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放假前老秦千叮咛万嘱咐,让大家有自觉学习的心,不要想着有一时的放松。而弥月却没办法拥有这五天的假期。
她为了准备即将到来的统考,和所有美术特长生一起参加了为期五天的集训,地点在郊区的一所大学。
她会选择艺考这条路,还是因为文化成绩欠佳。
当然画画也是她一直以来的爱好。
她也希望这次统考能考个好成绩,那接下来的半年,就可以全身心的复习文化课程了。
收拾东西出门的时候,弥月最担心的就是宋砚。
家里就留下他一个人,弥月怕他就知道待在房间学习,不好好吃饭。
很不放心的再三嘱咐。
让他一定要按时吃饭,一定不能饿肚子。
冰箱里存了很多的菜,速食品也有不少,当然,如果不自己做,那就点外卖。
虽然知道自己说了那么多宋砚也不一定会听,可是该嘱咐的还是要嘱咐到位。
不然她总是放不下心。
宋砚也没说什么,只是点头答应。
弥月觉得他的答应很敷衍。
甚至是,他可能根本就没有听她在说什么。
集训地点离家有一个小时的车程,弥月到的时候是下午六点,夕阳西下,淅淅沥沥的下起了小雨。
温度骤降,可她却没带厚衣服,幸好跟同行的女孩子借到了一件厚外套,不然要冷死在郊外。
弥月一下车就把所有装备都穿上了,花了一小时收拾东西,然后就正式开始集训。
说来也巧,这次体育生也出来集训,和他们在同一个地方,连住的宿舍都邻近。
上课的时候,弥月透过教室窗户,看到一群人在外面训练,就穿着背心。
看着就冷。
晚上十一点第一次课程结束,弥月从教室出来,双手僵硬的不行,不停的搓着。
这天气也真的是,一下子变得那么快。
她晚上手冷的差点没拿稳画笔。
弥月缓了缓后,还是拿出手机,给宋砚发消息。
【你晚饭吃了什么?】
那边没有回,估计是在学习根本没看手机。
两人之间聊天记录寥寥无几,一翻就到头的那种,而且也是弥月发的多,宋砚基本上就回一个【好】。
【真的好冷啊,我没带衣服过来,快被冷死了。】
弥月和他发消息抱怨,边走边发抖,后悔自己为了行李轻一点就少拿了衣服。
果然人还是不应该犯懒。
总穿着别人的衣服也不是一回事,而且看这趋势,还有再继续冷下去的可能。
是冬天真的已经到了。
弥月一路走回了宿舍,都没看到宋砚回消息,对着手机屏幕轻叹了口气,转头去和同宿舍女生聊统考的事。
“弥月你现在文化成绩够好的了,就算不走艺考,再努力一把都能够到211,压力没我们这么大。”
同寝室的圆眼女生叫做赵瑶,高二才开始学画画,因为文化成绩不好,把所有的希望都压在了省考上。
她希望能上个二本就够了。
最怕的是白忙活一场,花了这么钱,付出这么多时间,最后半点收获都没有。
“没有。”弥月摇头,也很苦恼。
她想去的学校,需要她付出更多的努力,是现在这些还远远不够的。
第8章
.
意外
不怕,马上不冷了。
近至腊月,温度骤降。
宋砚照例在凌晨五点起床,一打开窗户,寒风扑面,刺骨的往人脸上刮。
昨天还能只穿一件单薄的毛衣,今天就得套上棉袄了。
宋砚拿了一本英语词典,站在窗边,开始背单词。
他有自己的学习计划,每天早上会被三十个单词。
英语是他的短板,他要往上拉分数,能多则多。
到五点半左右,基本上就差不多了。
以往他这个时候就开始做题了,可今天破天荒的,他拿起了抽屉里自己几乎没怎么碰过的手机。
手机是弥月之前的旧手机给了他,说是方便联系,但他拿到之后,没怎么用过。
一直放在抽屉里,一个月只充一次电都完全够用了。
微信里联系人不多,十个手指头数的过来,其中聊天页面中,却只有弥月一个人。
还有几条未读的消息。
显示已经是两天前了。
宋砚点开,看到她发的几条消息,神情渐渐凝滞。
她碎碎念说了好些话,但他的视线却停在了最后一句话上。
弥月说,她没有带厚衣服,快要冷死了。
这几天温度确实很低,是显而易见的降温,天气预报显示,马上就快要接近零度了。
一下子降十几度。
宋砚盯着手机屏幕。
房间窗户他还没关,一阵风陡然吹进来,往身上每一个角落钻,冰寒的手脚瞬间没有了温度。
少年眉心皱起,眸间担忧,盯着窗外好一会儿,转身出了房间。
上到二楼,推开了弥月房门。
弥月没有锁门的习惯,甚至很多时间连房门都不会关,总是虚掩着。
哪怕是她不在家的时候。
宋砚直朝着衣柜走过去。
他从里面拿了两件厚外套,拎在手里,径直下楼。
背包只有那么大,装下两件外套,已经很勉强了。
宋砚拿手机搜了一下地址。
是在柏市一所大学的新校区,已经临近郊区,坐公交过去的话,都要转上好几趟车。
斟酌了下,还是坐大巴方便。
车站离这里不到一公里,他坐大巴过去,一个多小时能到。
于是宋砚出门了。
.
宋砚到车站的时候还太早了,没考虑到这个时间点的问题,车站的车都还没有开始运行。
于是他又等了半个小时,坐了最早的一班车。
九点左右,他就到了。
宋砚来到柏市一年,几乎没出过远门,每天就是家和学校,除了学习,也没有其它的事情。
他对市区的路都还不熟,更别说郊区了。
还得拿手机开着导航,边走边找。
看导航显示也不远,走路过去的话,十五分钟就能到了。
只是路越来越窄,不像市区那么宽敞,路边风景不错,越近乡村,越给宋砚一种熟悉的感觉。
他来柏市一年了,还没有见到过这样的地方。
宋砚脚步渐渐就慢了下来。
前面是上坡,有个奶奶蹬着三轮慢慢开了过来,到上坡时,她显然吃力,踩不动了。
喘着气,连车子都渐渐的不动了。
老人的背影孤单瘦弱。
宋砚把背包往上背了背,大步走过去,一手扶住了车。
少年虽然瘦弱,又只有一只手,可力气却不小,往上推着用力,车子肉眼可见的又继续动了起来。
十多米的一段路,宋砚全程推着车子往上,到平地时,他才松开了手。
寒风凛冽,他却出汗了。
老人家回过头来,连连说“谢谢”。
“小伙子真是辛苦你了。”老人家一双手在这冬日里已经冻的皲裂,往口袋里揣了揣,拿出两个糖果,往宋砚手里塞。
“来,乖孩子吃糖。”
宋砚不想要,可奈不住老人家硬往他手里塞,他没办法,只能收下了。
“谢谢。”
老人家要离开,宋砚顿了下,又说:“天冷风大,您小心。”
确实,越到郊外的地方风越大,这路又不好走,确实要小心。
老人家离开后,宋砚看了眼导航,发现自己绕路了。
这导航也不知道怎么回事,说这里有一条小路,但明明没有,他回过头去走,又提示他要重新规划路线。
附近也没人,不然还能问路。
宋砚只能往回重新找路。
写着十五分钟的路程,他绕了快半个小时,才找到了校区的侧门。
他没给弥月发消息,直接进去了。
新校区还在建设中,宽阔空荡,一眼望过去,就只有几座孤零零的大楼,这个时候这个天气,学生也很少,安静的可怕。
宋砚之前听弥月说过,他们集训是在设艺学院,这个时间点,估计还在上课。
设艺边上就是篮球场,体育生正在训练。
篮球砸到宋砚脚步,肖倬跑过来捡球,一眼认出他,笑着朝他打招呼。
“一起啊。”
男孩子都有招呼别人一起打球的习惯,特别是冷不丁一下看见眼熟的人。
之前宋砚不肯参加篮球赛,让二班丢失了参赛资格的事,他们整个年级的人都知道。
肖倬还挺好奇的。
男孩子打篮球那不是天生就会的事嘛,宋砚为什么宁愿被那么多人骂,也不肯参加比赛。
“咱们现在没在上课,就休息时间玩玩呢。”肖倬见宋砚不理,解释了一句,又招呼道:“来呀,打一场。”
宋砚摇头。
肖倬也就是问一句,没一定要强求什么,既然宋砚没这个意愿,他捡了球也就转身要离开了。
就在这时候,赵瑶从教学楼跑出来,一眼看见肖倬,停下来,慌的不行。
“你看见弥月没有?”
肖倬皱眉,疑惑的摇头。
赵瑶脸色发白,快急哭了。
说话开始颠三倒四。
“我们一大早去生壶山写生,中途弥月说她有事要先走,我以为她回来了,可是刚刚上课她没来,我又去宿舍找了,也没看见她。”
“我都找遍了……发消息不回,电话也打不通。”
赵瑶还替弥月打了掩护,才瞒过老师,现在弥月不见了,她一是担心,二也害怕。
万一弥月是在山上出了什么事,那……
赵瑶简直都不敢想。
她赶紧出来找,抱着一丝希望,她或许已经回来了。
“生壶山的哪里?”肖倬还没说话,宋砚已经出声问了一句。
少有的见他情绪波动了起来,黑眸里瞳仁缩紧,手上拽着背包,手指也一下子捏紧了。
“南边的小路上去,半个小时的路程,我们在那写生。”
赵瑶回答:“再上面路很陡了,而且天这么冷,我们也——”
赵瑶话没说完,宋砚人已经离开了。
肖倬放下篮球,神色也紧张起来。
“这件事你还是去告诉你老师,万一弥月她真出什么事,光我们也解决不了。”
说完他也转身,大步往后跑。
.
生壶山就在校区南门后不远。
因为紧挨着生壶山,新校区也被叫做生壶校区,这个天气冷,寒松独立,是写生的好去处。
宋砚背包很重,他背着已经走了一路,可上山的步伐和速度半点不减,如履平地。
边走边在给弥月打电话。
一直都显示无人接听。
打不通。
他眉头锁紧。
生壶山这么大,他也不知道弥月究竟在哪里,或者说,到底在不在。
不过越往上面走就越冷。
底下可能还有四五度,到山上海拔越高,越趋于零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