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18px
字体 夜晚 (「夜晚模式」)

第123章

    —————亲兵营(骑兵都、重步都居多)590人320马10骡

    ————————直属队(掌军机、传令等,骑兵)30人60马

    ————————火头军10人10骡

    ————————骑兵都*2(中装甲骑)130人130马

    ————————步军都*4(甲士)420人

    —————辎重营(参军1-2人,掌3都辅兵)360人60马160骡

    ————————直属大什(属官分掌粮草、军械等)30人60马

    ————————火头军10人10骡

    ————————辅兵都*3105人50骡

    —————斥候都(突骑)65人130马

    —————步军一营(正副指挥各1人,注6)535人190马10骡

    ————————亲兵都(骑兵)65人130马

    ————————火头军10人10骡

    ————————斥候队(骑兵)30人60马

    ————————军法队(承勾、副承勾带8人)10人

    ————————步军都*4(正副都头各1人)105人

    ————步军二营(正副指挥各1人,辖5都)535人60马

    ————步军三营(正副指挥各1人,辖5都)535人60马

    ————步军四营(正副指挥各1人,辖5都)535人60马

    ————步军五营(正副指挥各1人,辖5都)535人60马

    ————步军六营(正副指挥各1人,辖5都)535人60马

    ——第二统制部(乔仲福部)约4500人约1650马210骡

    ——第三统制部(辛彦宗部)约4500人约1650马210骡

    ——第四统制部(翟彪部)约4000人约1300马210骡

    注1章:御营中军王德部实际直属鸭玖,且统制官均为御营资历统制官,张景、乔仲福均自淮上便参与大战,场场不落,辛彦宗也是自南阳便开始随驾,翟彪为西平土豪翟氏代表,也是五河之地土豪代表,故各统制部员额一般比较大。

    注2章:王德部兵员主要来源于京东西路和开封府等地,离中枢较近,故多采用更接近传统的都-营-统制部编制。

    附:御营中军王德部统制官名录

    张景、乔仲福、辛彦宗、翟彪。

    七、御营右军陕洛行军司(副都统李彦仙)

    人数:约40000人牲畜:约7500马2700骡

    ——直属统制部(本部,亲弟李夔为统制)约4600人

    ——直属辎重部(参议1人、参军6人,注1)约2200人

    —————直属都(骑军,管军机、传令)65人

    —————辎重第一营(民夫营,管粮草转运)360人

    —————辎重第二营(民夫营,管粮草转运)360人

    —————辎重第三营(铁匠营,管器械打造)360人

    —————辎重第四营(铁匠营,管器械打造)360人

    —————辎重第五营(工匠营,管攻守战具)360人

    —————辎重第六营(工匠营,管攻守战具)360人

    ——军法处(正副参议官带3参军,注3)约840人210马210骡

    ——第一统制部(邵云部)约3000人约700马210骡

    ——第二统制部(牛皋部)约3000人约700马210骡

    ——第三统制部(董先部)约3000人约700马210骡

    ——第四统制部(赵成部,后为张玘)约3000人约700马210骡

    ——第五统制部(吕和尚部)约3000人约700马210骡

    ——第六统制部(翟进部)约3000人约700马210骡

    ——第七统制部(翟冲部)约3000人约700马210骡

    ——第八统制部(翟琮部)约3000人约700马210骡

    ——第九统制部(邵隆部)约3000人约700马210骡

    ——第十统制部(贾何部)约3000人约700马210骡

    ——第十一统制部(宋炎部)约3000人约700马210骡

    ——第十二统制部(闫平部)约3000人约700马210骡

    注1章:御营中军李彦仙部是由陕洛义军改编而来,西军残部、南太行义军、京西土豪等来源驳杂,无法详统编制,且各部员额不一,故只列各统制部及统制官名称。

    附李彦仙部统制官名单:李夔,邵云,合计近万,牛皋,董先,张玘,吕和尚,赵成(张玘),翟进,翟冲,翟琮,邵隆,宋炎,贾何,闫平

    八、御营骑军(都统1人,曲端,下辖12部,其中直属3部,副都统刘錡2部甲骑,张中孚1部甲骑,张中彦1部甲骑,副都统李世辅带领6部党项轻骑,嵬名云哥1部特殊编制泼喜军)

    编制详统:共计3直属部4甲骑部,6轻骑部,1泼喜军

    人数:编制3万实际约28500人牲畜:共约29000马3000骡1200骆驼

    ——直属亲兵部约3500人约6000马300骡

    —————亲兵都(军机、传令)65人130马

    —————辎重营(4都步军)460人50马200骡

    —————第一将(正将、准备将、掣旗各1人)370人730马12骡

    ————————亲兵队30人60马

    ————————火头军12人12马12骡

    ————————骑军都*5(甲骑)65人130马

    —————第二将370人730马12骡

    —————第三将370人730马12骡

    —————第四将370人730马12骡

    —————第五将370人730马12骡

    —————第六将370人730马12骡

    —————第七将370人730马12骡

    —————第八将370人730马12骡

    ——辎重部(步卒,设三营)约2000人800骡

    —————直属指挥(骑军,管军机、传令)310人610马

    —————辎重第一营(民夫营,管军粮转运)360人50马160骡

    —————辎重第二营(民夫营,管草料转运)360人50马160骡

    —————辎重第三营(马夫营,管看管马匹)360人50马160骡

    —————辎重第四营(铁匠营,管战具修理)360人50马160骡

    —————辎重第五营(工匠营,管攻守战具)360人50马160骡

    ——选锋部(侦查做斥候用)约1000人3000马30骡

    —————第一指挥(突骑,1人3马)310人900马10骡

    —————第二指挥(突骑,1人3马)310人900马10骡

    —————第三指挥(突骑,1人3马)310人900马10骡

    ——军法处(一指挥编制)约310人210马10骡

    ——御营骑军第二部(刘錡部,甲骑)约2400人3300马200骡

    —————亲兵第一指挥300人590马10骡

    —————亲兵第二指挥(刘錡特有)300人590马10骡

    ————————直属都(掌军机、传令等,甲骑)30人60马

    ————————火头军10人10马10骡————————骑军都*4(甲骑)260人520马

    —————辎重营(步卒,3都,2人1骡)360人50马160骡

    ————————直属队(分掌粮草、军械、修理等)30人50马

    ————————火头军10人10骡

    ————————辅兵都(步卒,粮草)105人50骡

    ————————辅兵都(步卒,战具)105人50骡

    ————————辅兵都(步卒,器械)105人50骡

    —————斥候都(突骑,3队)95人130马

    —————军法队(甲骑,1都)65人60马

    —————第一指挥(正副使各1人,甲骑)310人610马10骡

    ————————亲兵都(亲卫,甲骑)65人130马

    ————————军法队(承勾1人,押官9人,甲骑)10人20马

    ————————斥候队(突骑)30人60马

    ————————火头军(骡马化)10人10马10骡

    ————————都*3(正副都头、掣旗各1人,全甲骑)65人130马

    —————第二指挥(甲骑)310人610马10骡

    —————第三指挥(甲骑)310人610马10骡

    —————第四指挥(突骑)310人610马10骡

    ——御营甲骑第三部(刘錡部)约2100人2700马200骡

    ——御营甲骑第四部(张中彦部)约2100人2700马200骡

    ——御营甲骑第五部(张中孚部)约2100人2700马200骡

    ——御营轻骑第一部(李世辅本部)约2100人3300马200骡

    —————第一指挥(亲兵指挥)300人590马10骡

    ————————直属都(掌军机、传令等,甲骑)30人60马

    ————————火头军10人10马10骡

    ————————骑军都*4(突骑)260人520马

    —————辎重营(步卒,3都,2人1骡)360人50马160骡

    —————斥候都(突骑,3队)95人130马

    —————军法队(突骑,1都,班直选调)65人60马

    —————第二指挥(正副使各1人,突骑)310人610马10骡

    —————第三指挥(突骑)310人610马10骡

    —————第四指挥(弓骑)310人610马10骡

    —————第五指挥(弓骑)310人610马10骡

    ——御营骑军第二部(李世辅部,延绥党项)约2100人3300马200骡

    ——御营骑军第三部(横山党项轻骑)约2100人3300马200骡

    ——御营骑军第四部(银夏党项轻骑)约2100人3300马200骡

    ——御营骑军第五部(兴灵党项轻骑)约2100人3300马200骡

    ——御营骑军第六部(河套党项轻骑)约2100人3300马200骡

    ——御营骑军泼喜军(嵬名云哥部)约300人1200骆驼100马300骡

    特别提示:

    御营骑军作为后来独立组建的部队,军中亲卫体系大大缩水,取而代之的是一种虽然从称呼上继承了亲卫体制,但实际上是与正式编制体制更类似的甲骑部队。

    但是,御营骑军因为兵种和指挥官威信问题,两名副都统具有在实际运作中对相关部队非常强大的干涉能力。

    所以,刘錡从公开军制上获得了独立指挥两个重骑统制部的权限,并较其他统制官亲兵数量更多(一般统制官仅1指挥300骑亲兵,刘錡下属两部甲骑共3指挥亲兵约1000骑),而李世辅更是拥有独立指挥5个党项轻骑部(河套轻骑除外,盖因其部为曲端在河套招募,只认军令而行,但多半也与李世辅部共同行动)的权限。

    值得一提的是,六个党项轻骑部中,银夏、兴灵两个统制部在实际上由多名统领官来分散指挥,其统制官为横山大部宿老,列席公阁,享受待遇,平素不参与军队运行与作战。

    第12章:宋金战争后世记叙及相关评价——蔡有明天

    宋金战争是指南宋宣和七年(1125年)至北宋建炎十年(1137年),宋朝为抗击金军南侵、收复失地、犁庭扫穴进行的大规模战争。

    主要指挥官:金国:完颜宗翰(粘罕)、完颜宗望(斡鲁补)、完颜宗弼(兀术)、完颜娄室、完颜拔离速;宋朝:赵玖、韩世忠、岳飞、李彦仙、吴阶、张荣、张俊、马扩

    结果:战争前期南宋都城被破、皇帝被俘,金国势力达到顶峰;后期华夏联军灭金,建炎中兴。

    背景:参见“金辽战争”、“海上之盟”,金在灭辽过程中,以战养战战术运用娴熟,女真族大发战争财,具有很强的扩张意愿。同时看破南宋朝廷虚实,繁花似锦的背后是虚弱不堪,故多次实施南侵。

    战争过程简介:

    第一阶段:金军进攻阶段。

    1125年10月金军第一次南下,西路粘罕进山西、东路斡鲁补出河北,东西合击企图夺取东京,最终因天下勤王兵马到来,暂时撤退,南宋割河北三镇求和。

    影响:金军第一次南侵标志着宋金战争的开始。

    1126年8月金军第二次南侵,粘罕再次西攻太原,斡鲁补东攻真定,11月包围东京,赵玖奉命前往金营乞和,相约黄河为界,金军不允,次月东京城破,靖康耻发生。

    影响:南宋灭亡。

    1127年9月,金军第三次南侵,娄室为西路军主帅攻陕西,为李彦仙所阻,兀术为东路军先锋攻京东,宋世祖以韩世忠、张俊、刘光世领兵,层层阻敌,寿州攻防战爆发,然刘光世弃地在先,陷张俊于险地在后,宋世祖亲斩刘光世,只身入下蔡,安抚军心、重申军纪,宋军士气大振,金军败退。

    影响:金军大规模进攻首次受挫,打破了金军不可战胜的神话,北宋迎来喘息之机,韩世忠、岳飞等为宋世祖赏识,为后续反击播下种子。

    1128年8月,金军第四次南侵,南京应天府被攻破、张所殉国,孔彦舟、张遇、折可求投降,10月韩世忠被困,11月南阳攻防战爆发,金军东西路主力顿挫于南阳、陕州。12月东京宗泽病重,以杜充往替,宋勤王军猬集鄢陵一线,但杜充不思报国、畏敌怯战,谎报军情,欺上瞒下。其子杜岩深明大义单骑至南***言虚实,次年正月,世祖仅率亲卫潜至鄢陵,斩杜充,以岳飞为将,攻完颜达懒,大捷。

    意义:宋军首次在大规模野战中获胜,女真不满万、满万不可敌的谣言被打破。此战策应了宋军在陕西、山东两翼作战,抑制了金军攻势,为宋军反击创造了良好条件,金军短期内灭亡宋朝的战略失败。

    第二阶段:战略相持阶段

    宋世祖重返旧都让女真贵族意识到,短期内灭宋的豪言已成空谈,故以局部重点进攻为主,试图在长期对峙中夺取主动。

    1130年正月,金军第五次南侵发动,此次金军以试探为主,双方并未开展大规模交战。同年3月金军仗甲兵之力,违反天时,发动第六次南侵,5月攻破洛阳,北宋枢密使汪伯彦自焚殉节,宋世祖托孤后御驾亲征。5月29日,宋金双方于尧山展开决战,此战激烈异常,两军大纛最近时相距不足百米,最高指挥官甚至进行了对射,双方士卒死伤近十万。最终金国统帅完颜娄室阵亡,宋军惨胜。

    影响:尧山血战,沉重打击了金军主力部队,对宋军抗金战局起到了重大影响,金国最后一次大规模进攻失败,战略优势逐渐消失,宋金进入战略相持阶段,堪称北宋立国之战。
← 键盘左<< 上一页给书点赞目录+ 标记书签下一页 >> 键盘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