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18px
字体 夜晚 (「夜晚模式」)

第101章

    “我以为必不至于此。”李彦仙认真相对。

    “你是说俺杞人忧天?”在长安读了几年书,自然出口不凡的韩良臣依然不去看李彦仙。“还是想说拔离速没有项王之勇?你须知道,项王那是以一当十,而拔离速这里,怕是可能会以多击少。”

    “我不是说拔离速不能以多击少,但韩郡王确系是在杞人忧天……而且依着在下看来,郡王不仅眼界狭小,而且一叶障目不见泰山。”眼见着对方傲慢依旧,李彦仙终于也有些火气了。

    时间尚早,此刻关上并无几人到来。

    但微微晃动的大纛之下,这二位似乎也无须那些将领过来做气氛了……停了许久,这位河东元帅终于是扭头来看了身侧的御营中军都统一眼:

    “足下是泰山?”

    “我不是泰山,我是说拔离速必不会在此决战!哪怕此时他身后应该已经有了金国能做主的人与他联系了起来。”李彦仙努力不去理会对方的嘲讽,言语中颇有几分斩钉截铁之势。“而且韩郡王必然有了一个与我当日一般的军事上的漏洞,或是大意,或是轻敌,反正是给忽略了!”

    韩世忠怔怔看着对方,确定对方的认真程度后方才在座中相对:“为何说拔离速不会在此决战?”

    “原因再简单不过。”李彦仙叹了口气。“韩郡王……铁岭关这里,咱们固然因为马总管忽然抵达,外加陕州河道阻碍,有些后勤上的麻烦,可拔离速的后勤不也需要从太原发吗?那可是五百里路……便都是宽阔大道又哪里会比我们轻松?”

    韩世忠沉默了一下,但还是摇头:“他们的后勤,咱们如何知晓?战事仓促,谁也不知道谁,说不得人家一直在临汾有大仓呢!”

    话虽如此,韩世忠却已经微微动摇,因为他知道,即便是北面金军那里可能后勤无忧,可东南又如何?

    哪怕是金军在轵关陉的那头孟州便有大仓,可即便如此,也有轵关陉一百八十里狭道,如今隆德府方向的金军被堵在轵关陉内,如何布置四万人的后勤?

    当然了,也不是没有法子,只要金军决定出击,隆德府的金军再临时从孟州全伙过来便是。

    但这么做,无疑是要孤注一掷了,否则便是送死。

    然而,就在韩世忠以为对方要说轵关陉与隆德府时,出乎意料,李彦仙居然直接颔首:“郡王说的是,大家本就是仓促开启大战,女真人的后勤状况,我们怎么知道?料敌以宽嘛。”

    韩世忠一时心中诧异。

    但随即,李彦仙下一句话便让韩世忠沉默了下来:“所以,金军又凭什么会觉得他们在此相持会占到便宜?咱们都是这两日才察觉到陕州河道制约了后勤的,他们又如何知道我们的后勤出了困难?”

    风声朔朔,韩世忠半晌不语,而李彦仙也是从容相待。

    就在双方相持之际,耳听着几名将领一边谈笑一边走上来,韩良臣却是彻底忍耐不住,直接回头相顾王世雄:“堵住楼梯,让他们在下面候着。”

    王世雄不敢怠慢,匆匆而去。

    待到关下重新安静起来,关上也只有风声的时候,韩世忠这才缓缓开口:“泰山说的有道理。”

    李彦仙无语至极……这厮竟比自己还小心眼!

    但此时不是计较这个的时候。

    另一边,韩世忠也旋即再问:“若是这般,拔离速确系有些古怪……或许正如你言,咱们哪里有漏洞被他窥到了。”

    “漏洞只能是一处。”李彦仙脱口而对。“金国对我们而言,优势始终在骑兵……铁岭关左有骆驼岭,右有绛山,横贯两百余里,天然分割……他之前从绛山绕过来,使我一时不能防备,如今必然是要在前面做牵扯,遮护诸身后,只等身后援兵到了,合一支万骑大军从西边再故技重施罢了!”

    “泰山以为俺是你?”韩世忠听到这里,复又重新不屑起来。“俺来之前给河东城下王胜留了两万锁城的大军,又有八千众分略各地,各地既下,安邑城也有郦琼接手,他们自然早早去堵住咱们西面那些缺口去了……那些通道,只要有所防备,稍微牵扯一二,不至于让金人一捅便穿,便是无用。”

    这次轮到李彦仙有些不安了:“话虽如此,可金人也有只有这一计……从大略上讲,拔离速既然不晓得咱们后勤有些遭殃,便没那个在这种山地间投入十万大军决战的胆量……他既不敢仓促决战,还屯着四个万户在这里与我们对峙,到底为何?”

    “那谁晓得?”韩世忠冷笑相对。“说不得跟你一般,因为之前损兵折将,担心遭了身后女真大王的训斥,所以胡思乱想,担心咱们能穿山断了轵关陉呢……不敢轻易撤退。”

    李彦仙又想咬指甲了,但他这一次依然忍住了:“韩郡王,我的罪责早已经上表自陈了,官家如何处置就在这两日……”

    “大敌在前,你部李家军数万之众摆在那里,官家怎么可能临阵处置你?”韩世忠冷笑不停。“真让吕相公来斩了你?”

    李彦仙强压怒气,勉力相对:“郡王,西面骆驼岭与稷山之间的大道是谁人守的?”

    “御营左军最稳妥的许世安率众驻扎于万泉县城。”韩世忠昂然做答。

    “三疑山(后世孤山)北、樊家峪东面……”

    “陈桷领部属在那里扎营,正好与许世安互成犄角。”

    “西头那里有条可行军的小道……”

    “御营左军统制官董旻部属多在河东城下,但他本人自率一千众卡住了那条道口的胡壁堡。”韩世忠依然妥当。“那地方俺年轻时去过,位置险要,又有一座旧堡,一千人都多!”

    李彦仙有些面色不安了起来,但他依然没有放弃:“汾水入黄河河口处呢?”

    “你是说龙门(汾水北岸)?”韩世忠皱眉相询。

    “我是说荣河(汾水南岸,河东城正北)。”李彦仙严正相对。“郡王在荣河专门安排驻军和统辖的大将了吗?”

    韩世忠摇头以对,但依然理直气壮:“肯定有些许驻军,但俺也的确没有专门安排什么将领,或者特意留什么成建制大部队。”

    “为何?”李彦仙目瞪口呆。“河东城还没打下来,若是金军合万骑顺汾水至于彼处,与温敦思忠里应外合,又怎么办?”

    韩世忠明显有些气力稍缓,但依然摇头相对:“李节度想多了,俺不是大意,也不是无知,乃是来之前与吴大说好了……他此时虽说要等党项辅兵,没有全面进军的旨意,但也会如约遣一支军渡龙门,替俺卡住汾水……你多心了。”

    李彦仙点点头,然后正色相询:“所以,郡王是让吴节度遣一军渡龙门,卡住汾水北岸?不是亲自派本部兵马卡住汾水南岸?”

    “李节度真想多了。”韩世忠终于有些不安起来。“若见金军自南岸过来,吴大所遣军马难道还能在北岸不动吗?”

    李彦仙再度点了点他:“敢问韩郡王,那个吴大,还有他的下属,都是人吗?”

    韩世忠陡然色变。

    片刻后,他本想回身去喊王世雄,但话到嘴边,却是自己亲自站起了身来,然后扶着腰间玉带匆匆往下去。

    “郡王……”李彦仙从头到尾都只是端坐在椅子上。“大纛留下,那王世雄也留下,让他与我一起坐着便是。”

    韩世忠点点头,一声不吭下关去了。

    当日,这位延安郡王匆匆点起本部背嵬军三千,外加摧偏军三千,又将李彦仙军中战马集中起来,合计六千人尽数骑马,稍作整备,便从关南沿着骆驼领往西去了。

    晚间便抵达万泉。

    翌日中午抵达胡壁堡。

    全都无事。

    又过了一日,也就是十月十二这日,待韩郡王绕过汾水南侧的那片山岭,自河东城北略过而不理会,抵达汾水口南岸的荣河地区时,却发现此处也并未有差错,而且荣河这里也还是有五百陈桷留下的部属的……这让韩世忠大大松了一口气之余,几乎准备回去喝骂李彦仙一番。

    不过,为了保险起见,他依然还是派出哨骑,让人往北,左右顺河查探了一番。

    然后于当日夜间得知了一个有些怪异的消息——大约在昨日,有一支宋军自汾水北岸渡河,匆匆于南岸路上立垒。

    说实话,韩世忠有点疑惑了。

    首先,如果是单纯出于防备的心态分兵过来,为什么这支军队现在才过来立垒?

    其次,如果是女真人真如李彦仙判断的那样从这里过来,应该就是这几日抵达,这就能说得通为什么这支宋军此时渡河过来立垒了……但为什么这支军队过河之余不派个人到荣河这里通知一下守军,让王胜、陈桷他们做好防备呢?

    但不管如何了,料敌以宽,事到如今韩世忠反倒不可能扔下这个事情不理会,他固然疑惑异常,却还是连夜点起背嵬军与摧偏,连早饭都来不及吃,就匆匆北进支援,并于上午时分抵达了这个宋军营垒。

    而到了这个时候,亲眼见到了这支宋军首领的韩大元帅方才又知道了两个消息。

    首先,金军真的要来了,而且马上就要到了。

    其次,这支只有两千人、首领唤做张横的宋军并不是吴玠的部属……而是太行义军,具体来说是马扩多年前分出来到谷积山(吕梁山),专门用来跟吴玠对接的,甚至当初御营左军未渡河时,也曾因为防区变动的缘故,跟此人有所接触。

    “张横是吧?俺在文书上见过你的名字。”天气清冷,韩世忠拢手坐在极为简陋的营寨阵中,环顾左右之后,乃是面上肃然、心中茫然的朝着身前这个连自家归属都说不清的张统制发问。“你们昨日过来,只是立了栅栏,连帐篷都未来得及搭?”

    “大王英明。”张横今年已经快五十岁了,在韩世忠面前显然是有些慌乱和畏缩的,甚至很可能还没能从对方忽然抵达的讯息中反应过来。

    “金军快到了?”

    “大王英明。”

    “多少人?”

    “两个原本在石州与宪州的万户凑得,都是骑兵,但两个万户没敢都来,大约就是一万稍瓤一些。”

    “谁领的头?”

    “啼哭郎君,撒离喝……”

    “不意外。”韩世忠点点头,忽然再问。“你怎么知道金军要来?”

    “俺家在太原熟人多。”

    “想起来了,是有这说法,官家提过……对了,吴大派人到龙门了吗?”

    “好让大王知道,吴节度派了统制官郭震过了龙门,俺就是在那边汇合的郭统制。”张横喏喏相对,明显有些畏缩起来。“俺前日一见着他就告诉他了,太原的消息,撒离喝领着一万骑兵要从汾水南边走去救河东……他听完了,就让俺守龙门,自己直接渡河回去了。”

    “……”

    “……”

    且说,这位延安郡王花了好一阵子才消化了这个消息,之前片刻他耳边只有一句话嗡嗡作响——那个吴大,还有他的下属,都是人吗?

    片刻后,韩世忠调整好心情,却没问对方为何不跟着那郭统制逃回陕北,又为何要带着两千义军渡河过来,而是摇头笑对:

    “你是个好汉!”

    张横欲言又止。

    “想说什么?”韩世忠一眼望见,当即再问。“想说就说。”

    “大王,俺这次跟了你,能算是御营的正经统制官了吗?”张横躬身认真问到。

    “算了。”韩良臣瞥了对方片刻,也不知道在想什么,但最终重重点头。“俺亲自替你保举的!”

    张横喜不自胜。

    而就在这个一个陕西人一个山西人谈的投机之时,河北人成闵匆匆自营前过来,遥遥便用让人出戏的河北口音开口汇报:“郡王!撒离喝快到了。”

    不用成闵汇报,早就感觉到地面震动的韩世忠微微一点头,然后继续认真来问张横,却不知为何,口音也变得像是正经官话了:“张统制,你这里没个帐篷,却该有吃的吧?”

    “有……锅里有羊汤,也有现成炊饼。”兴奋之下的张横赶紧介绍。“就是炊饼是半月前从太原那边拿的,有点硬……而且俺只有两千人,锅不够。”

    “不要紧。”韩世忠深深呼吸了一下初冬的空气,正色相对这个五旬山西老汉。“我吩咐你三件事!”

    “要得!”张横赶紧叉手肃立。

    “我的背嵬军与摧偏军一早过来,都还没吃饭,赶紧让他们喝汤吃饼,也给我弄些,但要记住,先紧着让摧偏军吃,再让背嵬军吃……”韩世忠在成闵的愕然中如此吩咐。

    “要得!”张横依然叉手严肃相对。

    “然后,你要带着你的人赶紧做防备,如果女真人抢攻,你要替我稍微挡住一两刻钟,别耽误我们吃饱饭再上阵。”

    “要得!”张横声音中似乎有些颤抖,但说不清是畏惧还是兴奋。

    “最后,撒离喝一到,就找个大胆的,盛一碗羊汤,带两个热炊饼,替我送给撒离喝,就说延安郡王韩世忠请他喝汤……没有了!”

    张横匆匆点头,速速离去。

    就这样,大约两刻钟后,宋军营垒前,金军万户完颜撒离喝怔怔看着眼前地上那用托盘架着尚冒着热气的羊肉汤和硬炊饼,半晌才有了反应,却是直接从腰上拎起锤子,直接朝着那碗羊肉汤奋力一砸。

    只是一砸,陶碗便碎裂开来,羊肉汤也随之四溅。

    然后,这位万户便拎着尚带着油花和白气的锤子回头相顾自己身后诸多猛安、谋克,愤愤然出言:

    “都统那里军情不断,说韩世忠昨日还在铁岭关上端坐,大纛隔着十几里地都能看到,结果今日便来到这里做好了汤等我们?一百多里地,咱们尽数骑兵,快人快马,且直直顺河过来就行,他中间还得绕路……难道是飞来的吗?!当我撒离喝是蠢货吗,看不出这是宋人评书里的空城计?!”

    言至此处,撒离喝将手中锤子掷于身前地上,大手一挥:“出兵!速速攻下此垒!咱们晚上到河东城吃饭!”

    金军众将,轰然称喏,一时金戈铁马,耀武扬威。

    而此时,密实的栅栏后面,雾气缭绕之下,在背嵬军眼巴巴的注视下,摧偏军和韩郡王才刚刚开始喝汤……但说实话,炊饼的确有点硬,而且汤太烫了,所以韩世忠干脆将饼子掰开,放进了羊肉汤里,一面泡开饼子,一面有效的给羊汤降了温。

    周围摧偏军军士见状,也纷纷仿效。

    第四十九章

    如雷如电

    上午时分,当韩世忠开始整第二碗羊肉泡饼的时候,部分女真骑士便已经着甲完毕,战斗正式爆发。

    而一上来,扼守当道营垒的宋军便陷入到了苦战。

    这是当然的,在这个以重型铁制札甲为标志的时代,几乎所有战术都是围绕着重甲和破甲而进行的……而这支宋军顶在最前线的部分,居然只有皮甲,从根本上就没法与匆匆披甲上阵的女真武士相匹敌。

    面对着女真骑兵的近距离重箭,与近身步战突击,除了一个算是最大倚仗的营垒外,这些宋军基本上只能靠着木质盾牌来防御,靠长矛去阻碍进攻。

    但根本无法对金军造成有效杀伤。

    反而是自己这边,稍不小心就会被近身到跟前放重箭的女真骑士或者下马骑士给一箭了断。

    没办法的,女真人那种重箭,只要挨上了,基本上不死也得丧失战斗力。

    真就是白捱与消耗而已。

    但这个时候,躲在石垒、壕沟、栅栏、水汽,以及这些皮甲义军身后的韩世忠部精锐,却只是在吃饭和干坐着,他们甚至在军官的要求下保持了安静与细嚼慢咽……只有少部分明显是有些年轻的面孔会抬起头来对正东方向也就是交战区域稍作观望。

    这当然不是冷漠,甚至也不仅仅是韩世忠治军极严的问题,更多的还是因为背嵬军与摧偏军这两支部队着实不凡,他们不仅仅是享受着御营左军最好的待遇,用着最好的装备,而且训练最苛刻,纪律最严明。

    同时,作为韩世忠当日从河北逃出后第一时间组建的两支部队,这两支部队几乎经历了建炎来所有的大战小战,既惨败过,也胜利过,即便是不停的更新其中的士卒,也足以称得上是极具优良战斗传统了。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背嵬军从来都不是特指近卫骑兵,而摧偏军也不特指什么劲弩部队……这两个军号某种意义上来说都是烂大街的军号。

    背嵬军的名号来自于西夏,具体这个背嵬是指身材高大还是指背着酒瓶或盾牌都无所谓了,反正在西军与西夏上百年的纠葛中都已经成为了通用的称谓,一般而言就是代指将领近卫,只不过因为韩世忠这个人一直擅长用骑兵,所以等他发达了以后,便选择了将自己的背嵬军设置为骑兵罢了。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张俊,张俊也在韩世忠之后组建了一支背嵬军,之前一直是田师中领着,后来田师中实际掌握御营右军的很多日常运行后,这几年才渐渐到了张子盖手上……而这支背嵬军却是一支典型的重甲长斧军。

    除此之外,统制官下面、统领官下面,一般都会选择性的设置类似的小规模精锐部队,尽管没有背嵬军之名,但其实是有背嵬军之实的。

    不过,后来岳飞起势,做到一军都统,整饬的背嵬军又是一支骑兵,这就导致不管是另一个历史时空还是眼下的御营大军中两支最著名、数量最多的背嵬军都是骑兵,所以才给人一种背嵬军等于近卫骑兵的错觉。

    而且,即便是帅臣这一层级,也不是人人都会设立大股亲卫部队的,吴玠就没这毛病,但他也会习惯性每次打仗时将散在各部中的劲弩、骑兵集中使用……‘驻队矢’就是专指这种集中使用劲弩,然后轮换射击不停的战术。

    当日在坊州桥山,吴玠也就是用这个战术,射穿了突合速的脚,并把此时在对面耀武扬威的撒离喝给射哭的。然后,啼哭郎君的名声随着邸报的宣扬,真真是名扬天下,连大理人都知道金国出了个啼哭万户。

    至于说摧偏军,其实就是一支御营左军内集中使用劲弩的部队,而且跟背嵬军一样,并不是什么特指,因为摧偏也是常见的军号,只不过因为御营左军这里带领这支部队的解元解善良是韩世忠在保安军时便认下的几十年老兄弟,又是副都统,待遇、训练都不差,每次有战事也都不会缺席,所以素来格外知名罢了。

    重骑兵、重步长斧兵、重甲劲弩兵……这些宋军中的精锐部队都不是凭空出现的,他们本就是针对女真重骑设置的精锐部队,本就是用几万、几十万宋军士卒的性命当学费学来的。

    用什么名号,真的无所谓。

    “善良,我记得你家就是这左近的?”韩世忠端着碗,慢慢咽下了一口泡馍,又轻啜了一口羊汤,没话找话一般看向了解元。

    “六十里。”解元端着碗朝正东面的战线方位努了下嘴。“顺着汾水过去,就是骆驼岭北面,汾水南边,大约记得还是属稷县。”

    “这么近?”韩世忠一时诧异。

    “近不近呗。”解元用筷子翻了一下泡馍……他炊饼放多了……无奈应声。“十几岁就离家去了陕北保安军,二十六跟你当了副都头就把家里人接过去了……或许还有当日发小、亲眷、故识,可要不是来到根底下,我都不定想起来是这里。”

    韩世忠沉默了一下。

    而解元又吃了两口,眼见到韩世忠这个模样,却又反过来端着碗蹙眉相对:“五哥今日是怎么回事?莫不是才歇了这几年,就见不得血了?听我一句,现在能怎么办?咱们又没带双份甲胄来……便是带了也来不及,他们也不适应……”

    韩世忠摇了摇头:“话是这么说,但当时要是能多给这些义军一些铁甲就好了!”

    义军是要钻山窝子的,当时给铁甲也没用啊……你不知道?而且刚才下命令的不是你?下的命令不对?

    现在装甚菩萨?!

    解元本欲这般驳斥的,但瞥了眼低头去吃泡馍的韩世忠,又瞥了眼动静不断的正东面,到底是保持了沉默,只是继续细嚼慢咽,喝他的羊汤、吃他的泡炊饼。

    就这样,二人领着摧偏军细嚼慢咽的吃了大约一刻钟而已,披着重甲的金军便已经摸到了栅栏跟前,这意味着外面的壕沟已经部分被填上,石垒也已经被突破了,谷积山的义军是被迫撤入到了最后一层防线。

    戴着一个明显有些大了点头盔的张横有些紧张的跑了过来,韩世忠早已经恢复到面色如常的地步,却是将空碗递给了对方:“这羊汤委实不错,劳烦张统制给我再盛一碗来。”

    张横茫茫然用带着血渍的双手接过来,然后醒悟过来,重重点了下头:“要得!”

    随即,便直接转身过去了。

    人一走,韩世忠立即斜眼去看解元。

    解善良会意,也不起身,直接对身侧军官下令,然后军官层层传达下去后,摧偏军却是开始就地披甲、整备弓弩箭矢等物。

    稍待片刻,张横复又双手端着一碗羊汤过来,而韩世忠一声不吭直接接过热汤,就势从旁边筐子里取了炊饼,依旧撕开泡汤如故……开始用饭的背嵬军也都有样学样。

    张横见到对方不说话,又看到解元以下士卒开始披甲,却是也一声不吭匆匆折回了前线。

    又过了半刻钟,眼见着越来越多的金军进抵到栅栏前,开始尝试破坏栅栏,摧偏军也全部整备完毕。

    韩世忠再度看了眼解元,然后终于下达了一个新的军令:“先不要上面甲。”

    解元会意,点头而去。

    初冬时节的上午,天气微冷,因为大规模煮羊汤而生成的水蒸气弥漫到了天空之上,形成了气雾,而就在气雾之下,随着解元的离去,三千披甲完备摧偏军也随即在各部军官的层级带领下纷纷起身,然后按作战序列带着近千具劲弩,负着多个弩矢筒子,此外还有部分长枪手、刀盾手,向前轰然涌去。

    这支军队或许不是三十万御营大军中最精锐的那支部队,但无论如何也称得上是宋军最精锐的部队之一。
← 键盘左<< 上一页给书点赞目录+ 标记书签下一页 >> 键盘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