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18px
字体 夜晚 (「夜晚模式」)

第107章

    “是。”

    扶着腰带的韩世忠当仁不让,应答干脆。

    “如此地形,是有利于金军还是有利于我们?”赵玖身形不动,面色不变,继续望着身前追问。

    “都称不上有利。”转到沙盘一侧的韩世忠脱口而对。“好让官家知道,这般平地固然方便金国骑兵南北往来,但东西横向却未免太窄了,尤其是汾水尚未结冰,骑兵渡河也要费功夫,却又将此地一分为二,就更显得地形狭长……只要我军兵力充足,铺陈妥当,金军便是有骑兵之利,也无太大发挥可能。”

    “那我军兵力充足吗?”赵玖忽然再问。

    韩世忠怔了一怔,回头看了看满院子人,居然一时不知道该如何应答。便是其余人等,也一时怔住。

    “朕换个问法好了。”赵玖见状面色不改,从容继续。“按照韩卿刚刚所言,如今当面铺陈在临汾四郡的金军少则四万,多则六七万,沿汾水两岸层层布防,是也不是?”赵玖继续指着木刻沙盘追问。

    “是。”韩良臣赶紧颔首。

    “金人可能会继续增兵吗?”赵玖继续追问。

    “应该不会。”韩世忠摇头相对。“而且便是会增兵也不足为惧,因为汾州那里,阳凉北关与阳凉南关之间,鼠雀谷道狭且长,三四十里窄地,如何供给更多后勤?”

    而言至此处,韩世忠似乎是想到了什么,不由多说了一句:“若是从这个大方向思量,临汾地形,反而有利于王师,不利于金军……臣若是金军统帅,断不敢在这里决生死的。”

    “朕在闻喜时便闻得王胜加急军报,说河东城已破,故此,浍水以南,我军已有御营左军全军、中军全军,另有骑军一万,太行山义军最少三四万,是也不是?”赵玖不置可否,依旧指着沙盘面无表情追问个不停。

    “是。”韩世忠莫名有点慌了。

    “那是多少?”赵玖继续追问,好像他不会算算术一样。“去掉去守轵关陉的八字军,去掉后勤沿线必要城寨驻扎。”

    “虽有战损减员,但也有降卒和补充,与开战前差距不大,再去掉些许必要屯驻……”韩世忠在心里估算了一下,然后给出了一个愈发让他有些慌乱的数字。“御营主力合骑步十一二万总是有的,另有可充辅兵的两河义军三四万……而若是算上御营后军……”

    “不要算御营后军。”赵玖当即打断对方,却是用目光寻到了被吴玠派来的亲弟吴璘,然后冷静相对。“御营后军是总预备队,不到决战,决不轻用。况且,吴玠渐渐合兵在陕北,足够牵扯住大同金军了,也是有作用的。”

    “是。”吴璘仓促出列应声。

    “那我们跨河而来,知晓本地地理吗?”赵玖依然面色不变,问的问题却越来越离谱。

    而大约是意识到了什么,韩郡王干脆停止了与赵官家的对答,只是愣在那里若有所思,却不知是不是在重新计量兵力数字。

    “官家,金人虽占据河东十年,却不能变山川地理。”李彦仙冷眼看了半日,此时忽然出列,昂然做答。“且不说王总统(王彦)、解副都统(解元),皆是河东人物,便是马总管(马扩)籍贯不在此处,却也是在太行山盘桓多年……再退一万步,还有数万太行义军、数万八字军在此,若论通晓本地山川地理,怕是金军也不如我们。”

    赵玖点点头,依然不置可否,依然继续追问不停:“天气渐渐变冷,后勤转运能力不足,恐怕要优先转运冬装,暂停军械……现在的军械充足吗?”

    “前期转运屯留,足够进取临汾四郡。”李彦仙干脆挑明了言语,使得很多还在猜度的文武一时恍然大悟。

    “冬日变冷,燃料如何解决?”

    “河东自古出石炭,左右便有足量石炭、木材,只要人力充足,足可就地取材。”

    “攻城器械呢?”

    “山中自有大木,军中自有工匠,该如何便如何。”李彦仙依旧凛然。

    “那好。”赵玖点点头。“情况朕已经知道了,如今临汾这里,地形狭长,最起码结冰前不会于我们有太大弊端;然后,我军御营主力两倍于敌军西路军主力;同时,我军对本地地形通晓清楚;后勤、辅兵也都算暂时充足;而且,眼下还没有到真正寒冬……是也不是?”

    “是。”李彦仙声音高亢,身形端正。

    “那能立即动手与金军争夺临汾四郡吗?”

    “能!”李彦仙刚要说话,王德却忽然对面闪出,声音之大,一时压过了所有人。

    “那好,现在朕就在铁岭关。”赵玖端坐在沙盘后不动,环顾左右,如数家珍。“此关中现有元帅一人,节度使五人,都统、总管、副都统九人,算上正在河东城收拾局面的王胜便是十人,外面还有吴玠领着五万御营后军主力,外加数万党项辅兵,还有契丹、蒙古援军,在河西与河外牵扯金国兵力……你们谁愿站出来,总督全军,替朕夺了这四郡?”

    “臣愿往!”李彦仙当即应声。

    而随即,御营总都统王彦、御营中军左副都统王德、右副都统郦琼、御营骑军副都统李世辅,几乎一起出声。

    只有马扩,晓得自己不可能指挥的动御营十余万主力,一时默然,吴璘也知道自己是凑数的,老老实实立在远处,而解元则是看向了韩世忠。

    赵玖也看了下韩世忠,却是冷冷出言:“韩卿,你在想什么?”

    “回禀陛下。”韩世忠好像回过神一般赶紧拱手做答。“臣在想当日在密札中给官家呈送的那首词……”

    这次,轮到赵官家卡住了,足足沉默了数息时间,这位官家方才怔怔相对:“朕当日记得那首词,韩卿忠勇之心溢于言表……那就念念呗!韩卿给大家念念你去年给朕写的那首词呗!”

    “喏!”

    韩良臣俯首应声,然后起身越过身侧李彦仙等人,走到沙盘那一头,向院中环视一圈,这才扶着腰带,昂首挺胸,慷慨激昂起来。

    其声清晰洪亮,其气直上九霄,其势震动满院: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

    一词既罢,满院鸦雀无声,王彦、李彦仙、马扩、郦琼、吴璘等人皆是目瞪口呆,那些文学近臣、东南名士,更是失神落魄,便是王德这几个听不懂的,也不耽误他们察觉到了院中气氛有了变化,一时畏缩起来。

    “陛下。”

    吟了两句词以后,韩世忠转过身来,方才松开腰带,然后再度严肃行礼。“臣自淮西受陛下恩遇,凡八载有余,未尝有一日不思为陛下雪靖康之耻,如今陛下有言,许诸将求战,臣忝列河东路元帅,不敢不求此任……请陛下给臣十万兵、留足二十日,二十日内若不能尽驱临汾金军过鼠雀谷,臣便舍了这郡王爵位,弃了这三镇节度使,以警后来人!”

    “武安有震瓦,易水无寒歌。”赵玖点了点头,看似轻描淡写。“良臣今日临关一词请战,足以名垂青史。这般豪气,又何须与朕做赌?援军朕与你带来了,十万之众,且拿去用!”

    “臣谢过陛下。”

    “尚有一言。”

    “请陛下旨意。”

    “节度使以下,若有违逆,你自先斩,却无须来奏,战场临机任命,也无须与朕分说……唯独三事,务必严肃来报。”赵玖状若泰然。“一则,王师北伐,事在吊民伐罪,若有作奸犯科,劫掠戕害百姓者,务必送达关前,朕亲自批复处置;二则,军需匮乏,事关北伐整体成败,不得隐瞒;三则,朕虽放手与你,却也要知晓大略军情,凡战线二十里南北进退,须整齐报来,不得有误。”

    “臣敢不从命!”韩世忠严肃做答。

    “那便出兵!”赵玖催促不及。

    到此为止,院中文武终于回过神来了。

    第五十五章

    一进一退

    十一月到来之前,宋军便迅速而猛烈的向着临汾盆地发起了攻击。

    率先动手的是王德部。王德、张景、乔仲福三名昔日归于刘光世部下前便闻名遐迩的西军名将,也是赵官家最早收服的直属军事力量,此时排成品字形,带着御营中军内部可能是装备最好、部众最精锐、编制最大的三部,累计近一万四千众,率先渡过汾水,分三路直扑绛州州城。

    紧随其后的,乃是御营左军副都统解元所率领的统制官呼延通、陈桷、许世安、董旻、陈彦章诸部,竟也有一万七八。

    且说,绛州州城这边理论上是有足够数量守军的,金军万户完颜折合自从那次得失参半的夜袭后就一直率本部在此处修养,城内城外合计三四十个谋克以及足足五千汉儿军。

    守城当然足够。

    但是,绛州州城距离汾水极近,渡河当日也是虽然有霜花和淡雾,但从太阳出来那一刻起,便是迅速消散,所以视野总体广阔。而这种情况下,当完颜折合登城观望,眼见着无数宋军铠甲耀眼,旗帜清晰,阵型分明,就在汾水上堂而皇之搭起无数浮桥之后,这位金军西路军宿将却又即刻下令,将早有准备的部属一分为二,汉儿军即刻率先护送辎重北撤,女真骑兵则尽数披挂整齐,随他一起出城。

    汉儿军既走,亲率女真主力的完颜折合出得城来,复又避开威名赫赫的王德王夜叉,乃是直取之前在城头便分辨出三部阵型最散乱的乔仲福部。

    三四千女真甲骑,趁着乔仲福渡河将半未半,立足未稳,一击得手,斩首数百,却毫不恋战,直接匆匆后退。

    而果然,女真甲骑刚一折返,王德便将刚刚渡河的军队交给长子王琪整理,然后亲自率千余骑步混杂的核心精锐来援,反应速度之快,求战欲望之强烈,令人咋舌。

    与此同时,其余宋军大队依然进发不停,渡河不止。

    这个时候,有意思的事情出现了。面对着王德率小股精锐突进不停,亲自率数千女真甲骑的完颜折合明明有绝对兵力优势和机动优势,却与王德一进一退,对峙之意明显,而且临到四门大开的绛州州城侧,也根本没有入城的意思,反而是继续严整北行。

    王德明显懵了一下,他一度犹疑城中是不是有什么说法,但回头看到自己长子率本部精锐就在两里之外,却终究是一咬牙,直接指挥部队入城查探。

    而完颜折合根本没有任何多余动作,只是依旧冷静都督本部有序后撤。

    待到宋军大队涌上,彻底接管城池,众人方才无疑——完颜折合居然是第一时间放弃了绛州州城,而之前的行径也清楚无误,根本就是在亲自引大股女真铁骑为自己本部汉儿军断后!

    甚至某种意义上来说,这简直是一场教科书式的骑兵断后,否则乔仲福绝对不服。

    战事过程迅速被报到韩世忠处,但韩世忠并没有在意,因为汾水西岸兵力对比太明显,孤城前突,一旦失去汾水遮蔽,完颜折合选择弃城而走也算是意料之中,至于乔仲福挨了一记闷棍……说句不好听的,你是来打仗的,难道还指望不死人吗?

    实际上,此时的韩世忠与李彦仙等人一直在等汾水东岸的战报,因为这边更重要一些。

    而汾水东岸这边,因为只有一条较小浍水阻拦缘故,战事却是以一种更大规模的态势早早展开。

    这一边的先锋部队,乃是郦琼所领的熟悉太行山地形的八字军。但是,因为八字军之前分出了相当一部分兵力往轵关陉那头,而且还要担负起沿途阻塞太行山西翼诸通道的任务,所以,此时郦琼手上只有一万出头的兵力,远远少于‘辅助’他的陕洛部队。

    翟进、翟琮、翟冲、牛皋、董先五名典型的出身河南义军的统制官排成一个方便进军的大纵队,沿汾水进军不停。

    与此同时,邵隆、宋炎、贾何,因铁岭关之败降为副统制的吕和尚,以及李彦仙力排众议从洛阳那边提拔上来的原董先副将、现在代替了因罪免职的赵成统领其部的张玘张伯玉……也是五个统制官,却是率陕州方面的部队,也摆出了一个纵队模式,然后选择了在郦琼八字军更东侧,越过曲沃城,朝着曲沃城东北面的翼城进军。

    看样子,似乎是准备阻断金军主力后路。

    这个架势,完全可以说,除了李彦仙本部自重身份,外加一个阎平部损失惨重实在是不能交战外,整个陕洛集团军也是倾巢而出。

    不过,下午时分,比汾水西岸的宋军稍晚一会,东岸的宋军也遭遇到了大同小异的情况。

    大同的地方在于,曲沃那里金军同样主动放弃了守城,面对着宋军铺天盖地一般的攻势,原本盘踞在此的金军主力直接选择了掉头后撤。

    小异的地方则在于,跟汾水对岸的绛州州城不一样,金军在这里和周边应该猬集了三到四个万户才对,而且曲沃周边地形平坦,距离浍水也有足够距离……而且莫忘了,除了先头的八字军战斗力能够保证外,两翼充当实际主力的陕洛集团军早已经被证实野战能力相对薄弱,而且各部战力层次不齐。

    尤其是眼下,宋军两翼阵型过于拉长,也方便金军铁骑强行突破。

    换言之,金军是有绝对足够的实力和绝对有足够回旋空间(曲沃城距离),甚至是有足够准备时间,来给与宋军一场迎头痛击的。

    但是,数万金军主力就这么直接扔下曲沃,甚至都没有像对岸完颜折合那样倚靠着骑兵数量优势做出什么战术动作来,所谓碰都不碰宋军,就直接有序撤退了。

    看旗号,乃是耶律马五断后。

    “金军不傻啊!”

    消息传到满是浮桥的浍水岸旁,驻马于自己大纛之下的韩世忠终于微微蹙眉。

    其人身侧,自然是大纛并立的李彦仙李节度,而身后则赫然是御营骑军副都统李世辅、御营左军背嵬军统制成闵、御营骑军泼喜军统制嵬名云哥……这些人身后,足足有一万五千骑装备妥当,正在下马列坐休息。

    除此之外,还有李彦仙的本部以及赵官家又体贴指派过来的邵云部,合计近万部众……这是李彦仙的命根子……却是干脆早已经渡河,在河对岸偏东的地方席地而坐呢。

    很显然,这位延安郡王是想钓大鱼的。

    只是人家根本看都不看,更遑论上钩了。

    “郡王为何以为金军是傻的呢?”李彦仙见状,难得嗤笑一声。“早该想到的吧?”

    “李节度为何发笑?”关内一词惊人之后,似乎连心态都变得格外平和的韩世忠扭头相对,竟然是丝毫不气。

    而李彦仙本欲借机嘲讽,但一看到对方如此作态,且前方辛苦诱敌的正是自家儿郎,也没了赌气的余地,只是感慨起来:

    “郡王,这些年女真名将凋零,再无往日气势,以我观之,金军诸将其实已无顶尖帅才、将才……但是,宿将仍在!东路军之高景山、阿里、讹鲁补、王伯龙,西路军之突合速、折合、马五,燕山新军之乌林答泰欲、完颜活女……这些人,便是彼时年轻,也到底都还是阿骨打兴金灭辽时的旧人,而且从未离开军中,他们或许性格不一,才能不全,但基本的军事经验都是不缺的,绝不会犯一些太明显的错。”

    韩世忠微微颔首,刚要说话,却又立即意识到了什么:“李节度为何不说拔离速?”

    “因为我要专说此人。”李彦仙严肃以对。“拔离速这个人,不能将之视为单纯宿将……他一开始还带着两百人的时候,便是在娄室、银术可身边作战的,而且往往被二者指定去做一些称不上独当一面,但的确是独立领军的差遣……粘罕要总揽军政,西路军常常被娄室、银术可二人分领,而二人又往往让拔离速独领偏师……郡王,此人一开始便是照着一个帅臣路子走的。”

    韩世忠想了一想,若有所思:“拔离速本就是太原行军司都统,标准的帅臣,李节度是想说,此人在金军帅臣中是个有水准的意思吧?”

    “不是。”李彦仙微微摇头。“下官是想说,此人是个真正的帅臣。”

    “帅臣也有真假?”这次轮到韩世忠失笑了。

    “帅臣没有真假,但有虚实,就好像郡王之前在关上跟下官说,咱们此次河东进军,真正的元帅是官家,而郡王你表面上是个元帅,实际上只是一个先锋一样。”李彦仙扭头盯住了对方。“郡王还记得吗?”

    韩世忠终于肃然,而身后诸人却是齐齐勒马向后,摇摇晃晃退步不停,俨然是被这二人在铁岭关上给弄出习惯来了。

    韩世忠等了片刻,等身后诸人都稍微远离,方才认真相对李少严:“若按这个说法,这金军真正帅臣须是死了的三太子讹里朵,或者此时应该已经到了太原或者井陉的四太子兀术才对。”

    “下面这段话,不是在嘲讽郡王,更不是在与郡王斗气,若有得罪还望郡王海涵。”李彦仙轻微叹了口气,难得在马上握着缰绳与对方拱手。

    而韩世忠犹豫了一下,也在马上拽着缰绳还礼。

    二人各自放下,李彦仙却是即刻开口:

    “依着下官来看,帅臣也是有区别的,有实帅也有权帅、有正帅也有偏帅……这些都是帅才。”

    “你是想说我是偏帅?”

    “是。”李彦仙毫不客气的应声。“韩郡王才能卓绝,天赋异禀,悍勇知机,打仗的天赋,真真是所谓古之名将那般,让人望而兴叹,决计是学不来的……但郡王的这般才能,往往止于万众之下,万众之上的本事其实只做到知人善用、严肃军法这个层次,战场调度、配置计划,往往只能大而化之,然后往往还是要亲身率精锐上阵以定胜负。”

    “不错。”韩世忠居然带笑颔首。“知我者李节度是也,这就是我为何要提拔王胜和为何总是带着解元的缘故了……王胜是个能用众的好手,解元是个能与我配合的心腹……打起仗来,我就把王胜当铁砧,解元当侧卫,然后自己就带着背嵬军当投枪来一击决胜。对了,还少说了一个许世安,许世安这个人没有什么出奇的地方,但为人稳重、善于补缺,我总是让他来拾遗补缺,都督后路。”

    “这也是下官说郡王是偏帅,而不是单纯一将之才的缘故了。”李彦仙喟然道。“否则,郡王与王夜叉又有何异?”

    韩良臣似笑非笑:“王夜叉也是个好汉。”

    李彦仙微微一怔,然后旋即改颜:“不错,王夜叉也是好汉。”

    “我是偏帅,谁是正帅呢?”韩世忠继续笑问,似乎心情依然不赖。“官家吗?”

    “官家是权帅。”李彦仙也随即笑对。“这便是下官要说的了……官家这种帅在于震慑上下,调谐阴阳,定分作断,却未必真的要通军谋。对面死了的三太子讹里朵、活着的四太子兀术,其实也算是半个权帅……论军略,兀术未见有什么大略,讹里朵也没有什么出奇的地方,但架不住大金国是完颜家的,他们只要能听从意见,做出最好的决断,便已经算是一种帅才了。”

    韩世忠微微点头,若有感慨:“好官家难寻,好太子也难寻……是有一番道理。”

    “不错,权帅也要看本钱和心力的。”李彦仙继续言道。“吹捧官家的话咱们就不多说了,只说这个金国四太子,他倒是屡战屡败,但架不住周围能当权帅的不是没了便是废了,反而愈发把他捧起来了,大金国就是他家的,不找他找谁?其余人,如挞懒,一朝死了女婿,失了那口气,便也不能做他的‘龙虎大王’了;银术可,一朝做了内斗中的小人,西路军和那几个太子就都不能真正放任他了,他亲弟弟拔离速都不许他回来。”

    “节度是想说,拔离速是个实帅了?”

    “是!”

    “什么叫实帅?”

    “实际上出谋划策,施展方略的那个。”李彦仙正色以对。“用兵之难,首在用众,五万人的部队是个门槛……郡王,这次进军便是明证,官家放手与你,你不能调配妥当,更是小看了对面。”

    “不错。”韩世忠笑了一笑。“我不是有那个本事将十万众的……拔离速是?”

    “下官觉得他是……而且下官觉得吴晋卿也是,他本是之前尧山的实帅!”李彦仙认真以对。“怕是过了雀鼠谷,到太原跟前后,真正要决战了,还是要官家为权帅,吴晋卿为实帅的……不过,这不是今日该说的,今日该说的一句话就是那个,金国那边,四太子兀术可为权,拔离速可以为实,两个人凑一起,是能和咱们这边一样办大事的。”李彦仙认真提醒。“郡王,下官以为,金军此番这般干脆,已经不是宿将二字可以解释的了。他们必然是如我们一样……有大人物承了底,又有了整体方略,如此方才左右两翼,无论兵多兵少,都这般撤的干脆直接,恰如我们进的这般迅猛无忌一样。”

    韩世忠想了一想,收起笑意,严肃相对:“是!”

    “我大约能猜到郡王的心思。”李彦仙继续言道。“其实,郡王之前军议时便有言语,若我等为金军统帅,断不敢在这种地方决战的……之所以明知道金军不该战却还要在这里行此无端计策,无外乎是指望金军能瞻前顾后,犹豫失策,给我们可乘之机。但实际上,到了眼下这一步,金军早该有收拾局面的人出来下决断了,不能再奢求什么失误。”

    “是。”韩世忠微微颔首。“李节度说的对,我知道该怎么打了……”

    言至此处,韩良臣回首示意,之前茫茫然跟着其他人退到不知道多远的李世辅半天才意识到对方是跟自己说话,然后赶紧打马上前:“郡王?”

    “传令给王德,让他不必顾忌,将绛州州城留给后续部队,继续向北去抢太平县,传令给郦琼,让他也将曲沃交给后续,速速北取翼城……你部也不必留在这里,你亲自领骑兵过去充实右翼。”韩世忠正色下令。“待翼城到手,东西通道收窄,便号令左右两翼齐头并进,夹河向北,直取临汾……每日进,左右不可脱节,每晚歇,必须要立坚寨!同时在汾水上每隔三里便要搭建一座浮桥,确保东西联通……听懂了吗?”

    李世辅当然听懂了,不就是以往跟西夏作战时在横山干的那事吗?

    结硬寨打呆仗。

    不过,就眼下局势来说,似乎也这个法子也没什么可说的。

    于是乎,李世辅就在马上拱手,然后率众而去。

    万余骑兵分几十道浮桥越过浍水,然后便是隆隆之声不停,汇集整理,向北进发不断。而韩世忠立在浍水南岸的大纛下,见此形状,忽然又笑了起来,而且笑声不绝。

    “郡王何故发笑?”这次轮到李彦仙来问了。

    “我是刚刚在想……”韩世忠笑意不绝。“咱们说了半日什么这个帅那个决断的,眼下局面难道不是金军见机的快,一股脑的逃了吗?”

    李彦仙微微一怔,也旋即失笑:“正是如此……无论如何,都是我们大胜,金军望风披靡……如何,郡王又有诗兴了?”

    韩世忠摇头以对:“有了一点,但还差一点。”

    李彦仙强忍着不去咬指甲,也强行压下了追问对方‘八百里’是什么意思的冲动……这是他的心腹幕僚谢升那日晚上给他解释他才知道的典故,他很好奇韩世忠到底知不知道……却只是摇头。

    “正事说完。”看了半日骑兵渡河,韩世忠忽然再度开口。“大军行动也不是一时半会的……李节度,你之前是不是有些话没说完?”

    “说完了啊。”李彦仙莫名其妙。“我本就是想说,女真人那边兀术与拔离速必然已经通气,不能指望着小手段赚便宜了……”

    “你少说了一个正帅。”韩良臣扭头相对,似笑非笑。“是也不是?”

    李少严微微一愣,但缓缓点头。

    “正帅是哪个?岳鹏举吗?”韩世忠状若睥睨。

    “瞅着像,但未必是。”李彦仙肃然以对。“因为正帅这个东西,不是人能看出来的,得是事后定论。”

    “怎么讲?”

    “不说别的,自古以来,能有机会为帅的有几个人?”李彦仙幽幽一叹。“而且为帅者又有几人能上不疑,下不嫉,得一个妥妥当当的机会施展才能的?恰如韩郡王那首词里感叹的一般……可怜白发生……自古名将如美人,最怕白头,一辈子忽忽然过去,连帅位都摸不着,摸着了也没有施展的地方,怎么就这么巧,一个有真正正帅之才的人,任了帅位,又赶上了天翻地覆的时机呢?姜太公牧野之前,白起长平之前,韩信霸齐之前,卫霍逐大漠南北之前,周郎赤壁之前,韦虎钟离之前,唐太宗虎牢关之前,李药师雪夜下突厥之前,哪一人没有美名?但哪一人可称正帅。皆是一战之后,方有此名。”
← 键盘左<< 上一页给书点赞目录+ 标记书签下一页 >> 键盘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