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章
当然了,大庭广众之下,无人外显……尤其是吕本中刚刚讨了个没趣。而另一边,随着赏赐颁发下去,预想中的情况也出现了——颁完赏赐,台上诸多金银铜丝却只去了不到区区三分之一,台下诸多军士不免骚动。
这时候,当然没必要让赵官家开口,自有枢相张浚张德远起身准备说明情况,然后趁势宣布开始‘阅军演武’。
然而,今日不知为何,总有突发之事。
不等张德远下去说话呢,台下骚动便忽然扩大,然后岳台一侧某处居然直接喧哗起来,俨然是有人忍耐不住,直接闹出声响来了。
台上诸文臣面面相觑,继而面色铁青,这是他们最忌讳的事情了。
便是赵玖,面色不动,心中也有些惊怒之态。
不过,好在喧嚷声来的快去的也快,刘晏还没带着御前班直走下岳台呢,王德便拎着闹事的人直接上来请罪了——一问才知,居然是此番在河中府立下首功的王德次子王顺。
可能正是因为如此,王顺才会忍不住喧哗。
但不管如何了,这种事情绝对不能忍,赵官家稍作思量,便立即给了处置,乃是剥夺军功,收回赏赐,撵出军队……他虽然心中怒极,却不可能真的当着王德的面杀人的。
何况,这种事情出现,若真是王顺个人犯了衙内病反倒无妨,怕只怕是整个军队的问题——一两年没有真正大战,军中各种老毛病非但没有改好,反而又在基层起了某种骄躁之态。
而后者这才是赵玖真正惊怒之处。
又一场小风波过去,岳台上的君臣各自强行压下了心中泛起的巨大警惕之心,阅军演武之事正式开始。
见到有明晃晃的赏赐,众军士自然踊跃。
而接下来随着演武说明发下,自有随军进士例行讲解,众人这才知道,这一次演武并非是往日那般糊里糊涂,反倒有些意思……
譬如骑军比赛跑马,分短途与长途,短途的许弃甲轻身,只论谁先顺着道路绕岳台与岳台大营一圈最快完成便可,长途的则须全副武装,带着一日干粮一筒饮水,一包草料,自岳台出发,往东京城南门外的青城取信物,然后再折回到岳台,道路自选,除饮食草料外不许丢失关键器物,不许中途用他处饮食,谁先回来便是优胜。
除此之外,还有骑军混操,又分两种,一种是五十人一队,两队争雄,一种是百人混操,各自为战,都是持包了布的木杆在马上攻击,却不许安置缰绳与马镫,一旦落马,便算失利。
再如步兵,也有跑步的,却也与骑军跑马类似,只是没有坐骑而已。
而步兵混操,同样类似,却换成了取对方背心上贴的名字。
还有射箭的,也不是比谁花样多,只是立个靶子,靶子上自内而外画成十圈,一筒箭射完,都是一般弓,一般距离,一般时间,一样靶子,数谁最准,一目了然。
但射弩又与射箭不同,不是比准度,而是要用神臂弓,自己上弩,确保弩矢射到一定距离方才有效,比谁用更短时间射光二十杆制式弩矢。
其余种种,从掷铁球到拔河、到举重、到投矛,再到军中蹴鞠不一而足。
项目很多,日程也足足排开了十几天……当日只是宣布此事,而从傍晚起,百官折返,却只有赵官家与御前班直,还有兵部相关吏员留在了岳台大营,观摩处置此事。
往后几日,偶有官员过来,却都是随意了。
而不管其他,只说一连数日下来,得益于赵官家的压阵与这演武之事的公平,此事终究渐渐上了正轨,也确系调动起了军中各部争胜之心,场面日渐精彩起来,甚至还吸引了大量民众日日围观……这些场面,多少让赵官家暂且放下了王顺那厮的事情,心情也一日日好转起来。
待到四月底,虽然因为初次举办稍有瑕疵,但演武大会依然算是胜利结束,待到赏赐尽数颁下,而赵官家也终于随再度出城的文武百官一起折回……按照赵玖的计划,这次回去,他将会把自己早就开始应用的简化阿拉伯数字(这年头阿拉伯数字其实跟后世截然不同,甚至有些奇怪),然后连着图表制度,进行一次彻底的、广泛的推行,将之纳入政府工作,甚至科举之中。
就这样,心情不错的赵玖一马当先,带着文武百官一起折返,可行到开远门(东京城正对宣德楼的西门)处,却又一次遇到了意外——还是伏阙告御状的。
当然了,说意外也有点不妥当,这事太常见了,甚至是有传统的,赵玖也没有当回事,还跟上次一样,自有相关人士按照既定流程来处置——既然是告状而不是针对官家的劝谏,那自然是御前班直将人带到路旁,然后刑部的官员上前接过文书,又有其他官员上前安抚询问。
而与此同时,大部队却是继续启程,依然缓缓往归城内。
没人把这件事情当回事,看了一场军中运动会,心中又有了新计划的赵玖更加没有当回事……直到面色铁青的刑部尚书马伸忽然越次上前,绕过四位宰执,当众将一份文书交给了赵官家。
很显然,这就是刚刚收到的伏阙告御状的文书。
赵玖先是不以为意,便在马上接来,直接打开去看,但只瞥了一眼,心下瞬间醒悟马伸此番作为的同时,也是彻底惊怒起来!而这一次,比之数日前王顺作为引发的愤怒还要巨大!
但他毕竟是多年的天子,也算是练出来了,面上依然不显,只是将文书当众随意收起,然后轻轻瞥了马伸一眼,便继续打马向前。
按照政治规矩,他应该将文书交予宰执们过目的,但宰执们没有谁主动索取,便是马伸也意外的没有吭声,只是微微放缓胯下骡子的速度,回到宰执们身后的队列而已……然后依然面色阴沉不定。
这下子,不看官家与宰执,只看马尚书的表情,前排重臣们便都知道出了事情,却也只能佯作不知,然后强打精神,催促胯下坐骑,随赵官家往归向东……只要到了宣德楼,入宣德门,就可以趁势解散,然后私下去打听询问了。
然而,御驾行到宣德楼前,又一次小小的意外发生了。
一只飞鸟被仪仗惊动,从宣德楼门洞中飞出,几乎是贴着赵官家身前飘走,这倒无妨,关键是,赵官家胯下大马根本不是什么名驹,只是寻常马匹,此时被飞鸟一冲,虽然没有什么惊马失控的戏码,却居然一时趔趄,不敢往门洞中钻了。
赵玖几次催动,这马都不得前进,也是没好气起来,便干脆直接下马,准备步行入宫,其余百官无奈,也是纷纷从骡马上下来。
而此时,可能是老毛病又犯了,下马之后,工部侍郎左侍郎勾龙如渊却忍不住失笑进言:“陛下,这御马怕是在岳台见官家给了那么多赏赐,也想求个赏赐乃至出身……”
愚蠢!
过头了!
不知道多少人一起在心中冷冷嘲讽这名新晋大臣。
而果然,赵玖终于淡漠回头,瞥了一眼勾龙如渊,复又看向那马,却又目光扫过了几位宰执和尚书,最后看向了一旁的杨沂中,并冷冷下旨:
“区区一马,无故而求赏赐,置御营众将士于何地?斩了此马,传首示众!”
言罢,这位官家直接拂袖入宫。
见此情形,勾龙如渊目瞪口呆,继而面色惨白,惊愕立于当场,而其余重臣也多失色……他们的确看出了官家心情不好,也看出来勾龙如渊是过头了,惹到了官家,却也无论如何,都没有想到事情会到这种地步。
官家直接消失在偌大门楼内,空留仪仗与百官在门外,而杨沂中与身侧刘晏对视一眼,也是无奈,却是唤来两名班直先将鞍蹬去掉,然后刘晏亲自拽住马首,杨沂中亲自拔刀,手起刀落,便将这匹御马斩杀于宣德楼前。
马首翻滚,血流满地,自有班直上前‘悬首示众’,而眼见着杨刘二人带着血渍朝宰执们行礼告辞,然后匆匆入宫,百官各自心惊,议论纷纷愈发猜度起来不提……另一边,赵玖回到宫中,却没有去后宫休息,反而是去了后院石亭,并在那里铁青着脸将马伸递来的文书打开,然后细细去看。
文书上的事情其实非常非常简单,赵玖之前看了两眼便已经晓得,此时去看也没有什么花头……无外乎是几名在京的福建士人于上次告御状解决了番寺问题后大受鼓舞,随即再接再厉,发扬了大宋不以言罪人导致的伏阙传统,再度弹劾了一名在他们福建非常著名不孝子的事情。
按照文书里的说法,这名不孝子早早功成名就,位极人臣,却从不奉养自己的父亲、母亲,甚至多次对父母口出怨恨之言,实乃不孝至极,正该去位以正视听。
伦理孝道,素来是这些士人喜欢议论的东西,乡间士大夫自有维护纲纪的传统,这也是常事,而且弹劾大官不孝……只要不被打击报复,那成败皆可邀名,就更不必多提。
但这些不是关键,关键是这名不孝子叫做胡寅,乃是当朝工部尚书,昔日太学三杰之尾,是赵官家的心腹重臣。
除此之外,赵玖从一开始便大约猜到,这封来自于福建民间乡党的弹劾内容,恐怕是真非假——胡寅那个臭脾气,还有那张臭脸,看起来就像是个‘不孝子’。
第二十七章
取舍(下)
事情麻烦了,即便是不考虑指桑骂槐的可能性,赵玖也一开始就知道事情麻烦了。
原因再简单不过。
首先,依着胡寅刚出生就差点被父母溺死然后被伯父胡安国收养的这个经历,还有那厮的臭脾气,这封奏疏上弹劾的内容九成九是真的……胡明仲是不可能将自己亲生父母当父母好生奉养的。
而考虑到这厮已经三十五六岁,那他跟他父母之间恐怕已经有了无数根本无法遮掩的经历和口实,而且这些口实早已经在福建乡里广为人知。
其次,这年头的孝是非常苛刻的,对待官员尤其如此,胡寅的事情拿到后世当然会因为他的经历而得到舆论的包容,但在眼下,却不可能会被舆论认可……或者更进一步,说是直接违法也是没问题的。
须知道,便是他赵官家,也都一口气奉养着三个太后当牌坊。
找个人去少林寺采访一下太上道君皇帝,道君皇帝也肯定说,自己对官家只有感恩。
说不得再问几句,还要留着眼泪讲一讲自己在回忆录没好意思提及的五国城惨事,继而指出赵官家把他接回来享受佛法熏陶是多么孝心感天的作为。
平心而论,想到这里,赵玖就大略觉得,这件事情恐怕还真不是什么指桑骂槐,恐怕真就是针对胡寅的一场弹劾。
毕竟,说句不好听的,自己现在到底怕谁?国内的反对势力,到底谁还能在自己面前吱声?
虽然赵玖知道,曾经在朝中为官的经历,以及民间学校的组织形式,外加江南本土作为赋税重地天然厌恶和反对北伐,使得一个反对派确系存在于长江下游的东南地区,但却不能把所有脏水都往人家头上泼。
那群人还没有进化到后世在野党这种地步。
不然呢?
谁是这个道学-江南-下野官员派系的首脑?
李纲,还是刘大中?总不能是许景衡吧?实际上吕好问的老搭档,建炎初期的大功臣许景衡在东南的影响力真就比刘大中强的多。
许景衡这个时候给自己来这套?
而且,这个反对派系的经费谁来稳定提供?
如何维系交通网点?
闹了半天的南方报,到底出来没有?
这个时候,这些人再来招惹自己图的什么?
何况还有吕颐浩呢!
退一万步说,即便是有这么一个人暗中出资、鼓动,促成了此事,而且真就是在指桑骂槐,那也很可能是他个人所为……跟王次翁那次差不多,属于独狼作案。
故此,这件事情的关键其实还是在于如何拯救胡寅。
须知道,胡寅作为工部尚书,在朝堂缺乏财政大兴土木的状态下,老早被赵玖当做了不管尚书,然后实际上成为北伐筹备工作的总负责人与总联系人。
所有的结余钱粮,都是直接给工部的,军械产能的扩大、分配,仓储的修建、投入,道路的整修、连结,部队与民夫动员计划的安排与调整,几乎都是他负责对接和安排。
如果说去年这时候还好,那时候根本没钱,胡寅也根本没什么工作,真出了这种事情,真就换人也无妨……陈规、刘汲、林景默,都可以去做。
但等到眼下,随着朝廷近乎竭泽而渔换来的财政富裕,很多工作都已经展开,这个时候让胡寅走开,难道只是胡寅一个人的问题吗?
初夏时节,天气其实并没有炎热的过分,赵玖在石亭那里一直枯坐到暮色降临方才起身……其实,一开始他便下定了决心,胡明仲一时进退其实无谓,便是自己被指桑骂槐也无所谓,这么多年了,又不是没有隐忍过?但问题在于,他绝不允许此事动摇和影响北伐大局,处心积虑也好,意外也罢,都不允许。
唯独,赵玖也心知肚明,这种事情着实难办,因为胡寅将会直面整个社会的压力,怕只怕性格倔强如他,也未必能撑得住这种销骨烁金。
“辛苦正甫,将此物交给胡明仲,然后再告诉他……”
赵玖起身后,直接将那份告状文书递给了身侧不知何时出现的杨沂中,但话说到一半,却又有些觉得自己多此一举,以至于半晌之后,只能哂笑。“只将此物交给胡明仲,他自己会明白的。”
杨沂中微微顿首,上前接过这文书,看都不看,便直接折叠收起,然后趋步后退,继而转身大阔步出去了——胡寅身为工部尚书,早早在北面景苑处得了一个宅子,胡安国父子,乃至于后来赶过来的胡安国妻妾,也都一起住在彼处。
此时离开宫中回家,正好顺路。
就这样,不说赵玖心思,只说杨沂中抵达胡府,胡寅果然也是刚刚从南边公房那里回来没多久,二人见礼,让到堂上,然后并无多余客套言语,杨沂中便将那份文书递上:
“官家让下官将此物转交胡尚书。”
胡寅在灯下接过来,就在手中打开,微微一扫,便彻底醒悟,却面色丝毫不变,只是沉吟不语。
隔了一会,眼见着对方无话,杨沂中便也起身相对:“官家口谕已行,下官告退。”
直到此时,胡明仲方才抬头,却又认真相询:“敢问杨统制,官家可有其他言语付我?”
“只说将此物交给胡尚书,尚书自会明白。”杨沂中拱手以对。
胡寅点了点头,也站起身来,却又将文书双手奉上,直接递了过去:“替我转告官家,就说臣已经知道此事了。”
杨沂中怔了一怔,但还是将文书接来,口中称是,然后带着满肚子疑惑,不顾天色已晚,重新折入宫中交还文书。
且不提杨正甫如何再与赵官家交接,只说胡明仲交还了文书,情知自己可能要遭遇到人生最大的一场挫折,但还是没有任何情绪外露,他先回到书房,稍微写了几封简单书信,着人送出,便去从容用饭,期间也未与自己养父、义弟提及。
用完餐后,更是直接回到书房,继续处置起自己从公房带回的那些公文。
翌日,也没有丝毫异样,而是从容去了宣德楼对面的公房处置公务。
然而,不管赵玖有多大决心,胡寅又有多大觉悟,该来的始终要来……那些事情是遮掩不住的,因为即便是文书给了赵官家,几名告状的人也都好好活着呢,何况这种事情既然已经走了弹劾的路子,那些告状的人也会早早与同乡、朋友交流讯息,以做舆论后备。
故此,尽管赵官家这一日早早尝试了从刑部直接切断此事,却还是架不住相关言语与弹劾内容在官场与太学之间渐渐扩散开来。
三日之后,随着胡寅不孝的相关细节渐渐得到在京福建人的普遍性证明,便是民间也耸动起来……众人皆知,官家被蒙蔽了,那个工部尚书胡寅是个天大的无耻之徒,焉能忝居此位?
气势汹汹之下,几乎人人想当刑部尚书!
而此时,赵玖也得到了刑部的正式汇报,这些上书之人确系是上一次状告番寺的那批人,皆是在京的、跟福建有关系的士人。
他们用来上告的具体材料的源头也很清楚,乃是一个叫刘勉之的建州人……此人是胡寅以及其父胡安国真正意义上的同乡、故交,也福建本地著名的年轻理学家,同时还跟刘子羽的二弟刘子翼关系很好,而就是这么一个知名人物,早年间曾在老家亲眼看见过胡寅不拜生父生母的事情,当时就曾公开在老家指责过胡寅的不是,差点跟胡氏父子闹到绝交……但胡寅后来上太学做大官了,胡安国也来到东京了,刘勉之偏偏又是个厌恶科举,一心研习学问的真正理学家,所以这事就不了了之。
然后,大约是数日前,有人参加福建乡党之间的日常应酬,其中有人谈及到建州乡人中的佼佼者,先说到胡安国、胡寅父子,然后自然而然的又有人提到了刘勉之。
孰料,接着便有人说刘勉之本可以入京入仕云云,官家身边的红人吕本中曾经臣:“可还有遗漏?”
“万俟卨……”王彦立即提醒。“按照备案,京东西路为东路主要后勤转运,须让万俟宪台统揽京东两路后勤转运。”
“诏京东西路经略使万俟卨,统筹京东两路后勤转运,保障东路行军后勤……可还有吗?”
“臣……”吕颐浩向前一步。
“吕相公随朕进发洛阳,王都统也是,御前班直也尽发随驾。”赵玖平静打断对方。“可还有吗?”
“高丽、东蒙古……”刘晏难得俯首进言。“当速速专门遣使。”
“东蒙古最重,让宁夏经略使胡闳休、陕西路经略使胡世将先行酌情统筹,高丽那里,发旨意严斥,告诉金富轼,以今日建炎九年九月二十算起,晚一日出兵,高丽便要偿军资万贯!”赵玖肃然相对。“可还有吗?”
上下面面相觑,俱皆无言。
“诸位既无话,朕还有话。”
夕阳下,赵玖缓缓以对,却是伸手将原本就离得相当近的岳飞牵住,然后试图将对方拽到河堤上。
岳飞身板当然不会被赵官家这般拽动,但这种情况下又怎么可能立身不动,却是赶紧随之上了河堤,然后拱手行礼待令。
“鹏举,朕将西行洛阳,洛阳以东,整个河北便交予你了。”待对方在自己身前立定,赵玖依旧单手扶着对方臂膀,平静出言,面色不变。
“臣受官家如此信恩,必将赴汤蹈火,万死不辞。”岳飞俯首而对。
下方众人也无多余反应,因为这番交代实在是寻常至极,外加理所当然。
“不是这句话。”赵玖依然言语平静。“而是另外一句话……朕将西行,卿将渡河,虽有万言,不如一默……唯独届时分隔千百里,虽有军事预案安排,可战局变化却不是人力可以预测的,所谓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何况卿的军略,胜朕十倍?所以,但有决断,无须事事禀报,卿可自为之。”
“臣明白!”岳飞一时振奋。
而河堤下的文武也有些凛然之态了。
“卿不明白……”赵玖停了一停,方才继续按着对方臂膀缓缓言道。“朕的意思是,既渡河,虽大军进退卿犹可自决,虽有诏,犹可不闻……非说有什么最高的交代,那也只有一条……卿既发军,便当替朕与这个大宋,雪了这靖康耻吧。”
言罢,赵官家不等对方言语,直接放下手来,走下河堤。河堤下众臣,以吕颐浩、王彦为首,范宗尹、杨沂中、刘晏、仁保忠、虞允文等等等等无数臣僚措手不及,匆匆跟上,却居然是随这位官家直接上马,然后不顾天色将晚,轰然围着龙纛向西而去。
大约走出十来里路,月上树梢之时,这位赵官家便已经将东线战场彻底扔到脑后,不再理会了。
第四十三章
仓促
且说,赵官家九月二十日傍晚正式下达全军出击的旨意,随即与岳飞执手相别,只率御前班直按照原定方略一路向西。
其身侧河北大都督吕颐浩吕相公年逾六旬犹然精神矍铄,一身紫袍在身,不耽误鞍马弓剑,从容相随。
御营总都统、王彦王节度本人更是披坚执锐,早早一身经历了尧山喋血、不乏刀斧痕迹的高档山文甲穿在身上,凛然相从。
而吕王以下,文武分列,文者紫绯青白,秩序井然,武者甲胄清晰,耀武扬威……如杨沂中之威武,刘晏之沉着,范宗尹之泰然,仁保忠之纠纠,虞允文之精干,梅栎之谨慎,便是那些班直中的蒙古王子、日本武士、党项贵种、蕃部质子也皆为一时之选。
如此姿态,自然昂扬,再加上大局已动,三年沉寂,一朝而鸣,端端让赵官家起了一种壮怀激烈般的革命浪漫主义情怀。
就连骑马赶路都有一种自带BGM的感觉。
而这种感觉,随着这位官家沿途汇集起了东京城北部沿线驻扎的御营中军右副都统郦琼所属各部,也就是原王彦所领的八字军各部,以至于随行兵马愈发强盛,而且能够清晰感受到八字军对北伐的振奋以后,就更是明显了。
然而,九月廿二日,赵官家方至绍兴,刚刚与迎上的郦琼本人相见,说了几句同样壮怀激烈的话,当日晚间便立即接到了一封莫名其妙的奏疏,乃是枢相张浚张德远亲奏,自请为河北督军。
赵玖怔了足足一炷香的时间才反应过来是怎么回事——张浚觉得委屈了!对北伐不满了!
当然了,这倒不是说人家张枢相变质了、背叛革命了,而是说事情来得太突然了,他赵官家这边因为讹里朵之死提前发动一切,结果完全打乱了人家张枢相的个人计划。
众所周知,张德远素来存着诸葛武侯之志的。
而诸葛武侯嘛,不亲自参与北伐,不上个出师表,不整个羽扇纶巾空城计,怎么能算是诸葛武侯呢?
张德远的真实目的,从赵官家往下,朝中多少人都是一清二楚的,他就是想随着赵官家一起渡河北伐——要么跟赵玖在一起在主攻的西线总揽大局,要么是与赵官家分东西并行,自己去东面都督岳飞的。
但是,赵玖能让他去?!
留在后面,保持朝堂稳定,顺便总揽南方军需转运才是赵玖给他安排的任务。
一时间,赵官家有点生气了。
要知道,张浚这不是第一次显露这种趋势,也不是第一次为了个人私心而进行政治尝试了,之前他赵官家带着吕颐浩回到东京后不过半月便被迅速逐出,就有张浚不顾大局掀起政争的缘由在里面。
当时那种情况,吕颐浩自己控制不了自己脾气是一回事,可张浚不能容许他人担任这个河北大都督则是另外一回事……双方都有责任。
而且,莫要小看了这位张枢相,论根基,他的所谓木党早已经形成规模,哪里是不能容人且久在东南的吕颐浩能比的?
所以,别看吕相公之前在东京耀武扬威大杀四方的,实际上他面对着张枢相时是落在下风的,又或者正因为内里落于下风才会在表面上强横到过了头,而那位张相公也正是因为在内里处于不败之地才会在表面上不争,以求达到郑伯克段于鄢的效果。
甚至,政治实力更强横的赵鼎赵相公,怕是也看穿了吕相公入朝后真正的对手其实是张相公,而得到了河北大都督这个身份的吕相公也是张相公眼中钉……这才在之前的过程中保持了某种高姿态。
只能说,玩政治的都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