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18px
字体 夜晚 (「夜晚模式」)

第29章

    “嗯。听说今秋有白鹿出没,世家大族都争抢着要猎下来献给圣上呢。”姜葵取了一卷白麻布,一寸寸地把她的枪裹起来,“我长兄的剑锻造好了,要我顺路回一趟将军府送去给他么?”

    “小满你真的是笨蛋榆木脑袋。”白荇瞪她,“这种时候你帮我干什么?我当然是要等他自己来取,这样我能多见上他一面。”

    “对噢。”姜葵抓了抓头发,“他是你的心上人。”

    “多谢你还记得。”白荇哼了哼,又问她,“小满,你呢?你可有心上人?上回你讲话绕岔子,给我绕进去了,我都忘了你没回答我。”

    姜葵摇头:“我都嫁人了,哪里还有什么心上人?不是你告诉我的,等到有一天嫁人了,喜欢一个人的事情,也就这样作罢了。”

    “也对,我们小满都嫁作人妇了,只能一心一意地向着夫君,心里再不能有旁人了。”白荇长叹一声,“还是像我这样独身好,想喜欢什么人就喜欢什么人,没人管得着我。”

    她挨着姜葵坐下,忽然凑过脑袋来问:“他对你怎么样?”

    “谁?”

    “皇太子呀。”白荇有点儿不敢说出那个尊贵的名字,“这些日子里,说书的唱戏的写小曲儿的都在传呢,说你们两个可好了。”

    “他对我很好。”姜葵托着腮回答,“但是我觉得……他有什么事情在瞒着我。”

    “你能嫁给一个合适的人,他全心全意地对你好,已经是天赐的运气了。”白荇拍拍她的脑袋,“别想太多,别求太多。”

    姜葵点点头,忍不住又试探着问了一句:“小白,你可以再同我讲讲祝子安托你查的那柄剑吗?”

    她心里实在好奇。虽然祝子安大约不想让她知道,可是也没jsg有拦着她不让问。若是白荇肯答,她便乐得听着。

    “啊……这是客人的私事……”白荇沉吟着,姜葵差点以为她要拒绝了,结果她说,“反正都是好几年前的事情了,我跟你说一说也没什么吧?”

    祝子安曾说小白大师是个“管不住嘴的”,果然有几分道理。

    白荇已经像倒豆子一样噼里啪啦地说开了:“……我识得天下名剑,唯独祝公子那一柄,确实平生未见。为查此剑的来历,我写信给了许多名铸剑师,最终确定一事,那便是此剑并非我朝之物。”

    “并非我朝之物?”姜葵愣了下,“那就是……”

    “嗯,那是前朝铸剑师所铸。”白荇点头,“那柄剑出自一个十年前已被灭门的南方宗派。”

    她拍了拍姜葵的脑袋,阻止她继续提问,耸了耸肩:“其余我也不知道了。这些事情都算是江湖秘闻。我问祝公子此剑从何处所得,他只说是已故之人的一件遗物,问其出处,聊以慰怀罢了。”

    “小满,你答应我,不许同别人说。”她最后又补充了一句,“实在要说……那就别说是我告诉的。”

    不愧是小白大师。若是祝子安能听到,或许要被气死了吧?

    “小白,这件事情,你没有同别人说过吧?”姜葵认真望着白荇,“你以后千万不要再同别人说了。”

    “我没有。”白荇哼哼道,“你也太不信任我了吧?你是最可信之人,我才同你讲的。”

    姜葵摸了摸她的头发以示信任,站起来把包好的长枪背到身后。两人道过别,姜葵往门外走了,又回过头来喊了一句:“小白!我这就去喊我长兄来见你!”

    “喂!”白荇觉得脸上发烧,还没来得及喊住姜葵,她大笑着跑开了。

    -

    姜葵翻墙回到东宫时,谢无恙已经醒了。

    细雨中,他撑一把竹伞,站在宫墙下仰望。姜葵从墙那一侧翻过来,恰巧落在他面前,足尖溅起一团银色水光,化作朦胧的湿气,晕开在两人的衣袂之间。

    隔着雨雾,两人对视了一瞬。

    “夫人。”谢无恙低声说,把伞撑到姜葵的头顶,“下雨了。”

    姜葵也不拒绝,摘了斗笠,钻到他的伞下。他内着白纱中单,外穿绛纱袍,还披了一件裘衣,一手撑伞,一手捧着暖炉,眉眼低垂,身形在雨里依然显得单薄。

    他看见姜葵背在身后的白麻布包裹,略带疑惑地望着她。

    “是枪。”姜葵对他解释道,“下月秋狩,大约用得上。”

    他愣了下:“我们要去秋狩吗?”

    “不然呢?”姜葵挑眉,“听说你往年抱病不去,你是装病的吧?”

    虽然她的这位夫君真的有病,但是这似乎不妨碍他装病。

    “素闻夫人体弱多病,往年也抱恙不去秋狩,”谢无恙平静道,“我猜夫人也是装的。”

    若将军府小姐当真是病弱,也不会在大婚当夜就给了他一剑。

    他罕见地回击她了一句,她还没来得及恼他,他便转过脸,诚恳地望向她:“夫人,今年我们一起装病,可好?”

    “……”姜葵气得踩了他一脚。

    谢无恙立即咳了一阵。姜葵起初以为他是装的,可是他咳得实在厉害,她又担心起来,慌忙伸手去扶他,于是没有看见他眼里一闪而逝的笑意。

    “多谢夫人。”他温声道,不动声色地垂下眼帘。

    两人共撑着一把伞,并肩往殿里走去。姜葵转过头,看了谢无恙一眼,坠在他肩头的雨水濡湿了一片衣袍,落下凌乱的痕迹。

    她咬了下唇,抬手按住他握伞的那只手,把竹伞往他那一侧拨了几寸,挡住了他的半边肩。

    谢无恙偏过脸望着她。

    “我才不是在意你。”她闷闷地说,“你这个人病恹恹的,我是怕你万一淋湿了,再生一场病,就不能去秋狩了。”

    谢无恙叹息一声:“夫人,我们一定要去秋狩吗?”

    “不然你想干什么?”姜葵盯着他。

    “睡觉。”他恳切地回答,“夫人,入秋后,我时常犯困……秋狩又实在无聊。”

    姜葵气得差点再踩他一脚。

    “必须去。”她严肃道,“不许装病。”

    谢无恙长长叹了口气。

    -

    于是,到了秋狩那日,皇太子一身华贵戎服,略带困意地坐上马车,在太子妃凌厉的目光下,不情不愿地前往皇家北禁苑的御猎场。

    马车内,这对年轻夫妻并肩坐在锦缎铺成的车座上,各自一言不发。

    谢无恙捧着暖炉,倚靠在车厢壁上,一路都在睡觉。姜葵掀开车帘,望着窗外变换的风景,偶尔回头看他一眼。

    他睡得很沉,脑袋半歪着,身体跟随车轮的运动微微起伏。搭在肩头的狐白裘领子蹭到下颌,绒毛的边缘稍稍拂过他的脸,被秋日的阳光晕开成毛茸茸的一团。

    他靠在车厢壁上睡着的样子……有些莫名的眼熟。

    马车停了。姜葵转头盯着谢无恙,他的睫羽轻轻一跳,然后纹丝不动。

    “谢无恙。”姜葵冷声道。

    他紧紧阖着双目。

    她扬起眉,探身凑过去,在他的耳边幽幽吹了一口气,用最凶的语气说:“我知道你醒了。”

    他的睫羽又一跳,而后慢慢地抬起来,对上少女明媚漂亮的眼睛。她迎着光低头看他,长而微卷的睫羽缀上了细碎的金。

    谢无恙有些愣怔。他半含着倦意望了她许久,最后小声地喃喃道:“夫人,我太困了。外面冷,我想待在马车里。”

    姜葵被他的语气弄得心软了一瞬,接着发现他的气色其实很好,眸光清朗,脸颊上浮动着淡淡的血色。大约是因为刚睡醒,耳廓也微微地红着。

    “不行。”她严厉拒绝,“你须得参与到秋狩里。”

    谢无恙被迫裹着狐裘下了马车,在瑟瑟秋风里捧紧暖炉。

    他在满地秋色里仰头,望见远山淡如眉的颜色,云雾低沉着盘旋在山间,下方是一望无边的金红密林与无数明镜般的湖泊。

    这里便是广阔无垠的皇室北禁苑,长安城外最大的御猎场。

    此时尚是清晨,天子的御驾还在路上。世家大族与皇亲贵胄的各式营帐扎在不远处的平缓山脊上,不同颜色的大小旌旗正迎风飘扬,舞成光彩四溢的长河。

    “吁——”一支队列停在皇太子的面前。

    为首的人一身亮甲,领着后面的一群人下马抱拳:“拜见太子殿下。”

    姜葵眼睛一亮:“父亲!”

    来人正是她的父亲姜承和她的三个兄长,以及白陵姜氏的队列。两拨人互相行过礼,姜葵急切凑到三个兄长那里,好奇地问他们这些日子的近况。

    她先问姜峦:“长兄,你后来可去了打铁铺子找小白?”

    姜峦颔首:“又去过两三回。多谢小白姑娘费心帮我锻剑,还特意为我多次调整剑刃。你下次再见到她,也再替我传达一番谢意。”

    姜葵笑道:“我才不替你。你自己去说。”

    姜峦从她这句话里品出了某种调侃的意味,敛眸淡淡笑了笑,回答:“好。我亲自去说。”

    次兄姜风迫不及待地想加入他们的谈话,他大吼一声,嗓音隆隆,震得姜葵捂了一下耳朵。他问:“你们在说什么?我怎么听不懂?”

    三兄姜原倒是懂了,神秘莫测地对他附耳道:“你不必懂。总之就是以后有事找小白大师,就千万记得带上长兄。”

    “啊?为什么?”姜风面露疑色。

    “闭嘴啦。”姜葵敲了一下他的脑门,“声音小点,吵死我了。”

    姜原接着道:“妹妹,皇太子对你可好?我们方才在路上商量过,若是他曾欺负了你,哥哥们必将趁这次秋狩的机会好好教训他一番。”

    “为什么你们一个个都觉得他会欺负我?”姜葵不太理解,“我和他比起来,谁看起来更像是好欺负的样子?”

    她说完,三颗圆圆脑袋一齐转向皇太子所在的方向。皇太子正在一棵树下与大将军谈话,手捧一尊银叶小暖炉,身披一件宽大狐白裘,微微笑着,偶尔低低咳嗽几声,确实是弱不禁风的样子。

    三颗圆圆脑袋又一齐转回来,目光落在自家妹妹的身上。她穿了一袭线条利落的箭衣,扎紧袖口,束起腰身,雪白的小圆领立起来,衬出一张美得锋利的小脸,神色飞扬。

    “确实,”姜原下了判断,“应当是你欺负他比较多一些。”

    姜葵哼了声:“倒也不必说得如此直白。”

    “但是我们小满的夫君也不能太弱了。”姜原思忖着,“为兄去试试他的功夫,也算是给他一个下马威,叫他知道我们小满的娘家人可不是好对付的!”

    姜葵还没来得及拦他,就见他已经上前与谢无恙攀谈一阵,然后向他发出了比武试剑的邀请。

    “喂……”姜葵急忙要去喊住姜原。

    “妹妹,让他们比!”姜风的声音响得震耳欲聋,“放心,之远有分寸,不会伤了你的小夫君的!”

    之远是姜原jsg的表字。

    姜葵捂了捂耳朵:“二兄,你该知道,三兄是我们四个里面武功最差的……”

    姜风一愣:“他是最差又如何?难道还能比不过你的小夫这边还在谈话,那边的谢无恙朝他们走来,温文地行过礼,取下披在肩上的厚重裘衣,交予他的夫人,旋即跟随姜原走上一段缓坡,两人相对而立。

    秋风沙沙掠过半枯的草丛,把无数草穗纷纷地吹起在半空,如同飘落一场金黄的细雪。

    谢无恙扣住腰间剑鞘,指腹一推,长剑出鞘,声如金石。

    他站在漫天金黄的碎影里,翩翩然挽了一个剑花,抱剑作揖:“帝次子,康。”

    这是极高的礼节,也是极谦的自称。

    握住剑的那一刻,他周身的气质全变了,整个人犹如一柄出鞘的剑。长风灌满他的衣袍,他持剑而立,眸光沉静,凛冽的寒芒流遍他的指间。

    ……姜原忽然觉得不对劲起来。

    41

    76

    秋狩

    ◎似乎有人要杀我。◎

    秋日的长风扬起衣袂,

    山坡上的二人持剑对立。

    谢无恙没有动,姜原也没有动。两道影子静立如止水,唯有衣袍上下翻飞。

    两人默契地选择了一剑胜负的对决,

    这种方式在贵族间常见,

    既不伤彼此的和气,

    也顾及了两家的面子。对决的双方往往在出招之前不动如山、互相试探,对决只在瞬息间。一旦出剑,输赢既定。

    一只黄雀恰从草叶间扑簌簌地飞起。

    两人同时出剑!长剑出刺的声音如同裂帛,惊起在冷冽的空气中。两道身影飞身而起,

    朝彼此对冲而去,

    如水的剑光刺破漫天飞舞的草穗,

    带起猎猎作响的风。

    姜原使上了一招极凌厉的剑法,那一剑挥洒出繁复的刃光。谢无恙只用了一道最简单的直刺,动作干净利落,是初学剑术者的入门一式,

    看起来平平无奇。

    然而姜原丝毫不敢轻敌……他从那一式里感受到了逼人的锋芒。

    “叮——”清脆的金属碰撞声过后,

    两剑剑柄相对,

    剑刃连成一字。

    灿烂的天光斜落下来,

    二人相对而立,手中长剑彼此相抵,都不再进分寸。错身的一瞬间,

    两柄剑以极快的速度相擦而过,

    胜负已定。

    姜原望向谢无恙,这位尊贵的皇太子朝他垂眸颔首,长风鼓动他的衣袍。

    “平手。”他温声道,

    收剑入鞘,

    抱袖作揖,

    “承让。”

    风吹草低,叶落萧萧,姜原低着头,默然无声地收剑回礼。

    “妹妹,”观战的姜风极为难得地降低了音量,小声向姜葵确认,“你夫君是不是放水了?”

    “你难道看不出来么?”姜葵哼哼道,“他岂止放了水?”

    说话间,谢无恙和姜原一前一后地朝他们走过来。姜原全程黑着脸,谢无恙微微有些喘息。他从姜葵手中接过狐白裘,沉沉披在肩上,接着又捧住小暖炉,往怀中捂了捂。

    几人寒暄一阵,谢无恙以畏寒为由,转身回马车上去了。

    “妹妹,你才嫁过去一个月,就胳膊肘往外拐了吗?”等谢无恙一走,姜原立即瞪视着自家妹妹,“谁跟我说他好欺负的?”

    姜葵很无奈地看着他:“是你自己要去跟他比试的。他是打不过我,可是好歹跟我练了一个月的剑,也不至于打不过你吧?”

    “三兄,”她十分严肃地指出,“你真是我们几个里武功最差的。”

    姜原捂了一下胸口,痛苦地接受了这个事实。他抬眼望了望不远处皇太子的车驾,马车里偶尔传出几声低低的咳嗽,似乎车里的人真的十分虚弱。

    “他莫不是装病?”姜原悲愤地慨叹,“妹妹啊,你以前也每日假咳个不停,骗了我好些年。难道你不仅教了他武功,还教了他伪装咳嗽?你们夫妻联合起来对付我,为兄实在心痛啊!”

    姜葵剜了他一眼:“三兄,别寻借口。你身为将军之子,连一个病人都打不过,是不是应当自我反省一下?”

    “他真不是装的?”姜原喃喃道。

    “不太确定。”姜葵缓缓摇头,“他确实抱病,不过时而是真的,时而是装的……我观察了他一个月,还未有完全的把握。”

    一队人继续朝着远处山脊上的连绵营帐行去。谢无恙又在马车里睡觉,整个人斜倚在车厢壁上。车轮经过石砾,滚起一阵颠簸,盖在他身上的狐裘滑了下来,厚厚地落在膝间,叠成毛茸茸的一团。寒风从窗帘外吹进来,打在他衣裳单薄的肩头。

    姜葵叹了口气,探身过去,把狐裘拉起来,重新盖在他身上,仔细将衣角塞到肩后,一寸寸地掖进去。她认真盯了他一会儿,他的面庞透着红润,连耳垂都渐渐红了。

    他应当没有发病,只是单纯地犯困。这个人似乎只要逮到机会就能睡觉。

    自入秋以来,他睡着的时间越来越长。这种状态,有点像是民间俗语所说的“秋乏”,又有点像即将进入冬眠的某种小动物。

    皇太子与将军府的车队停在了秋狩营地的最中央,公主皇子们俱已到了。
← 键盘左<< 上一页给书点赞目录+ 标记书签下一页 >> 键盘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