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章
以至于后来在绍兴强行驱逐官吏,在朝中强行推行原学?便是眼下堂中所谓诸多官家心腹、官家一党,如果没有御营一次次军事胜利做底子的话,又怎么会团结在赵官家身边,成为官家心腹和一党呢?
“潘永思。”赵玖闻言微微一怔,也不知道是不是想到了那些事情,但他还是即刻在御座中呼喊了马伸提到的人名。
“臣在。”一人从一侧近臣行列中闪出,恭敬相对。
“你听到了?”
“回禀官家。”潘永思昂然相对。“臣听到了,但大理寺日前早已移文着臣自辩此事,臣也早已有自辩文书交与大理寺卿,具言臣教导不严,以至于孽侄王博肆意攀咬无辜……”
赵玖沉默不语,马伸也微微一怔。
“陛下,臣虽处嫌疑,但仍要弹劾刑部尚书马伸因私废公。”
也就是这一怔的功夫,潘永思居然反身一击。“马尚书固然为刑部主官,但才入京十日,连刑部上下官吏都未认全,如何便寻得在大理寺主审的三案要害?若是嫌犯为脱罪责,今日攀咬一个,明日攀咬一个,皆算是要害,岂不是到处都是要害?何况大理寺又没有因为臣有品级便有所枉法,乃是正经移文翰林学士院经值日学士之手,着臣自辩……哪里就要马尚书于文德大殿当面诘问?还不是因为马尚书道学名家,素来不喜臣精研原学,还屡屡资助太学中原学子弟?故以门户之见横生枝节?”
马伸怔怔听完,此时方才怒目:“若是以此来论,道学出身的人便做不得朝廷重臣了?否则与谁瞠目皆是门户之见,皆是因私废公?”
“马尚书也知道自己是朝廷重臣,不是在做御史了?”潘永思丝毫不惧。“刑部尚书之任,何其之重?一言而使人破家灭门,无过此任!而马尚书入京十日,无凭无据,便在文德殿上迫不及待毁人清誉,内中含沙射影,更要绝人性命,是私是公,人心自有评断!”
这话其实有几分道理,但马伸是何等人物,如何会怕一个外戚:“此言何其荒唐?老夫又不是在勾绝你性命,只是提醒官家,小心此事内中关节,本意乃是对大理寺卿行事粗疏而来的,至于足下区区一个外戚,需要老夫诚心对付吗?便是陛下,又何曾在意过你们?!”
“外戚的清誉便不是清誉了吗?外戚的性命就不是性命了吗?!”
潘永思依然不惧,甚至声音更大了起来,而有意思的是,文德殿上,不知为何,或许是犹疑于三大案的一体性,或许是潘永思其实说的有些道理,诸多重臣居然也都放任一名外戚在此叫嚣。“此等视他人如草芥之辈,如何能做刑部重任?!况且刑部若对大理寺审理结果有所疑虑,自当移文大理寺质问,如何便要在文德殿上点污他人?!”
马伸终于冷笑:“怕只怕有些人连结成网,沆瀣一气,使官家不能闻正论……老夫何尝不知道接手刑部十日,太过急促,可若是过了此番文德殿大朝,说不得这三案便要稀里糊涂过去了,到时候才是有负重托!”
殿中气氛愈发怪异起来,少数几名原本蠢蠢欲动的御史此时也都愤然回列,至于潘永思,想了一想,也只是一笑,继而拂袖肃立,好像是怂下来的样子。
“官家。”马伸见状不以为意,只是继续昂然以对。“臣还有两个案子的要害要说给官家听……”
“说来。”赵玖不喜不怒。
“回禀官家。”马伸深呼吸了一口气,重打精神。“另外两案要害……如杨政案中,也有一处律法上的嫌疑,乃是说关西文武上下,对他杀妾剥皮之举知之者甚多,尤其是御营后军内中,早有流传,却多有知情不报之事!”
赵玖面色不变,微微颔首:“还有呢?”
“还有张宗颜案……”马伸愈发严肃。“诚如大理寺所言,此事牵扯军中,寻常刑律难做凭据,得先让御营右军处给个交代,可恕臣冒昧请问官家,一师之发,真能瞒过一军都统?若御营右军都统张俊回文说不知,算不算张俊无能?若张俊回文说误许张宗颜临机决断之权,此番无辜死在商河的千把将士、民夫,是不是就算是白死了?”
赵玖沉默以对。
“官家。”马伸拱手而言。“臣知道今日让官家为难了,但臣也非是潘永思口中妄言之人,否则真要是以台谏之风论事,今日韩世忠、张俊、吴玠早被臣一一弹劾了……臣既为刑部尚书,今日便只以刑部之身,请官家在一些律法论断上给个确切答复!毕竟,天子口出成宪,有些事情,陛下不给个清楚条文,天下人始终混沌。”
“什么言语?”
“御营功高,人尽皆知,如帅臣之辈,皆自诩有中兴辅弼之功,平乱安邦之举,以至于屡屡有跃然于律法之上、制度之上的举止……”马伸正色举笏板以对。“敢问官家,要不要给他们这个权限,是不是刑不上统制,责不举于帅臣?”
赵玖依然沉默,也不知道在想什么,而马伸却只是拱手俯身,静待回复。非只如此,殿中其他宰执重臣,居然也无一个说话的。
场面居然一时僵硬了下来。
这幅场景,对于初次立足与殿上的一些人而言,未免可怕,譬如自诩是个有能之人的新任直学士梅栎,此时早已经脑子如浆糊一般混乱,什么聪明、条理,都没了用处,只是发愣而已。
当然了,大家虽然都不言语,却不是人人都如梅舍人这般糊涂的,如几位宰执,又如就在马伸旁边站着的户部尚书林景默,却是对局面了如指掌。
小林学士一开始就醒悟过来是怎么一回事了,所以这一次他没有做出反应,不是因为想的太慢来不及动弹,而是和其他重臣一样,陷入到了立场困境之中。
之前就说了,三大案本质一体,且指向了官家与御营。
杨政案提醒了所有人,官家所倚重的御营大军里,依然有着大量旧式军官存在,那些武人的平均道德素质,依然是普遍性低于士大夫,乃至于低于寻常百姓,不是换个御营皮就能焕然一新的。
国债预售案,也清楚的表明,不管是新的权贵还是旧的权贵,不管是任何人,在名利位前面,该堕落就会堕落。
至于张宗颜的案子,比前两者加起来还要严重,前两者还能归咎于个人无德,此事却清楚的表明,御营大军在革除了往日兵不知将将不知兵的弊端之后,最担心的事情终于发生了……他们居然可以自行其是了。
自行其是倒也罢了,却居然大败而归,更是让天下人同时怀疑起了御营的战斗力,让西夏那么堂皇的胜利影响也随之大打折扣。
这三个案子猝然堆积到一起,立即让南方在野的反对派们有了攻击执政者们的口实!道学家们先前请放开报禁,马伸此时近乎于逼宫的举止,便隐约有些呼应之态了。
而堂中大臣们选择沉默,原因也再简单不过……他们虽然是官家一党,虽然与马伸那些人不是一路,但也不是御营体系内的武臣……他们是传统的士大夫!
御营和官家一体,他们也跟官家一体,但他们却跟御营不是一体!
所以,当马伸问出这个问题时,便是作为官家心腹的小林学士都忍不住想听一听官家的答案。
当然了,这些心思看似百转,却只是一瞬间而已。
大堂内,这种对峙只持续了片刻而已,赵官家便果断开口了:“朕知道马尚书想听什么,也知道今日殿上诸位为何这般安静,而朕其实对此事也早有思量……况且,朕又是个不愿遮掩的,也不喜欢遮掩……你们要言语,朕给你们言语便是……那就是在朕这里,帅臣与宰执同列,统制官与秘阁重臣同列,文武并重!若国家从未因某罪杀宰执,便也不会因某罪杀帅臣;而若秘阁重臣也杀妾剥皮,朕也一定砍了了事。”
堂中一时哗然,很久才渐渐安静下来……这个答案,其实在很多人预料之中,但依然让在场诸多官员有些心酸。
然而,待场下安静下来,马伸未及多言,赵官家居然又黑着脸继续说了下去:
“非只如此,朕觉得,为人为官皆要有底线,若是宰执、帅臣也杀妾剥皮,朕恐怕也是不能忍的,那到时候怎么办?为了国家脸面,朕大概会将他诱到宫中,亲手剁了他,沉鱼塘做肥料!然后对外人说,某位相公、某位节度,自己滑了一跤,淹死了!”
堂中终于稍微响起微小哄笑之声……坦诚说,他们都觉得这种事情怕是只能发生在武臣身上,真要是有士大夫这般做了还能位列宰执,那国家便已经不成样子了。
“还有呢。”赵玖继续肃然以对。“朕还是不愿意瞒你们……朕不是飞鸟尽,良弓藏的那种人,眼下国家要打仗且不提,终有一日太平了,有一两个帅臣有本事有资历,转为一任枢相,怕是也属寻常,而若是哪位进士出身的会打仗,去做一任御营某军都统,朕觉得也无妨……你们到时候不要大惊小怪。”
堂中登时又安静下来。
“臣明白了。”眼见着堂中气氛愈发凝固,隐约有些后悔的马伸沉默了一下后,依旧还是倔着性子拱手发问。“还有一言……御营上下,自成体系,相互包庇,臣敢问官家,国家律法,到底能不能约束军务?”
“当然能约束。”赵玖似乎是打开了什么闸门一般,继续喟然以对。“但军人本身特殊,却不能拿刑统来约束军务,否则战场杀人岂不是也要杀头?须有一个完整军律……刑部可以跟枢密院就此事制定一个妥当军律出来,以后枢密院与御营总务专审。”
“请官家明言,大约什么事归刑统,什么事归军律?”
“如杨政杀妾便归刑统,以刑统为本,参照军律,其军中上司下属知情不报,也属刑统。而如张宗颜军事擅动,便属军律,其上下知否,参与否,皆以军律为本,参照刑统。”赵玖脱口而对,显然是早有准备。“刑部可满意了吗?”
“官家说笑,制定法律,维护纲纪,乃是让天下人满意的事情,臣满不满意又算什么呢?”马伸依然不惧。“不过,官家有问必答,臣也着实无话可说。”
“你无话了,朕还有话。”赵玖长呼了一口气。“其实,朕从未想过什么长治久安,也没指望过什么人人皆尧舜……人性如此,发生这三件案子,朕其实一点都不奇怪,但这么快就来这么多案子,还这么集中,也是朕疏忽在前……”
这倒是无话可说,赵鼎等宰执们终于出列,躬身请罪,堂中气氛也随之稍缓。
但就在这时,赵官家忽然又喊了一个人名:“潘永思!”
“臣在!”
“你刚才与刑部之争辩,单论道理,其实是在你这一边的,哪怕日后真查出来这案子是你做的,朕也会这般说的。”赵玖微笑以对。“不能因为你是外戚便肆意折辱。”
“官家能如此公允,臣感激涕零。”潘永思忍不住得意看了眼马伸。
而马伸虽然气急,却终究无奈,以至于御史中丞李光一时有些恼火,准备出列进谏。
但很快,赵官家下一句话,就让堂中凉快了下来:“可是潘永思,此案主犯到底是不是你?大庭广众之下,你若是当众招供,朕可以给你一个从轻处置,便是刑部也不好为难你的。”
潘永思怔了一怔,旋即摇头肃然:“官家小瞧臣下了!不是臣做的就不是臣做的!”
赵玖微微颔首,复又看向另外一人:“大理寺!卢卿!”
“臣在!”大理寺卿卢益吓了一个激灵。
“上月十五日,你家中去宋嫂鱼羹订了三盒外卖,结果外卖送到之后,门外忽然有人跟来,又将一盒外卖送到……有这回事吗?”赵玖好奇追问。
卢益愕然当场,片刻之后,却是远处潘永思先直接跪倒在地,然后在地上连连叩首不停。
继而卢益反应过来,也是不顾身份,直接跪倒在地,然后免冠以对:“臣有罪!臣本以为官家会为贵妃体面轻轻放过此事,才贸然收了潘舍人一盒珍珠……”
“朕为何要轻轻放过此事?”赵玖终于在御座上彻底大怒。“朕的御营,朕的新政,朕的根本就在这些事上面……便是就事论事,国债也是朕亲手签字画押的东西,卖的是朕的信誉!结果被他空口白牙,靠着隔空许出份额来平白收钱……你说朕为何要轻轻放过此事?!朕给贵妃体面,谁给朕体面?拿言语逼迫了朕大半日的马尚书吗?他给我体面了吗?!”
刚要出列称赞官家气度的马伸登时气急不语,直舍人梅栎与晁公武更是再度怔住。
而御座中的赵官家也懒得理会,竟然是直接起身,拂袖而去,只留下最后一句话:“案子移交给刑部,明日起,朕要去巡视河防,视察御营部队,防患于未然……尔等好自为之。”
第三章
劝说
十一月开篇的大朝会弄得满地鸡毛,位列秘阁九卿之一,而且很可能是九卿中实际权责最重的那位直接从堂上主审变成了同案罪犯,也是让人瞠目结舌。
而这个时候,赵官家却又在发怒之后拂袖而去,直接动身离京巡查河防去了。
对此,有人以为,这是官家刻意避开案件审理工作,躲开贵妃的求情,以减少不必要麻烦的意思,但也有人说,这是官家暗示刑部放开手脚从严从速处置的意思,还有人对皇城司与外卖的问题有些纠结……但不管如何了,赵官家离京巡视河防的姿态却是毫无折扣,甚至堪称果断的。
当日说了,第二日就走,根本不做商量。
须知道,前几日断断续续下了点雪,虽然没有积雪,但也有些泥泞,早晚还会结冰,这就使得路况颇为糟糕……但赵官家依然上路了。
非只如此,此行这位官家也根本没多带人,兵马一千,四五个随员,便直接出发了。
一千兵马,五百是御前班直、五百是岳台大营中的骑兵。
随员中,地位最高的是兵部侍郎兼都水监刘洪道,其下依次有翰林学士范宗尹、刚刚晋升直学士的吕本中,外加阁门祗候仁保忠,以及起居郎领军事统计司的虞允文。
真就是不顾一切,说走就走了。
而这一行人,出岳台后一路顺汴河向西北而去,却是先抵达了河上重镇河阴……此地既是汴口所在,又是御营水军的造船厂所在,只能说巡视河防从此处开始倒也没差。
转回眼前,临到河阴,御营水军都统张荣早早来迎,赵官家倒也一如既往的讲义气,放下架子直接与之携手入了造船场。待进了场,官家很是装模作样视察了一番在建轮船,然后方才出了干船坞去了军营。
这里多扯一句,早在神宗朝时期,干船坞技术便通过在金明池成功维修一艘巨大楼船而闻名天下,继而得到了全面推广。
至于造船技术本身,无论是海船还是内河船只,大宋基本上都算是世界领先水平了。毕竟,另一个时空中,钟相杨么的起义持续了五六年,打到后期,连洞庭湖叛军都能开始大规模制作各种规模的轮船,可见相关技术的成熟度。
那么到了眼前这个局势,一开始就烧了小吴埽,控制住河防的宋军当然没理由放弃这些优秀的水面技术。
不过根据军情汇报,女真人在吃过几次亏以后,也跟之前扶持青州海盗一般,在河北搜罗相关工匠,隐约是要利用黄河旧道建立自己的船坞、船队的意思。
当然,此时不是讨论这些事情的时候。
赵官家出得船坞,转入与造船场一体的军营,免不了要中午临时加餐,乃是拿从南边郑州买来的猪羊做赏,从御营正卒到造船厂的工匠、民夫,包括赵官家自己,人人一碗肉,半盏酒。
下午时分,这位官家又亲自去看了早在上月发下的御营水军相关冬日布料,转了好大一圈,细细查看了一个多时辰,这才趁着下午冬日暖阳,转向河上,然后亲自登上了大堤,复又查看起了堤防、工事、河情。
只能说,官家做久了,装模作样的功夫也算是练到家了,不知道的,还以为他赵玖真就懂这些呢。
“张都统,本官查阅兵部文档,说是有谍报隐约提到些话语,似乎女真人在大名府也有了干船坞?而且也要造轮船?”问话的是兵部侍郎兼都水监刘洪道。
且说,身为资历大员,刘洪道此番入京相较于其他封疆大吏明显有些矮了的,甚至有空置的嫌疑,而他本人一开始也有些悻悻之态,只是想着能入中枢,还能加个秘阁身份,再加上离刚刚收复没多久的老家近些,这才忍耐下来。
但此番跟着赵官家至此,想着自己身上两个职务,刘洪道如何不晓得,官家明显是对自己有些特定安排的,兵部侍郎与都水监这两个职责凑在一起,未必不能建功,甚至很有可能就是赵官家在为将来的北伐做一些统筹安排。
故此,离开岳台后,这位刘侍郎就是日见着上了心,很多庶务都是他沿途主动出面处置的,弄得范宗尹、吕本中、仁保忠这三位内臣如吃了什么一般……吕本中干脆沦为了每日给官家读邸报的角色。
“是有这事。”
张荣披着一件上月才入手的御赐棉袍,闻言束手立在那里,张口便哈出一道白气。“女真狗吃一堑长一智,将船坞摆到在大名府后边去了,着实不好处置。不过,要俺……要我直着讲,女真人用心去造轮船反而是件好事。”
“哦?”刘洪道愈发认真起来。
“道理是这样的。”张荣皱着眉头解释了一下。“刘侍郎想着,北面便是有轮船出来,哪里就能凑出来咱们这般利索的水战好手?一样的弓手,在陆上射的准,在船上却不是这回事。还有大小轮船的操弄,大轮船动辄几十号、上百号踩轮子的力夫,怎么左右调度,怎么行进一致,大船小船,船退船进,都是说法……新成的水军,断不是俺们的对手!”
“若是女真人船多呢?本官是青州人,自幼听人说,海上水匪交战,水手再熟,也比不过船多些、船大些……”刘洪道依然认真。
“刘侍郎放宽心。”张荣闻也依旧回答利索。“你说的那个道理是极对的,但那是海上,这里却是黄河,海上无边无沿,风浪也大,在那种地方人要是没了船做凭借,哪里能存身?可不是船多胜船少,船大胜船小吗?但黄河呢,刘侍郎你亲眼看看,就这么宽,那边的旧道河口还不及这么宽,这般局面,便是女真人囤了一窝子轮船出来,俺也有把握靠着御营水军替官家在河上给他吃下来。”
刘洪道望着金光闪闪的河面,早早醒悟,连带着周围人一起颔首不及。
倒是赵玖,同样是望了望午后阳光下波光粼粼的河面,颔首之余却又继续正色闻讯不停:“此事不论,除此之外呢?张都统可还有什么疑难之处?朕此番出来,就是想抛开表皮,从各方面都弄清楚一些军中的事端……有些事情,此时看起来不会影响战事,但一年两载,三年五载呢?张卿心里只要有想法,无论是什么,都尽管说来。”
“不瞒官家,俺……臣其实真有一些个念头,比如说,哪怕是习惯了,俺还是觉得沿河老百姓冬日捣冰辛苦的利害。”张荣认真听完,便赶紧笼着袖子恳切相对,可大概是觉得姿势有些尴尬,说了两句话,居然又放了下来。“几百里上千里,都要捣,而且一般是日日捣,结果捣了许多日后,指不定哪天一冷,一夜冻上,女真人想来骚扰还是能来的。”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
不待赵玖说话,刘洪道立即接口相对,这次可不是他爱表现了,因为冬季捣冰的事情一直是都水监以治河的名义发动的冬季常规徭役。“依本官看,捣冰与不捣冰,根本不是一回事……不捣冰,冰层日日加厚,女真人便可提前妥当筹备,而妥当筹备了以后便可直接发大军来袭,而若是捣冰,便是忽然冰厚,女真人也只能是趁机袭扰。何况,若是日日捣冰还能一夜冰冻,只能说那几日是难得酷寒,而酷寒之下,女真人便是袭扰,力度也不足。”
“这个道理俺自然懂。”张荣摇头不止。“只是觉得河沿百姓平白多了一份徭役,大冬天的,连蹴鞠赛都比别人少看几场,也是为难……”
“百姓确系辛苦,但眼下南北东西,何处不辛苦呢?”刘洪道听到这里,却反而不以为然,甚至有些言语激动起来。“沿河要捣冰,南方也要加赋税的,巴蜀则是干脆预支了赋税,几乎相当于掏了家底,伤到内里的……而且若说徭役,之前平叛,南方也有许多徭役,根本就是从去年才少了一些,便是不说南方,只说北方,也是关西的徭役最重,因为是这几年大战的主战场都在关西!张都统难道不知道吗,之前官家在河东就动员了十万徭役?!”
这话来的措手不及,正当很多人都以为张荣要恼羞成怒之时,这位水匪出身的节度使却丝毫不怒,反而在仔细听完后认真点头:“刘侍郎说的有理,俺只看着眼前的事情,却没想到别处更艰难。”
赵玖沉默了一下,复又再问:“捣冰这事,朕记得一开始回到东京后便有了,是之前一直都在喊苦,还是日渐的喊苦多了些?是整个大河下游都喊苦,还是各地不一致?”
张荣被问得有些懵住,低头想了半日方才认真作答:“官家这一问,还真是……就是这几年喊苦的人日渐多了些,然后多少东京周边沿河喊苦的声大些,洛阳往上、绍兴往下,就都少了些。”
“这是局势稍安,一些人便忘了金人兽行,以至于渐渐不耐吃苦的缘故。”吕本中终于插了句嘴。
而赵玖心中微叹,面上却无多余反应,只是轻轻颔首:
“有点这个意思,但也有东京经济恢复物价上涨,使周边钱粮变得不值钱的缘故,尤其是冬日,沿河老百姓每日捣冰,耽误了多少农闲时去城内帮佣做事的机会,自然会生怨……不过,捣冰肯定还是要捣的,这是没办法的事情,何况一旦北伐成了,此事便也消了……当然,说起此事,朕倒是起了个别的念头。”
说着,赵玖瞥了眼刘晏,后者会意,御前班直们也主动扶刀排列,将原本随行的一些本地官员、水军低阶军官往后‘推’了一‘推’。
而留在赵官家近前的,刘洪道以下诸臣,即刻肃立,张荣怔了一下,看了左右人反应,也赶紧叉手而立。
“朕的意思是,可提前做些准备,若是忽然封冻,就反其道而行之,过河捅女真人一刀,以攻为守……”赵玖正色吩咐。“不求胜果,不求缴获,只求惊扰对方,然后全师而回。”
听得此言,刘洪道以下,许多人不免一怔,但旋即醒悟,便是张荣都晓得,赵官家此举恐怕不是为了军事缴获,而是因为张宗颜刚刚渡河败了一场,要以此提振士气。
一念至此,张刘以下,众人纷纷赞同。
而果不其然,赵官家领着几人又在河堤讨论了一番,最后乃是让刘洪道这个兵部侍郎兼都水监掌握了这种行动的统筹权力,乃是要他居中联络御营各处部队、协调选择战场,甚至有权力进行特定的军事物资储备。
事情就这般议定,但让张荣有些措手不及的是,往后几日,明明已经巡河妥当的赵官家却根本没有挪窝的意思,只是在河阴枯坐,居然一直熬到东京那里杨政判了斩立决,外加贵妃亲叔叔和大理寺丞一起被流放的文书送到……这似乎真就坐实了赵官家是专门出来躲事这个说法。
但是,这种看法也很快便消失不见了,因为赵官家在亲手批复了这些判决后,依然不动。大冬天,这位官家居然就这么带着零零散散几个近臣和一千兵马,在一个造船场旁的军营里窝着了?
真就是窝着了,连几十里外的郑州都不去,宰执们试探性邀请官家回銮也不答应,这就搞得很多人都有些慌乱起来……
毕竟嘛,说一千道一万,别看什么三大案谁不给谁脸的,可官家此番西北之行到底是灭了西夏,臣妾了契丹与蒙古,收复了许多州郡吧?
他的威势是有增无减吧?
谁是君谁是臣总没变吧?
这种情况下,赵官家跟个老虎似的在距离京城不过一百多里地的河边窝着,谁能睡好觉?
而终于,随着这位官家匪夷所思的沉默与等待,第一个撑不住的人终于出现了。
十一月十一,一个毫无意义的日子,原本往下游绍兴例行巡视的张荣张都统实在是忍耐不住,于这日晚间突然折返,主动求见官家。
官家虽然已经脱了鞋上了炕,却还是立即选择召见。
“官家,俺不是想瞒着官家,实在是捱不过义气,但想来想去,若是不给官家说,其实也算是负了义气,而且还有个不忠……”张荣一进来便说了些匪夷所思之语。
而听到这些,正在炕上躺着听吕本中念邸报的赵官家只是一挥手,后者便立即会意,直接放下邸报与几名甲士一起出去了。
而赵玖此时坐起身来,却还是没有言语,只是直接在刚刚吕本中所坐的炕上空位拍了一拍,乃是示意刚刚进门的张大头领坐过来,全程并无多少惊愕之态,仿佛早就猜到对方回来一般。
“官家果然是如尤学究说的那般,早就知道了。”张荣将门口让开,待吕本中出去,本能往前数步,却中途醒悟,停在了炕前五六步的距离,然后插手一叹。“俺也知羞,就不去坐了,站着挺好。”
“朕知道,却也不知道。”赵玖也没有为难对方,且大概是知道对方性情,言语不免坦诚的过了头。“朕跟你说实话吧,朕在河阴主要还是在等人,并不是专门冲着你来的……”
张荣微微一愣。
“但朕第一日到这里,就也知道了你张大头领应该是有事瞒着朕,否则以你的豪气,何至于见着朕的时候全都束手束脚,上了河堤,连叉个腰都不敢叉的?必然是觉得自己有了些过失!”
赵玖继续笑对,却一边说,一边转身从营房炕头拖过一个竹筐来,就在灯火下从中翻出一一个尚未拆封的信封,当面拆开。“所以,这些日子,朕确实让人细细检查了一番御营水军,相关汇报也收了许多……水军几个据点周边的地方官、你下面几个统制官都有相关文书……除此之外,朕还让你女婿领人去军中各处私下查探,问询军官、士卒、随军进士,乃至于周边军属、退役军士,各方各面都有……但这些讯息,朕并没有直接一条条看,而是让你女婿先一个人看完了,又让他给朕汇总了一番,专等你何时来见朕,咱们对照着讲……如何,是张卿先说,还是朕先说?”
张荣早已经听得目瞪口呆,但最后见到赵官家拿出自家女婿的信封来,到底是彻底羞赧起来,干脆插手低头相对:“难怪俺女婿不搭俺话,俺还凭白骂了他一番,说他不中用……也算了,还是俺先说吧!官家,俺最大一个错处,是让御营水军中起了菜魔教!偏偏碍于兄弟义气,没狠下心来清理出去!这是俺最大的错处,也是俺这些日子见官家时候心里怎么都捱不过去的坎!”
刚刚还一副云淡风轻的赵官家此时当场怔住……梁山好汉被明教感染了可还行?这战斗力莫不是得爆表?
然而,这种荒唐念头只是停了一瞬间,下一刻,这位官家便匆匆对着灯火去看虞允文的回报文书,果然在邸报式的汇总报告中,当头看到‘其一,军中沾染明教’之类的言语……却又当场喟然起来。
且说,赵玖已经执政五六年了,而菜魔教,或者说食菜魔教,又或者是明教、摩尼教……管他是什么名字……也算是早有耳闻。甚至,出于好奇,他了解的还比较深,但问题在于,了解的越深,他对待这玩意的心情就越是复杂。
首先,这玩意源远流长,成百上千年下来,里面的宗教逻辑已经很完善了,不比那些公开教派差哪里去,所以属于斩不断理还乱,禁不绝的那种……甚至有些道观、佛寺表面上是佛道,内里上就是个明教。
一句话,生命力极强。
其次,群众基础也很深厚,这玩意讲究一个团体自助,跟洞庭湖大圣一样,是有基层保险业务那味道的,甚至,说不定洞庭湖那里就是一种明教的变种……反正只要老百姓需要精神寄托外加基层经济互助,他就能立即冒出来,成大片的那种。
但是,也就是因为群众基础强,或者说能够组织发动群众,这就引出了明教第三个明显特征出来——暴动起义的温床。
不说别的,就是这个大宋,最大最近两场大规模起义,一个农民加渔民,一个农民加城市手工业者,一个荆襄,一个东南,一个钟相,一个方腊……其实如出一辙,都是一个套路,只能说方腊革命性比钟相强得多罢了。
“俺知道朝廷是禁绝食菜魔教的。”张荣看到赵官家当场变了脸色,也是愈发惭愧。“但俺发觉时,就已经有上百人,就有些为难……再加上他们只是吃素,出船做事也没耽误,俺也实在是没法忍下心来动手!”
“还是撵出去吧!”赵玖捏着书信喟然道。
“不用都斩了吗?”张荣微微一怔。
“洞庭湖降卒也没斩,东南现在还有成村成镇的人信这个,怎么可能都斩了?”赵玖苦笑以对。“撵出去,不许做兵就是!打散了,撵远点!况且这魔教只是标不是本……魔教也好,佛道也罢,之所以这么多人信,还是心中没有寄托,而魔教对生活清苦、缺乏宗族的小门小户,就更有意义了,说到底,是北方遭了一通乱,而儒释道又没那个本事面面俱到罢了,也跟咱们那日说捣冰的事有些相像……但无论如何,都不能留在军中,尤其是御营军中!朕绝对不能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