子燕王朱棣
。
洪武十三年 徐氏随燕王朱棣离开京师,赴北平就藩。
“内助藩国二十余年,嫔于肇封,家政辑宁
。”
……
北平保卫战
靖难期间 与世子朱高炽留守北平,部署防御。
号召城中妇女登城作战,徐氏更是亲自登城督战,与李景隆大军拼死搏杀,直到朱棣顺利从大宁回北平。
……
建文四年
六月十三日燕军攻入南京,六月十七日燕王朱棣登基为帝,同年十一月十三日,册立王妃徐氏为皇后。
“同朕恭勤,保兹天命,君临尔万姓之上。”
……
“皇后最喜爱读书,等书编好了
,在宫里建一个藏书阁,让皇后慢慢看。”
“皇后生前喜欢读书,她要是能看到这些,该多高兴啊。”
公元1407年
永乐五年
明成祖仁孝皇后徐氏去世,年仅四十六岁。
公元1424年
永乐二十二年
明成祖朱棣去世,年六十五岁,与徐皇后合葬长陵。
……】
<
看到这个手书我要哭了,想到之前期待了好久的电视剧结果tmd拍的都是啥玩意儿!竟然还有逃婚???还给朱棣安排蒙古公主白月光,还好最后删了一部分[无语]……>
<一世夫妻,一世知己。朱棣写的封后诏书真的令人感动>
<两人真的是青梅竹马,更好磕了
>
<大明皇帝好多痴情的,朱元璋和马皇后,朱棣和徐皇后,朱高炽和张皇后,朱瞻基和孙后也算吧,成化和万贵妃,朱佑樘和张皇后,天启和张皇后,崇祯和周皇后……
>
<连朱祁镇都有钱皇后
>
<
徐皇后死后朱棣为她服了一年的丧,再也没有立后>
<这对和二凤那对也有点像欸,同样是起兵期间生死不离,同样早逝,同样的儿子造反不想杀,同样的二儿子想夺嫡[狗头]
>
<
能娶到王妃,是本王几辈子修到的王妃[心心眼]>
<好像因为徐皇后朱棣都没怎么处置徐辉祖。>
<
生孩子生太多了,导致身体亏空,折寿了>
……
明朝帝后好多都好有名,李然然想起自己以前还磕过朱佑樘和张皇后,结果查历史才发现张皇后是个扶弟魔……
————
明
洪武二十六年
朱元璋看李世民和长孙皇后爱情,同样是妻子早逝,看到李世民望陵毁观那儿,就想到了自己和老马…
天幕会不会提及咱和老马呢?抱着点期待继续往下看,武则天和李治?也算吧。赵恒和刘娥?嗯…赵恒不是个好皇帝,刘娥是真的有吕武之才而无吕武之恶。
唐宋接下来该到咱大明了吧,让咱看看咱和老马的爱情,唉,好怀念,朱棣和徐氏???
“朱棣!!!”你个不孝子,抢侄子皇位还不够,还要抢咱和老马的爱情!
“咳咳咳,爹…这,是天幕…不怨我…”朱棣小心翼翼的表达,实在是害怕被迁怒了。
这时,周王朱橚大叫起来:“明成祖!!!”
???
朱橚你可真是我的好弟弟哇。
祖?朱元璋快狠准地踹倒了朱棣,“臭小子,还敢称祖了!想跟你爹称兄道弟?”
“我…我…”朱棣属实委屈了,朱高炽这个不孝儿子!!!
“儿委屈,不仅有高炽、高煦这样的不孝儿子,后世还编排我和允炆,还拆散我和妙云,儿根本没有喜欢什么蒙古公主啊!”34岁的魁梧黧黑的朱棣说着委屈。
这让秦王朱樉晋王朱棡感到恶寒,二十一弟朱模多少岁?你朱棣多少岁?还学人撒娇。
踹完后,朱元璋分析上述的话:朱棣的确是从北平打到南京的!这要死伤多少人啊,我大明修养生息才多久!安排的防线呢?其他藩王呢?都死哪儿去了?
疑问重重而来,朱元璋心中有了个结论但还没彻底定下,且再看看天幕。
曹国公李景隆在下方疑惑,我不是给燕王开门了吗?怎么还和王妃世子展开殊死搏斗了???
————
明
永乐十二年
朱棣看着画面竟哽咽了,朱高炽和朱高煦也有些难过,还是娘在的时候好。
突然朱棣冷不丁问朱高煦:“高煦,可还喜欢唐太宗?”
“喜欢啊,爹怎么了?”朱高煦不假思索回答。爹喜欢唐太宗李世民,我也要喜欢唐太宗李世民。
“呵,想当皇帝?”朱棣一听气急败,“给朕滚去就藩吧。”
???
“爹?”朱高煦万分不理解怎么了?不是还好好的吗,咋啦?!
朱高炽暗自摇头叹气,二弟还是这样单纯(蠢)。
第38章
第三次视频结束及后续
天幕再次关闭,众人也回归现实中。这次天幕透露的信息挺多,天幕下各界都思考着该如何利用好这些。
———
秦
始皇二十八年
天幕提及到秦与隋相似,莫非是朕死后天下起义频发,也如隋那时一样八年百起?外有匈奴内有起义,大秦能承受住吗?扶苏可以做到吗?
嬴政不是不想立扶苏,现在天下初定,扶苏的身份还得缓缓,他不是做王而是要做皇帝,能力也得再磨练,守天下比打天下难。
其他的儿子不论是威望还是能力还不及扶苏,可若说对扶苏满意的话,又有不满意的地方。
扶苏在民间名声很好,有威望。为人有主见,勇敢且坚毅,也时时维护自己。对这些嬴政还是满意的。
唉,选个继承人难啊。
“世上真有长生不老药吗?朕的大秦又能传几世呢?”
扶苏听到了父皇的自言自语,暗下决心无论自己日后做什么也要为父皇分忧,为秦国做事,守护秦国!
扶苏想到了幼时,因自己是长子,父皇下朝回来就会来抱自己,两人也经常相处。可到底是从什么时候变了?是自己长大了该读书理政了?
二十岁左右的扶苏埋头掩饰情绪。不是的,自从朝堂上楚国派的昌平君叛秦后,这一切就变了。
扶苏也变得患得患失起来,为了给大家证明自己,不仅要做弟弟妹妹们的好兄长好榜样,还要努力达到父皇的认可标准,扶苏也是从这时开始逐渐给自己施加压力。
父皇最看重的是大秦,自己也要事事以大秦为先,扶苏一定要像父皇一样好好守护大秦。
扶苏想过后,再次抬头看向已经关闭的天幕,天幕啊请你多透露透露关于大秦的事吧。多讲些有利于大秦发展的事,大秦打完天下该怎么让六国人心归附呢?
而嬴政因为天幕的预言,近日对扶苏更为严厉。
————
三国
许都
有华佗给自己治病曹操的头痛好了许多,但当曹操问道该如何根治时,华佗说:“头痛仅能缓,非一朝而愈也。”
曹操说:“那先生就请在许都住下,也好为孤和孤的儿子调理调理。”
华佗摇头道:“太久没回家想回家看看了。”
“行,请先生回家后接上一家老小再来许都。”
要不是看华佗医术不错,加上天幕也剧透自己儿子孙子都有病,华佗这行为早死了!
曹操暂时听了华佗的话,让华佗离开许都回家。
成都
“哈哈哈,好啊!”刘备高兴的把信给诸葛亮看。
诸葛亮接信看起来,原是关将军大败曹仁!还识破了东吴的计策!真不愧是武圣!
犹豫片刻,诸葛亮道“不知主公要如何处置刘封和麋芳等人呢?”
刘备毫不犹豫道:“麋芳是子仲的弟弟,且这些年一直跟着我苦劳颇多,虽现在事情还未发生,但他却有倒卖军火这样的重罪,不可轻饶。”
“交给子仲吧,子仲是明事理之人。”
沉默一会儿,刘备气道:“上庸重新派人去守,刘封就跟着他二叔去将功补过。”
建业
孙权气急,这段日子就没有可以安心的!
先是被天幕剧透未来害死关羽,再是天幕造谣自己与曹丕小儿,现在还要被关羽威胁!
吕蒙:“关羽性傲,我们就暂时让他气焰嚣张会儿,等时机再下手!”
孙权看向陆逊,陆逊没说话算是同意吕蒙的意思。
吕蒙发现了心中很不服气,自天幕剧透东吴陆抗后,主公就直接提升陆逊在跟前任职,诸事皆与其商议,明明自己才是大都督,还没死呢!就要被这个小子分了恩宠,实是难忍。
————
西晋
泰始元年
天幕仿佛就是来监督自己的,司马炎长叹。
这些日子必须时时摆出一副明君模样,彻夜与大臣谈国事,就连后宫也很少去。
司马炎感到心累,现在稍休息会儿,就怕被大臣和百姓议论。西晋几十年后亡国,还有八王之乱,五胡乱华这些破事,无论哪儿一个都是关乎他们命运的事,天下人都盯着自己看,其中也有不少人就等着他犯错,把他赶下去!
司马炎暗地里更是加紧了五胡的管控,上次天幕提及胡人内附后还存在很多问题,这些都是要解决的。
接下来就是大一统,解决东吴!
————
隋
开皇九年
对于如何处置晋王,杨坚不忍,毕竟这么多年来杨广的表现和天幕上那个完全不同,这让杨坚难以下定决心处置。
便以想再看看杨广日后的具体操作为由,暂软禁于晋王府内。
杨勇因着天幕的话,这段时日倒安分了些,经常在独孤皇后前表孝心,在杨坚前做出一副自己已经改正的样子。
杨勇是打定主意一定让晋王不要再出来了,自己也不要成为废太子!
———
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