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18px
字体 夜晚 (「夜晚模式」)

第6章

    就很搞笑啊,方孝孺很突兀的来这么一段。看得up我是满头疑惑的,其他九族人估计也很疑惑吧,哈哈哈。

    然后就是朱棣很配合的说:“嗯嗯嗯是呢,我还能灭你十族啊!”这可把身边其他人都整懵逼了:“这多的一族是哪一族啊?”朱棣就说:“朋友也算一族。”于是不仅杀了方孝孺的九族,还杀了他朋友。

    他朋友基本是在一起读书的朋友,同窗这些。

    但是哈《枝山野记》的真实性是很低的,写这本书的时候方孝孺已经去了一百多了誒,人家创作者祝允明也说了:“本书内容来源于传闻,并不可作为真实历史来看待。”

    《枝山野记》里有一卷说:方孝孺他爹不顾他娘的劝阻把蟒蛇精全族都杀了,所以方家后来也被灭了十族。这就是因果报应。

    你们看看这都什么啊?怎么还突然扯上佛教因果报应了呢?

    所以说,真实性可能有,但应该不多。

    同一时期的翰林黄佐写了一本《革除遗事》,这本书就没有灭十族说法。

    过了好几年正德皇帝溶于水了,九天弘教普济生灵掌阴阳功过大道思仁紫极仙翁一阳真人元虚圆应开化伏魔忠孝帝君嘉靖皇帝登基。

    嘉靖初年的一姜姓太常寺正卿《姜氏秘史》第二次提到了灭十族说法。这本书又又增加了新剧情,姚广孝对朱棣杀方孝孺这件事评价道:“杀方孝孺则天下读书人种子绝矣。”朱棣则用周公佐成王与方孝孺进行辩论。

    当然了,这些都是毫无考证的剧情,我们可以不用管。

    嘉靖三十四年知县陈建编纂《皇明通纪》第三次提到了方孝孺灭十族,这里面是朱棣主动说我要灭你十族。还说朱棣每次要杀方家人时就来见方孝孺,方孝孺还是不肯代草诏书,于是等九族杀完后又杀朋友。

    这本书甚至于还详细描写了遇难者的人名,大大增加了可信度(笑)。

    又过了十几年,刑部尚书郑晓编《吾学编》把前面几本书的内容都写了,还详尽描写了朱棣与方孝孺周公佐成王的辩论。死亡人数也从八百四十七人变成了八百七十三人。

    鉴于这时已是明中期了,明朝中后期的流言野记放得很宽松,就算你编排当朝皇帝都没事儿,明中后期多流行就不用up主说了吧。

    到万历以后,方孝孺灭十族的事迹就越来越详细,文人着墨描写越来越生动形象了。

    如果说在这之前官方上都是说方孝孺使节而死之类的,这到了明末年间就全变味儿了。文人士大夫开始直接把灭十族这件事作为真实事实,并以此进行议论作诗抒发感想。

    甚至于明熹宗时期十族这件事还出现在了朝廷公文中,或许这就是因为野史说多了就成了真吧,反正方孝孺被灭十族这事在明末成了共识,包括皇帝自己都深信不疑。

    崇祯十四年出现了悼念方孝孺的大成之作,由卢演、翁明英这两位东林人士创作的《方正学先生年谱》。

    明末文人们不喜欢朱棣痛骂朱棣生性刻薄,说方孝孺是忠贞义士。

    所以这件事大家是怎么看的呢,就是各人各不同了,反正up我是倾向于没有灭十族的说法,朱棣可能在进入南京后的确杀了很多建文旧臣,也因此说朱棣生性好杀,灭十族的小道消息。】

    第9章

    朱棣:危!!!

    <传下去:朱棣杀了方孝孺。

    朱棣因为朱允炆杀了方孝孺!

    朱棣因为朱允炆死了伤心到要杀了方孝孺!

    朱棣因为朱允炆死了不见啦迁怒方孝孺要屠了南京城![狗头]

    朱棣因为方孝孺要屠了南京城!

    什么?朱棣因为暗恋方孝孺不成恼羞成怒要屠了南京城![狗头]>

    <楼上的,劝告你谣言止于智者[狗头]>

    <所以得出结论:方孝孺等于蓝颜祸水>

    <蓝颜祸水不是蓝玉吗?[狗头]>

    <堡宗天顺这时期写什么《天顺日录》目的还不明确吗?>

    <唉,不就是欺负勋贵集团埋土木堡不能说话了嘛…>

    <明代文人野史有的写得很香艳…[嘶哈]>

    <目前还有一个共识说被方孝孺株连的800多人,除了直系亲人外,多半是同党。>

    <明代的文人属实是无耻,这就是文人士大夫掌握了话语权的后果。>

    <他们很善于运用舆论来威胁皇帝>

    <朱元璋想清扫文官集团,朱棣也是这么做的,结果堡宗…>

    <方孝孺他儿子不是活着吗?明末他们家族也还活着好好做官,诛个屁的十族。>

    <怀疑这八百多人该不会是把杀的建文同党这些都算上了吧。>

    <明末这个会不会也是在暗示说朱由检他刻薄寡恩…>

    ……

    明

    洪武二十六年

    今年还没死但快要死的凉国公蓝玉焦急万分,这次的天幕视频是真的戳到痛处了。

    看到蓝颜祸水,以及和方孝孺一块儿被提起,蓝玉还有什么不明白的。近期陛下对自己越来越不满,加上近几年的确做的贪污事…日日担心日日害怕。

    “他娘的!!!”现在太子去世了,再也没有人可以保住自己了。

    ……

    当天幕提到方孝孺的第十族是朋友同窗时,方孝孺的朋友:……

    方孝孺的同窗:我哭死呜呜呜…

    再看到杀的是同党,以及灭十族这件事是有待商榷的后方才感到安心。

    有贪生怕死的在想:要不赶快和方孝孺断绝关系吧。

    有些忠心正统的人则是打心底里敬佩方孝孺:不愧是我朋友,老方值得交往啊!

    ……

    是四叔,四叔他果然造反了!

    永乐这个年号不就是明明白白的告诉世人,他朱棣是乱臣贼子!

    竟还敢用在在北宋造反的方腊的年号!那我呢?我才是皇太孙才应该是未来的皇帝!四叔他怎么敢?!

    朱允炆双眼含泪看着朱元璋,皇爷爷一定会为我做主的。

    朱元璋没有注意到自己的好大孙的视线,一心沉浸在自己的思索中。

    首先:老四造反是铁定事实了,永乐这个年号已经很直白了,老四这个没文化的!还有蓝玉,天幕说的不错,果然是蓝颜祸水!

    其次:勋贵集团呢?怎么就让文人士大夫又重新掌握了话语权?喔,他们都埋在土木堡了。

    最后:这个堡宗堡是什么玩意儿?正德皇帝溶于水?是说他淹死了吗?那个一长串的瘪犊子称号又是什么?怎么看怎么像宋徽宗…明宪宗明孝宗倒是好庙号,熹应该是早死了。这些后代看着真让人生气!

    总结:大明太难了!

    ……

    朱棣自从上次剧透朱由检后就是一边感到不安一边又觉得自己真厉害。

    在看到方孝孺被自己灭十族时,朱棣:“我这么没脑子啊???”

    姚广孝看到这里面还有自己的事,也疑惑了,“我为什么要求着一个建文忠臣来起草诏书?”姚广孝万分不理解未来自己的脑回路。

    朱棣在看到十族这事以讹传讹越传越离谱后,“我心痛!文人果真不是好东西!”不过永乐这年号听着就觉得舒心,让百姓永远快乐嘛。

    勋贵集团埋在了土木堡?埋?堡宗?庙号还可以是堡?

    后面那些皇帝估计都是自己的后代可瞧都不怎么样…

    “唉,不知道父皇决定怎样处置我。”朱棣看完天幕后向姚广孝问道。

    “贫僧只想问王爷一句话。”姚广孝没有直面回答朱棣的问题,反而把话题抛给了朱棣。

    “先生请说。”

    “王爷想更进一步吗?”

    朱棣沉默了一阵,忽然哈哈大笑。

    “说不想那都是假的,更何况本王还知道未来是真的做到了。”

    ————

    明

    天顺六年

    已经写了天顺日录的李贤,没想到还会引发这么多事儿来,要不不这么写了?

    朱祁镇看着天幕称自己是堡宗马上反应过来时什么意思,怒道:“都是乱臣贼子!不孝儿子!”朱祁镇自重新登基后就不待见朱见深了,这时更是生出了废太子的念头。

    ……

    已经登基的明宪宗朱见深不解:“父皇的庙号不是英宗吗?”这堡宗该不会是后世人的调侃吧…

    ————

    明

    正德元年

    “哈哈哈哈,英国公你看,未来朕是武宗,这就说明朕是一定会恢复太宗盛世的!”刚登基没多久便有着远大志向的正德皇帝朱厚照很高兴自己的庙号。

    “是大明的幸事。”英国公张懋表面上附和着年幼的皇帝,心中更多的则是担忧。武字作为谥号还是很好的,但是作为庙号文官是在暗示什么吗?

    紧接着朱厚照不可思议地看着天幕说自己溶于水。

    “朕怎会被水淹死,假消息!”

    虽然嘴上是这么反驳,但是朱厚照心中其实是信了的,自己的身体在小时候便不是很好,近几年倒是不错,落水而亡也勉强能相信,可总觉得有些蹊跷。

    英国公张懋担忧更甚了,陛下天资聪颖又能文能武自己是将其看作大明中兴之主的,还有什么地方漏掉了吗?

    “这什么九天弘教普济生灵掌阴阳功过大道思仁紫极仙翁一阳真人元虚圆应开化伏魔忠孝帝君嘉靖皇帝该不会...不会是朕的儿子吧?”

    好丢脸,朱厚照自己爱玩,但见自己儿子不走正途贪慕道教,觉得真是长歪了。封自己做大将军什么的不好吗,干什么要做道士,一听就不靠谱,朕怎么会有如此丢人现眼的后代!

    ……

    吴中四才子祝允明、唐寅、文徵明和徐祯卿刚好相约在一块儿游山玩水。

    看到天幕提及自己的祝允明激动,“哈哈哈,之前我们还说打赌谁会被天幕提及,没想到啊竟是小弟我。”《枝山野记》这书本就是结合了一些野史和想象写的,没料到还会被后世人借鉴,可见自己的书还是很有可取之处的。

    唐寅、文徵明和徐祯卿不服气,就这?就这?就这?

    胜负未分,天幕一定会着重提我等的,要像王勃和滕王阁序一般的提。

    ……

    明熹宗朱由校看见摆在自己面前的奏折刚好就是说方孝孺这事的,想着天幕上提到的话这帮文人颠倒是非黑白的本事可真不小啊。

    毕竟是自己的祖宗,自己还是应该做些事情的。

    所以自己是像正德皇帝一样无子吗?才会是五弟继位...

    唉,大明终究是亡了啊。

    ……

    崇祯元年

    被剧透自己是末代皇帝的朱由检不相信,怎么可能?我?末帝?大明亡了?

    心中充满愧疚,对不起皇兄给予的厚望啊。

    魏忠贤等人看到天幕提到明代文人多是一种嘲讽语气,不由看向皇宫中朱由检的方向。

    第10章

    第一次结束后续

    认真看完关于方孝孺是否被灭了十族这个视频后,李然然总算理清楚了前因后果。

    瞟了一眼时间发现已经很晚了,李然然纠结要不再看最后一个视频就睡觉?

    随机观看中:

    【上岸几个月了,之前花的几千考公资料还在,无偿分享】

    【up今年上半年成功考公上岸了,这几天在清理资料有宝子需要嘛

    三连加关注,需要全套网课资料的宝子,评论区任意扣666,后台给我发“考公资料”,即可无偿获取[爱心][爱心][爱心]祝大家下一站,上岸!!!】

    <666

    ,恭喜上岸,资料可以分享一下吗[爱心]>

    <666,求求分享,我已经战了4年,从未成功[大哭]>

    <已经关注加三连了,666,恭喜up上岸。我已经战1年了,求分享资料,谢谢姐妹了[比心]>

    <666恭喜!沾点你的运气>

    <666求分享,就是说啥时候考公人数能下降啊啊啊,受不了>

    ……

    额,不是吧大数据现在这么精确嘛,我也就白天和朋友吐槽了想考公而已,怎么晚上就刷到了。

    不管怎么样,李然然跟着评论区刷了个666后就睡觉了。

    ————

    天幕下各界看到考公纷纷猜测这是什么,不到一会儿天幕又恢复到之前那种沉寂的状态。

    秦

    始皇二十八年

    嬴政捏了捏因为写竹简而酸痛的手腕,向寺人吩咐将竹简搬回殿内。

    “丞相,陪朕走走吧。”

    “李斯遵命。”

    嬴政向李斯询问自己的问题:“考公二字何解?”

    李斯将自己的想法说出来:“

    《尚书》有言"三载考绩"

    意思是考核、考试

    ,公有职位之意,故臣推测这可能是指通过考核来选拔人才的方式。”

    “陛下,当务之急还是得召集墨家造纸。”

    “朕明白。”嬴政看向天幕中,希望下次天幕显灵时能说说这造纸一事。

    ———

    汉

    元狩三年

    “通过考试吗?”现在汉的选官主要是举孝廉,天幕说得太短了现在无从下手啊。

    一连好几天天幕都未再现,刘彻也只好暂时卸下心思。

    医师没有诊出霍去病有身体不好,刘彻执着让医师跟在霍去病身边,不许离去。霍去病倒是感觉经过这几日的诊治身上的旧疾似乎好了不少。

    让朝臣羡慕陛下对霍去病的关爱,不愧是刘霍啊。

    ———

    三国的众人可没那么多闲心关注天幕,也就出现那段时间看看,其他时候局势还是很紧张。
← 键盘左<< 上一页给书点赞目录+ 标记书签下一页 >> 键盘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