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18px
字体 夜晚 (「夜晚模式」)

第10章

    看到又重提靖康之耻,想到目前二圣蒙尘,耻辱未消,心中仍愤!

    赵构和表面的平静不同,内心只想作呕。后世人竟拿狗来如此羞辱朕!不过,朕果然没有看错岳飞,但愿岳飞不要让朕失望才好…

    和赵构不同,秦桧从头到尾从里到外都很平静,岳飞即便有收复失地的能力又如何?只要他还是武将,他掌兵权,官家还是会忌惮他,就算现在还需要用着他,但未来嘛,以这位官家的性子,呵。

    ————

    天幕各界的人这段时间也知道了后世人称自己为中国,华夏,主体民族是汉族,也知道如今是异族的人在日后同属一个国家。

    直面【汉族第一次亡国。】

    有的文人学士开始悲伤,诵读着《正气歌》从中窥探亡国之哀。

    部分君主决心大力发展,励精图治!不论是被谁灭国,也不能是区区异族!!!

    如秦始皇,刘彻,李世民,朱元璋这种,嗯…决定找匈奴,突厥,蒙古干一次架,好消心中郁气。

    匈奴、突厥、蒙古:……

    第16章

    后续那些事儿

    宋

    重和元年

    卧槽!!!

    赵佶、赵桓、赵构这三个不就是他们现在的官家、太子和康王吗?!

    皇帝都被俘虏过去了,我们还能有什么好下场?!

    所以靖康之耻就是这几年的事了?等等,金的确是反叛辽了,我们这边也的确想和金共同灭辽,但是现在还没有宋金海上盟约,辽国也还在,事情或许还有缓冲的地步。

    “官家,臣请诛六贼,以示群臣!”李纲率先打破沉寂,走到中间向皇帝赵佶请求。

    “朝中奸臣当道,未来官家因此受辱,臣以为此皆六贼所为。”马上李纲的附和者也紧跟其后,向皇帝谏言。

    “臣等请官家诛六贼!”

    毕竟谁也不能也不敢指着皇帝的鼻子骂说,都是陛下你这些年昏庸无能,致使奸臣当道,你和你儿子才被俘到五国城去。

    六贼是指董贯、蔡京、梁师成、朱勔、李彦、王黼。

    当然是生命安全和享乐比他们六人重要。

    赵佶毫不犹豫的选择将他们六人拿下,嗯…至于享乐…要不传位给太子吧,唉,算了,熬过这段日子再说。

    反正大宋不能亡于朕之手!!!

    同时空下的宋朝百姓,在得知要两度亡于外族之手后,生活在汴京城的百姓发生了一些些小混乱。

    民众自发的去刺杀蔡京等人…

    ————

    唐

    乾封元年

    “日本人,他们算个什么东西,也妄想继承我大唐?!”

    李治被气得头痛都好些了,武则天也皱眉道:“倭奴!”

    李治想起来这几十年他们一直都有派遣唐使来,警觉道,“目的在这儿?”

    “呵,来都来了,就别急着回去。”

    ————

    明

    洪武二十六年

    自从太子朱标去世后,皇帝就变得越来越暴躁,越来越嗜杀多疑。百官们每天是惶恐度日,生怕早上去了朝堂晚上就回不来了。

    上朝如上坟。

    现在天幕又曝光了燕王夺了太孙皇位,这几日就藩的王爷们也回来了,皇帝到现在也没召见。

    今日天幕一开始皇帝终于召集一众文武勋贵和王爷皇子们一起观看。

    朱允炆本以为皇爷爷会替自己做主,削了燕王,最好让皇爷爷知道这些个藩王都不好!

    然而,任何人都没想到朱元璋会什么都不做。

    天幕第一次出现就说了明末帝朱由检,然后又是朱棣和方孝孺之间关于是否诛十族的破事,还知道了那些文人又想将大明变成了第二个宋朝!!!

    朱元璋心情很复杂,文武百官看着阴晴不定的皇帝陛下心情也很复杂。

    朱元璋叹气,开始的时候肯定是生气的,如果当时朱棣就在身旁朱元璋确定自己会杀了他。

    但,都过去这么久了,唉,皇位最后不还是烂锅里了嘛,何况自己给允炆留下的遗产不至于会打不过藩王。手心手背都是肉,他们都是自己的孩子啊,难道真的要都杀了吗?咱又不是残忍的人……

    唉,天幕你可多说点儿吧,看看老四日后如何再决定吧。

    “南明?怎么,咱大明还像那宋朝般有什么北明?南明?”

    “还有这韩国人又是什么人?也来继承我大明?”

    朱元璋生气,望向了在王爷中间的老四。

    朱元璋来到老四跟前作势就要动手,朱棣本能反应地转到一旁。

    朱元璋:???

    “好你个老四!都敢跟你爹动手了!!!”

    朱棣:!!!

    我不就躲到了一边吗?谁正常反应不是看到有人打你闪的啊?!?!?!

    “好好看看你的后代,什么南明,还有个叫永历的被勒死。”

    “爹,这关我什么事啊,到永历那会儿我都进土里不知道多少代了……”

    这边两个人在吵架。

    那边群臣们在惊讶。

    (陛下不是要问罪燕王的嘛???

    怎么感觉不像啊…

    太孙失宠了!!!)

    离得近的王爷们,心里惊骇!!!

    一直以来,在爹的心里只有朱标是他的好大儿朱允炆是他好大孙,剩下的大家地位都差不多,倒也没什么不好平衡的。

    但是!什么时候燕王这个浓眉大眼的黑娃子也在爹的心里占据了份量?!

    爹啊,大哥去世了,你好歹把爱分点儿给我们吧。

    燕王朱棣四哥他未来可是造反了!爹,看看我吧。哭泣o(╥﹏╥)o

    没错,在各王爷皇子眼里他们二人是在“打情骂俏”,不都说“打是亲,骂是爱”吗…

    朱允炆吃惊,怎么和自己想的不一样?皇爷爷他想干什么?

    ————

    明

    天启年间

    朱由校看到天幕的预警表示:嗯,东林党倒的确是不太行的。

    这段日子朱由校一边调理身子一边将朱由检带在身边,就是怕自己万一又早逝了怎么办,还是得提前给五弟讲讲提提醒。

    虽然也不知道大明还能支撑多久,但只要自己还在一天建州女真别想着入关!

    ————

    明

    崇祯元年

    自上次天幕曝光自己是大明最后一位皇帝后,朱由检是不敢相信又不得不信。

    虽然魏忠贤等人表示自己就是皇帝的一条狗愿誓死为皇帝效力,但是朱由检只犹豫了一瞬,还是下手对付阉党。自幼受东林党影响还是对阉党一派没有好感。

    现在魏忠贤被关诏狱,同党羽抓捕中。

    朱由检发誓:朕绝不做亡国之君!朕要日日勤政,效仿太祖皇帝!

    现下天幕再次播放。

    “钱谦益?不愧是我大明忠臣啊…”朱由检有点奇怪后面水太凉是什么意思?

    直到看到<仗义每多屠狗辈,负心多是读书人。说的就是东林党>这几句话…

    此时的东林党人:天幕你胡扯!我辈读书人岂是可辱的!

    此时正任礼部侍郎的钱谦益:诬蔑!诬蔑!都是诬蔑!我钱谦益身为大明忠臣怎会投降!

    朱由检也明白过来了,哦,那句话是反话…?!

    看向站在朝臣中的钱谦益,钱谦益心领神会表忠心道:“陛下啊,臣是决不会负大明的,不能只因为天幕的一句话就如此怀疑臣,臣对大明,对陛下之心苍天可鉴!”

    东林党的人自然也跟着附和,求皇上开恩,看看天幕后面怎么说。

    现在的朱由检还是年轻刚刚登基,别人的几句话就暂时打消了念头。

    “且先看看。”

    最后永历帝被勒死,永历?唉,也不知道这是自己的儿子还是孙子…

    魏忠贤余党泪流满面表示:陛下,求您好好看看吧,好好看看东林党人的嘴脸,我们虽然也不是什么好人,但他们也不是啥好人啊,现在您只要给我们个活路,让我们做什么都行。

    这时崇祯元年治下的百姓:读书人就不是个好东西,希望陛下不要被朝廷上的奸臣给忽悠了!

    因为有天幕原因,大家也知道大明要亡了,大明后是清朝,清朝是女真族是外族,于是不少爱国人士,想要精忠报国,救国家于危难之中。

    目前的大明除了多了些爱国人士外,官吏乡绅还是在肆无忌惮的压榨老百姓,皇帝依旧是那个坐于紫禁城中空有抱负却什么也做不好的皇帝。

    —————

    就在这时天幕又开始了下一段

    【华夏历史上的“至暗时刻”⑤】

    (画面慢慢展开,一个看上去万分沧桑的男子旁边写着明思宗朱由检,他穿着龙袍,披散头发手拿白绫,一边往一颗歪脖子树上系,一边悲愤说:“朕凉德藐躬,上干天咎,然皆诸臣误朕。朕死无面目见祖宗,自去冠冕,以发覆面。任贼分裂,勿伤百姓一人。”随后上吊自杀。

    一旁的太监(司礼监秉笔王承恩)跪伏流泪,高举双手大呼道:“忠贤在何至于此?”

    “恭送大明皇帝上路。”

    在一旁树边自尽。)

    第17章

    历史上的“至暗时刻”⑤

    随着音乐声响起

    【明末悲歌】出现在了天幕之上。

    【明朝末年各种社会阶级矛盾空前激化,吏治腐败,军制败坏,税收严苛,土地兼并严重,盐粮垄断、朝廷克扣粮饷、天灾不断。整个明末时期旱灾、寒流、蝗灾、水灾、鼠疫、瘟疫不断发生。中原气候持续下降,天下大乱,狼烟蜂起。王嘉胤、杨六、不沾泥、高迎祥、张献忠、李自成等先后起义。明王朝面对着边外的满清威胁和内地爆发的农民起义军,陷入两线作战。

    公元1644年崇祯十七年李自成攻破北京城,崇祯帝朱由检在煤山自缢殉国。同年福王朱由崧于南京称帝,年号弘光,史称南明。公元1645年清军攻入南京,弘光政权覆灭。公元1645年唐王朱聿键在福州监国称帝,年号隆武,鲁王朱以海监国于绍兴,公元1646年清取绍兴,鲁监国东逃,清进福建,隆武帝绝食而崩。

    公元1646年永历帝朱由榔即位,在西南一隅抵抗清朝。公元1661年清军攻入云南,永历帝南逃至缅甸,次年1662年吴三桂攻入缅甸,黔国公沐天波奋力抵抗,寡不敌众,力战而亡。缅王献永历帝,同年6月吴三桂在昆明绞死永历帝,鲁王朱以海病逝于金门。汉人最后一个皇帝就此落幕。

    满清入关,颁布剃发令,实行剃发易服,大屠杀开篇。】

    (画面中闪过各种屠杀,悲凉音乐响起,哀嚎声刺耳。

    东北、华北、江南、湖广、江西、福建、西南、西北等地大屠杀)

    【从明末到清初损失人口约在5000万至8000多万。当野蛮战胜了文明,当已经重新复苏的汉文明开始受创,衣冠礼仪彻底沦陷,文化科技倒退,百姓被屠血流成河。

    愚民政策的实施,让民众变得麻木。而学术思想上也遭到了全面清算,从头到尾把华夏的文化典籍思想全方位修改,《四库全书》的编撰钳制思想,控制舆论。痛哉我华夏!惜哉我华夏!

    “宁可死至荒郊野外,也不可降清。”(李定国)

    “残碑读罢呼雄鬼,生死都从李晋王。”(刘彬)

    “雪胔白骨满疆场,万死孤忠未肯降。寄语行人休掩鼻,活人不及死人香。”(题江阴城墙)

    “有未亡者欲以面目求死者状,裹骸还里,此臭皮囊三七日外作鬼畜变相,竟人人似,又哭而置之。”

    “耿耿不灭,此心而已!异日夷氛复靖,中华士庶再见天日,论其事者当知余心!”(黄淳耀)

    “八十日带发效忠,表太祖十七朝人物。十万人同心死义,留大明三百里江山。”(江阴八十一日

    阎应元)】

    <四川被屠的千里无人烟,最后湖广填川>

    <明朝三百年正统,未必遽绝,亦天意也。我死,尔急归明,毋为不义。——张献忠>

    <看南明史真的要被气死!好他妈的讽刺,满清八旗子弟看着最后披着清军皮的明军与披着明军皮的起义军杀得死去活来。>

    <投降的明军打起义军,起义军加入南明成了明军…>

    <谁说不是呢?被称为大明最后的柱石李定国,原来也是张献忠大西军的>

    <图片评论:明朝投降清朝一览表.jpg>

    <图片评论:明末抗清名录.jpg>

    <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个人认为最黑暗的时期:五胡乱华,满清入侵,日本侵华>

    <成化帝犁庭扫穴时就应该再狠点>

    <唉,李自成远不如朱元璋>

    <精明落泪>

    <李自成进入北京后搜刮了七千万两白银,而轮到崇祯让满朝文武勋贵捐钱时各个都舍不得…>

    <明末勋贵我就记得一个英国公张世泽最后是在李自成攻破北京时被杀>

    <还有一个常遇春的十二世孙,袭封怀远侯常延龄。国亡,身自灌园,萧然布衣终老。emm比一堆投降的勋贵还是好一点点…>

    <呵呵,说到这个就得提一下同为勋贵的成国公朱纯臣啦,迫不及待地献齐化门,投降李自成,将太子朱慈烺交了出去,还劝进李自成,当然最后被李自成处死了。说实话,崇祯看人的眼光真不行…>

    <明末所有的矛盾和灾难都集中爆发在一起了>

    <谁信呢,整个明朝廷上下最穷的是崇祯哈哈哈,杀了魏忠贤后又没人可以制衡东林党了,大明的官吏乡绅可是最有钱的~>

    <其实我看不下南明史还有个原因就是南方地区的诸多屠城,并非来自于满人的凶残之举,还有许多汉人也加入了灭南明的队伍,参与大屠杀的也有很多都是汉人…>

    <明末,一个朱元璋来了都得反明的时代>

    <明末就是比烂,明烂,顺和大西也烂,当然了后来明白了清原来更烂>

    <哇,明粉是真的好多…>

    <害,民族悲歌,英雄千古>

    <可笑啊,最后一支明军竟然有一半都是少数民族(彝白苗傣怒水独龙)组成>

    <汉贼不两立,古有明训,华夷须严辩,春秋存义!>
← 键盘左<< 上一页给书点赞目录+ 标记书签下一页 >> 键盘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