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现在的严党好歹还给钱吧,看看后面明末时东林党这些,朝廷都收不上来钱><小阁老真是大明忠臣啊[吃瓜]>
<大明后期国库都没钱了>
<既然说到了文官,那就又不得不提土木堡战神猪骑朕了!!!一战就把大明的制衡打没了>
<说来大明王朝1566印象最深的还是“上下挥霍无度,便掠之于民,民变在即,则掠之于商。”这句话>
<嘉靖道长:你说大明没了你转不动了?>
……
emm很好,学到了,全是在说反话是吧。虽然没看过大明王朝但这部神剧还是经常刷到解说的,小阁老你看着可真是清官啊。
————————
明
洪武二十六年
“呵呵,这是第二次提及土木堡了吧。”晋王朱棡唯恐天下不乱,只要是他朱棣不好的事,本王都要来插一手!
朱棣也记得之前天幕在说自己灭了方孝孺十族时,有评论提到说是因为【欺负勋贵集团全埋在土木堡了。】
所以埋还真是那个意思的埋啊。
“猪骑朕?”宁王朱权开始分析:“猪同朱;骑?四哥一系辈分高詹祁,应为祁;朕?依照起名五行来看,或为镇?”
“朱祁镇!这也不过才三代而已。”秦王朱樉不爽朱棣许久了,“不就是你的曾孙嘛!”
朱元璋不说话,直接上前将朱棣踹开。
朱棣:“……”
十七弟你不会说话可以不说,朱棣朝朱权方向微笑。
朱权心中一顿,本王今天是不是话太多了……
————
明
嘉靖二十六年
嘉靖帝朱厚熜原先以为世上真有仙人,天幕乃神仙手段…可过后发现这只是未来的后世之人。
有些失望,嘉靖帝还是该修道修道,大明还是该如何就如何。
虽前有提到大明的末代皇帝,但这是四代后的事,反正大明又不是现在就要亡了…
皇帝都不重视,朝臣再如何也没用。
不过这是第一次天幕谈及当代的大明官员欸,还是小阁老—“严世蕃”。
同朝为官,自是清楚严世蕃是什么德行。“两袖清风好啊,我们严大人不就是两袖清风的清官嘛!”
严世蕃的政敌私下都在取笑这件事。
严世蕃本人表示:根本不需要这个称号!我本就是忠君爱国之人,对皇帝之忠心心日月可鉴!
嘉靖帝:能给朕钱就行,听朕话就行!
————
看完历史教会我们什么后,李然然再也控制不住地笑出来。笑够后,再往下滑向下一个视频。
看到封面时,李然然就感受到了痛和各种生理不适。
封面选取的是“三寸金莲”不穿鞋版。
【动画分解缠足裹脚】
【Hello,这里是桑桑!众所周知啊,缠足是华夏历史以来最大的陋习之一!
据传缠足起源于五代,是李后主李煜为了让嫔妃窅娘作舞好看,便用布缠脚,令其变得小巧纤细,于是其余人也开始效仿。
好啦,收回来!我们不过多讲缠足由来和发展,毕竟大家多少也知道点儿,但是!你们知道古人是怎么缠足的吗?
为了了解这个,up主专门买了冯骥才的《三寸金莲》和其他一些相关书籍看。实在是看得头晕……
(画面播放从宋出土的女子鞋,元时的女子鞋,明和清的女子鞋。)
真是越看越觉得变态。
(动画分解如何缠足)
缠足大致三个阶段,缠尖,缠瘦,缠弯。
先把脚拢着,撒上明矾粉,再用布包裹,使劲加紧,如此反复一个月。
②使除大脚拇指外其余四根脚趾,向下弯曲,拢紧一月左右。
③把这四根脚趾再向内侧用力勒紧,将裹布缝紧,凹出尖头脚样子,裹脚要裹得一日比一日紧,直到五根脚趾全都消肿后,已经缠足脚底成型后再将布松开。
④此时只是有形而已,还没达到最优。再将脚头向内裹至脚心处,此间需要半年时间。
⑤使脚掌弯曲有弓形,裹到脚掌可以折成两部分。
(清朝时缠足成型的样子)
若不是幼时开始裹脚,有的会使用特殊方法,以下更加残忍,up查资料时都是各种想起就痛。
夹竹片、石板压迫、裹入碎瓷等等。
许多文人大家士大夫会在诗词作品中大肆赞美小脚,三寸金莲的美,他们是真的压根不管女子死活啊。
(开始播放各式各样缠足的照片)
就因为自古男性拥有绝对的话语权,他们把这种“三寸金莲”定义为美,并对其在诗歌中大肆赞美,而那些受到当时社会风气影响,家人逼迫的女子也不得不去迎合这畸形的审美。更是出现了以缠足划分贵贱阶级,以家中女子缠足为荣,男子以非小脚不娶的情况,在这之下的唯有女子受到伤害,不得不缠足。
女子成了“大门不出二门不迈”与社会脱节的团体,更是成了在处于男尊社会中繁衍子孙、哺育后代的传宗接代的工具而已。
up主到现在都想不明白为什么都2023年了欸,还有女性想去缠足???脑子瓦特了嘛!为什么要自我奴役?!
好了,up已经被气到了,各位13站的友友们咱们下次再见!】
<清朝最开始是不让缠足的,还多次下令禁止缠足,但是汉人还是缠足,最后朝廷也管不了,就共沉沦了…>
<对对对,剃发易服改得,缠足改不得[无语]>
<明朝不要找别的朝代背锅,就是从你明开始的>
<我记得清的时候是残废型缠足了吧>
<起于宋兴于明盛于清。>
<明朝时是放开了吧,民间已经很流行了,至于清那时候就是全国必缠了…>
<感谢孙中山先生!>
<真的好恐怖,他们对女性的压迫和控制真的……>
<以前真的好惨[大哭]>
<反正就是看谁掌握到话语权呗>
<图片评论:淘宝搜三寸金莲鞋>
<妈诶,这种东西怎么还存在的。>
<他妈的,强烈建议喜欢小脚的男性自己缠,不是说喜欢嘛,怎么可以光说不做,懦夫![发怒]>
<其实男的也不喜欢…>
<听说明清时的娈童男宠啥的,也是要缠足的>
<哇,啊这,这,无言以对…>
……
第32章
西北有孤忠
大唐百姓不可置信地看着天幕中所谓的“三寸金莲”顿时如坐针毡。
太平公主试想了下若是自己的脚这样,摇摇头,太恐怖了,疼死了。
文人审美变得这么畸形的嘛?
武则天皱眉,自古男性拥有绝对的话语权,他们的喜好一直都让女子不得不去迎合,仅仅是因为女子要嫁个好人家,所以女子只是传宗接代的工具!
武则天突然醒悟过来,不由被震惊出一身冷汗。
是否该做些什么呢?
武则天内心十分复杂,她为什么可以称帝?因为自己是李治的妻子,李治给了自己政治资本,将近四十年的执政生涯,也让朝臣得以认可自己的能力。
本来原先的想法是自己姓武,下一任有想过武家人,但狄仁杰说历史上可没有哪个侄子会在祖庙中祭祀姑姑的,这让武则天打消了自己的想法。可,天幕的话让武则天陷入沉思。朕都做了皇帝,下一任是女子又如何?武家、李家…男女…
女子为帝阻力肯定很大,就算不能女子为帝,也要让女子光明正大进入朝堂,改变社会风气。不仅是在贵族中改变,平民中也要有改变。
朕这个位置谁坐,他们自己争吧。武则天现在最想做的就是从自己这里改变,天幕上次不就说妇女能顶半边天吗!想来有天幕在阻力会小些,更多的女子的想法也会有变化。
太平公主第一次接触到这么直白的话语,一语点破了女子的地位,思想受到了巨大冲击。不行,女子不能成为后面这些朝代那样,只是工具!还要受到这种残忍的方式!
安乐公主:皇奶奶可以做皇帝,为什么其他女子不行?
—————
宋
乾德五年
砰!
赵匡胤把桌子拍烂了,赵光义等人习以为常地站立一旁,不受影响。
“我宋朝的文人这么无聊?关注女子的脚干嘛!”
赵匡胤就知道每次一说到宋就没什么好话!又是这样,我大宋开了个什么坏头啊!
“文人没个好东西!”
这可把周围文臣吓坏了,我们哪儿不是个东西了?我们现在又没有写东西赞美……
赵匡胤顺便下令不许再有过分要求小脚,自然生长,不许干涉,被发现立斩不赦!
南唐
金陵
李煜虽知道未来是宋得了天下,可还是不甘心就此将祖宗基业拱手让人,每日勤政,经常召大臣咨问国事,一谈就到深夜。
看到天幕说未来这一陋习还是自己开始的,不管真假,这让李煜倍感自责愧疚。
马上写词,反省自己,并在词中写到女子的天足也好看,不要为了美丽而过分干预。
“唉,希望朕做的这些,可以稍微弥补后世的错误。”
————
明
洪武二十六年
朱元璋这下是全都明白了,为何说自己是罪人…
朱棣看天幕中那畸形的脚,不懂哪儿可以看出美丽,未来实是太奇怪了。
晋王朱樉、齐王朱博等王爷们有些尴尬,怎么办,其实小脚挺好看的啊,纤细漂亮,远没有那样畸形…
民间的百姓看到这些图片,也被震惊到不敢再缠足了。
朱元璋立马下令:“谁再敢说缠足,朕就让他缠足!”又想到那满清还下令禁止过,但没有成功,又补充道:“派锦衣卫去给咱时时监督着这些,朕要确保各大臣间,民间不再有这悲剧发生。”
此时风气还未大范围流行,下决心禁止还是可以改变的。
—————
清
康熙三十七年
“哼,朕几次下令禁止,谁听了?”康熙叹了一口气,满族不兴裹脚,想到未来会被同化,一时想得更远了些,背后升起一股凉意。
天幕说什么,百姓就干什么,顺应民意吧,于是再次下令禁止缠足。
因天幕对缠足的否定和天幕对男性的讽刺,这让许多士大夫生闷气!女子就应该“大门不出二门不迈”!
家中也开始有女子敢于反抗,一大户人家中,小姐道:“娘!天幕都说了,缠足是不对的,我们为何要做有违天时的事?”
“……”做娘的不知道如何回答,将目光投向当家的。
当家人出来道:“不缠了。”在离去时又补充:“以后也不缠了。”
每次都改变一点点,日久也会有大翻新。
————
天呐,缠足看着就怪疼的,不评价现在有女子想缠足这事,真是越活越封建了。
李然然不敢再看下去,随意瞟了几眼评论区就翻下一个视频。
【晚唐最后的荣耀】
(配着bgm一列列骑兵于战场厮杀,文字出现于天幕上。)
【公元781年,大唐
建中二年,吐蕃攻陷沙州,大唐守军全数殉国。
公元842年,大唐
大中二年,吐蕃赞普被刺杀,无子,宰相尚恐热与鄯州节度使尚婢婢各自扶持了一个赞普,遂吐蕃内乱不止。两人大打出手,百姓民不聊生。
河、陇之地陷吐蕃近百年,民怨沸腾,人心思唐,众人衣冠未改,静候时机。
沙州人张议潮率众起事,汉人得见,皆相呼应,一时间声势大振!吐蕃守军见状,不敢阻止,立马逃跑。
“某等,今日起事。我们是唐人。我们的脚下是唐土,誓出城冲锋,誓守城到最后一个,誓守沙州百姓到最后一个,誓携沙州重归唐土,唐旗一定会立在沙州城土上。”
张议潮光复沙州后,自摄州事。同时率军光复了瓜、西等十州。
公元851年,大中五年张议潮遣使来朝,献上十一州图籍,被唐宣宗李忱封为归义军节度使。
公元861年,河湟尽复,东接大唐。
公元867年,咸通八年,张议潮入朝,拜右神武统军,加司徒。自此留居长安,其兄子张淮深接管归义军。累封南阳郡开国公。】
<唉,张议潮那么想回大唐,结果自己在长安被猜忌抑郁死了。十一州唐朝也守不住,晚唐政局腐败鞭长莫及了,张议潮啊,此时的大唐早已不是安史之乱前的大唐了[大哭]……>
<归义军中不只有汉人,还有少数民族、吐蕃人等。大唐真就是最开放和包容的王朝了>
<西北然后就是党项崛起了>
<
呜呜呜,那个盛世大唐,不夜长安城再也回不去了>
<张议潮死后35年,大唐也亡了。
>
<不只是归义军,还有安西白发军,大唐真的给了多少人遐想…算了,骂一句李隆基吧>
<吐蕃和唐真的就冤家,吐蕃亡了后65年唐也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