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18px
字体 夜晚 (「夜晚模式」)

第107章

    12月12号,赵和刚去钱朵家做客,12月24号,钱朵来赵和刚家里做客。

    定亲的日子选在来年3月份。

    他们双方都没有急切的要尽快结婚的想法,于是初步把日子定在了明年国庆。

    第285章

    又一年,商量旅游事

    国庆的日子是木三娘说的。

    但是,她这么说,是察觉出了孙春菊的潜意思。

    明年国庆,赵和刚种猕猴桃到底成不成,就有结果了。

    如果成,自然是皆大欢喜,双喜临门。

    如果不成,这门亲事或许有波折。

    是的。

    或许会退婚,但也不一定会悔婚。

    如果是今年之前的孙春菊可能会毫不犹豫的选择退婚,但是经过了打击之后的孙春菊也学会顾虑其他了。

    对此。

    林素娥丝毫不意外。

    这才是她认识的孙春菊,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让她完全不在乎家境是不可能的。

    就这一点上,林素娥是支持孙春菊的,女孩子想要嫁个好人家享福,不想要陪着丈夫吃苦受罪,是人之常情。

    扯远了。

    好在木三娘一家都是心胸开阔的人,也会换位思考,没有将孙春菊的小心思放在心上。

    ……

    24号是平安夜。

    25号是圣诞节。

    当然,如今还没有流行过洋节日。

    25号,林素娥一大早去买了一堆好肉好菜,因为今天孩子们正式放寒假了。

    这代表新年要来临了。

    当晚。

    全家人一起吃了个团圆饭,吃得差不多了,林素娥清了清嗓子:“寒假有一个月左右,我想问大家想不想出去玩儿?”

    赵振礼第一个举手:“想!”

    他如今正是坐不住的时候,每天都精力旺盛。

    赵振信一脸期待的看着她:“妈,我这次考了班里第5名。”

    闻言。

    林素娥哪里听不出来他的潜意思,这是提醒自己别忘了答应他的事情。

    “放心,没忘。”

    她回答,又看向其他人问道:“暑假才去了海市,其他人还想去海市玩儿吗?”

    赵春兰第一个表态:“我都可以。”

    赵振仁连忙附和:“我也是。”学校课业很重,这次寒假也有繁重的任务,但是他不愿意错过和家人们难得的旅行机会。

    赵振义微微皱眉:“海市都去过了,其实我这次想去深市看看。”

    好儿子!

    林素娥又惊又喜:自己还打算去深市买房呢,担心他们都不想去深市,那她也只能少数服从多数。

    赵玉兰:“去深市。”

    听完,林素娥陷入了左右为难。

    她心里暗道:总得有人陪着小四才是,否则自己去外面玩儿也玩不开心。

    赵凤兰冷不丁出声:“我带振信去海市。”

    这话一出。

    所有人看了过去。

    赵凤兰笑着对林素娥道:“其实,我已经和赵老师约好了,寒假过去一边让赵凤澜给我补课,一边跟着学赵老师学习怎么做编剧。”

    “我觉得还挺有意思的,编剧和写是互通的。”

    “而且,《我的父亲母亲》正在筹备改编成电视剧,要扩情节。”

    林素颜又惊又喜:“改编成电视剧?好事情哦~”

    她可是知道的。

    经典大IP会不停地被翻拍,赵凤兰的就有成为经典的潜能。

    赵振礼竖起大拇指:“二姐,你太厉害了吧。”

    赵玉兰深以为然:“又是电影、又是电视剧,二姐,你真了不起。”

    都是女孩子。

    她一向将两个姐姐当作榜样。

    如今,看着赵凤兰的眼神都要冒星星了。

    赵振仁几人附和。

    赵凤兰被看得脸颊泛红。

    赵振义突然叹了一口气:“可惜,我们村里没通电,否则买个电视机,可以每天追凤兰写的电视剧。”

    林素娥赞同。

    是啊~

    镇上有电线,大晚上也很亮堂。

    火锅店是通了电的,可以开灯、接电话、用冰箱、电风扇……十分的方便。

    可惜,没有电有钱也没用,一个电器都没法买。

    赵振礼叹息:“可惜~”

    “我们村什么时候能通电哦,要是通了电,就能买电风扇了?”

    “不仅,还可以买电冰箱,到时候夏天多买些冰糕放在里面,每天都可以吃,不用等着卖冰棍的来了,吸溜~”

    林素娥看着他的馋样,无奈的摇了摇头。

    通电?

    她记得,上一世水口村通电是在1994年,还有10多个年头呢。

    上一世,村里不富裕。

    而富裕的村庄,可以早些通上电。

    想到这里,他暗暗道:“这一世村里先富裕起来,是不是能早些通电?”

    “毕竟,村里通了电,能够更好的赚钱……”

    她无法给出答案。

    赵振义泼了盆冷水:“还远着呢,镇上都没有普及电,更不要说乡下了。”

    农村可是浩如烟海,城镇是数得过来的,到现在还有一大半城镇没有通电呢。

    听到这话。

    赵振礼皱着小脸。

    林素娥看得好笑:“这有什么?不说你大姐的店铺有电,要是以后镇上修新房子能买卖,我买一套,咱们天冷天热都可以过去住。”

    镇上修房子是哪一年来着?好像是1986年动工,1988年完工。

    也没几年了。

    说到一开始的正题,她清了清嗓子:“既然大家都不反对出去旅游。”

    “那凤兰带着小四去海市制片厂,剩下的咱们去深市玩儿。”

    “没有意见吧?”

    众人纷纷点头。

    赵振礼欢呼:“哇哦,太好了,又能出去玩儿了。”

    “等开学,我又能和同学们聊深市了,他们一定羡慕死了。”

    闻言。

    林素娥脸色一正:“老三,可以和同学们说旅游的事情,但记住,不能嘲笑别人不能去,知道不?”

    就是2000年之后,能每年带着全家旅游的家庭也是少数,在这个年代,更是凤毛麟角,林素娥不想太高调了。

    其实,现在她带孩子们去旅游,在村里也挺出格,但一是个体户没有负担,二是知道未来发展趋势胆子大。

    言归正传。

    赵振礼严肃点头:“知道。”

    赵玉兰赶忙道:“妈你放心,我会看着哥哥的。”

    赵振信紧跟其后:“我也是。”

    赵振礼瞪了他们一眼:“我都答应妈了,还用你们监视我?”

    赵玉兰吐了吐舌头。

    赵振信嘿嘿一笑不搭话。

    赵振礼气。

    他瘪嘴:“妈~”

    林素娥站在两个小的那边,老三实在是不靠谱。

    “你弟弟妹妹说得也没错。”

    赵振礼撅起小嘴。

    林素娥没理他,对大家道:“事情说完了,可以散了。”

    第286章

    深市行1

    商量完毕。

    林素娥第二天早上便去县里面买火车票。

    这次,预计耍一个星期。

    经大家的一致意见,最好买3天后的票,这样还能在家里待几天。

    毕竟才放假,不管是大的小的都要去见见朋友,聚聚会聊聊天。

    于是。

    林素娥就买了29号下午1点钟的票,要坐30个小时的火车,才能抵达深市。

    赵凤兰和赵振信的票也买在同一天,也是下午,不过是下午2点钟的车,比他们要晚一个小时。

    说起深市。

    它的前身叫宝安县,最里面的经济开发区前身不过是一个旗下不起眼的一个小镇,因为里面的人都打鱼为生,因此也叫做小渔村。

    1979年1月,撤销宝安县,改为深市。

    1980年8月,《广省经济特区条例》批准在深市设置经济特区。

    刹时间,全国的人都涌向深市,导致那个地方变化一日千里,很快有了城市的模样。

    回到家。

    林素娥和赵凤兰开始准备路上的吃食。

    零嘴、卤味、煎饼、包子、茶叶蛋……应有尽有。

    一晃。

    29号到了。

    10点钟,一家人大包小包的出发,赵振仁和赵振义分别骑着一辆三轮车。

    这是火锅店运货的车。

    自行车到底位置太少,能装的东西也少,正好年初的时候开了火锅店,每天食材、煤炭用得多,人力搬运太费劲儿,挣了钱之后林素娥大手一挥买了2辆三轮车。

    村子里住着,一家旅游的事情也瞒不住村里人。

    “三婶,又出去玩了?”

    林素娥:“嗯。”

    “三婶,这出去一趟可要花不少钱吧?”

    林素娥:“钱赚来就是花的,能让孩子们多多见见世面就值了。”

    “三婶,我可羡慕你啰,也不晓得我这辈子有没有机会出去旅游~”

    林素娥:“咋个没有呢?我听说你买了1000株猕猴桃树苗,等明年赚了钱就出去旅游去。”

    “哈哈哈,谢三婶吉言了,要是我真的挣了钱,一定带全家出去耍一次。”

    “……”

    林素娥辈分高,但这么高调,到底有人看不惯。

    “挣了点钱就要不完了,大手大脚。”

    “可不是,太腐败了,完全是资本主义作风。”

    “也就是现在环境好了,要是换作以前,她们一家都讨不了好。”

    “我就是赚了钱,也不会这么浪费。”

    “败家婆娘!”

    “就惯孩子吧,以后养出一群没出息好吃懒做的就安逸了。”

    “……”

    都说了,林素娥现在在村里很多人眼里威望极高,听到有人说她的坏话,立马不爽了。

    “胡说八道啥子?”

    “啥子资本主义作风?这个可不许胡说。”

    ”懂不懂尊敬长辈,三婶可是老一辈。”

    “我看你们就是酸,人家三婶赚到钱是她的本事!

    “就是。”

    “三婶人多好,还带我们一起发财,你们这些人胆子小心眼小,不敢和我们一起贷款种果树,还叽叽歪歪,恶不恶心?”

    “明年我们赚了钱,你可不要去求三婶!”

    “……”

    这一切。

    林素娥一家都不知道。

    这边。

    几人穿过大兴镇,先去了火锅店,赵和红和陆成军等在门口。

    看到他们,立马迎了过来。

    赵振仁和赵振义停下。

    林素娥笑着道:“快上来吧,待会儿辛苦你们把三轮车开回来。”

    赵和红摆摆手:“小事儿一桩,三婆。”

    陆成军话很少,只是摇了摇头。

    “和红,你跟我坐。”林素娥笑了笑,安排道:“小陆,你坐老二那辆车。”

    两人听话坐上去。

    三轮车不大,但是挤他们一家9口人,加上赵和红、陆成军2个人还是绰绰有余的。

    继续启程。

    赵和红偷偷扯了扯她的衣袖:“三婆。”

    林素娥诧异:“啥子事儿?”

    赵和红有些害羞:“三婆,我听说深市那边现在很发达,不仅有国内的好东西,国外的也有。”

    “我上次看到一个客人带了条丝巾,特别漂亮,问了一下是从深市带回来的,这次你们去深市耍,能不能帮我带一条回来?”

    林素娥挑眉。

    果然没看错人,是个疼媳妇儿的。

    林素娥一口答应了下来:“行,没问题。”

    “那个丝巾那个牌子的?长什么样子……”

    赵和红一一告诉了她。

    一旁。

    赵凤兰感叹:“没想到和红哥这么疼媳妇儿,是个好男人。”

    赵玉兰挨着她,闻言深以为然:“对。”

    赵凤兰笑了。

    “你个小丫头片子懂什么?”

    赵玉兰不服气:“我什么都懂!不要小看我们小学生好不好?”

    赵凤兰好脾气哄道:“是是是,二姐说错话了。”

    赵玉兰立马被哄好。

    她想着赵和红描述的丝巾样式,脑海里已经有了一个模板,暗暗道:果然是很好看,如果秦师父也会做这种丝巾,肯定很受欢迎吧?

    ……

    11点半。

    一行人抵达了蒲县火车站。

    赵和红和陆成军骑着三轮车准备返回。

    林素娥喊住他们:“要到中午了,先不急着回去,吃了饭再回去吧。”

    陆成军想拒绝:“婶子,不……”

    林素娥不容拒绝:“我请你们。”

    最后。

    一家选了一间面馆。

    她进去一看,面露诧异:“老板,你家有牛肉面?”

    如今虽然改革开放,但国

    家还是以农耕为主的经济,牛作为耕种工具来说非常重要,是不允许杀了买卖才是的啊~

    但是,这家店敢这么光明正大卖牛肉面,那肯定是合规合法的。

    闻言。

    赵振仁几人也露出了好奇的神色。

    老板也不是第一次听到这个疑问了,笑呵呵的解释:“是这样,县里养牛场今年发出新规定,每个月对外出售10头牛,不要票,都可以买。”

    “我就是从养牛场买的。”

    闻言。

    林素娥几人恍然。

    她道:“那行,你给我们上10碗大份牛肉面,都要大份的牛肉。”

    重生之前,牛肉是随便可以吃的食物。

    但是重生之后,都两年了,她还没有吃过一次牛肉呢。

    想必孩子们也没吃过。

    这次遇到了,一定得让他们尝尝。

    老板喜笑颜开:“好嘞~”

    第287章

    深市行2

    很快。

    牛肉面上来了。

    林素娥看着碗里红彤彤诱人的牛肉块,迫不及待夹了一个在嘴里,怀念地眯起了眼睛,心里感叹:“就是这个味儿,好久没吃了~”

    其他人也纷纷开吃。

    “原来牛肉是这个味道?好特别。”

    “有股奇怪的味道,应该就是牛的味道。”

    “好吃。”

    “我喜欢吃牛肉。”

    赵振礼严肃道:“我宣布,从今天开始,我最喜欢的肉就是牛肉。”

    众人看着他这么活宝的样子,都忍不住笑了。

    “哈哈哈……”

    气氛欢乐又温馨。

    吃过饭。

    林素娥看了一眼手表,已经是12点20了,差不多可以检票进月台了。

    于是。

    两方分开。

    这边,他们检票进站,赵凤兰和赵振信的票虽然要晚一个小时,但是林素娥还是让他们一起进去了。

    很快。

    他们那辆火车到账了。

    迎着火车的轰鸣声,林素娥不放心的叮嘱二女儿:“拉着你弟弟的手,一定不要松开,把东西看好。”

    “我到了之后会给你们打电话。”

    她知道上海制片厂的电话,到时候直接打过去。

    赵凤兰严肃点头:“妈你放心吧。”

    “……”

    30个小时的车程,林素娥自然还是买的卧铺,又是一个包间,总共6张床。

    现在就7个人。

    赵春兰和宝珠母女肯定是睡一张床,实际上就是一人一张床。

    除了宝珠,赵振礼和赵玉兰最小。

    为了安全起见,他们两个睡在最上面的床上。

    林素娥和赵春兰母女睡第二层。

    赵振仁和赵振义睡最下面,不仅可以警卫,还可以帮忙干活儿。

    长途旅行自然是疲倦的。

    30个小时之后,30号晚上7点钟,一行人下了火车。

    这个时间点了,火车站还是车水马龙,到处都是行色匆匆的行人,男女老少应有尽有。

    许多人背着大大的包袱。

    不是外出打工、就是来进货的。

    周边几个省摆摊卖衣服、杂货等都是来深市进货。

    林素娥:“先找个旅馆睡觉。”

    大家纷纷点头:“好。”

    坐火车就是躺着也睡不安稳,大家都一脸疲倦。

    林素娥没选择火车站附近的。

    不管是那个年代,临近交通枢纽的住宿都很贵。

    刚在火车上问了乘务员,他推荐了一个地方。

    出了站。

    她直接拦了3辆人力三轮车。

    “师傅,麻烦去东门老街。”

    “好的。”

    东门老街是个杂货街、夜市,十分的热闹,也在市中区。

    抵达东门老街。

    大晚上了,依然灯火辉煌。

    这里和他们村儿完全不一样,村里一到夜晚天地一片漆黑,只有星星点点的烛火透着微弱的光,衬得整座村庄如同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一般。

    但是。

    几人都很淡定。

    毕竟,不论是北京还是海市,都不比这个差,已经看惯了。

    几人匆匆越过,最后看到了旅店。

    住宿费不高,一晚上一个标间4块钱,她不差钱,要了4间房。

    先交了一晚上的钱。

    各自回房。

    林素娥和小闺女一间房,给她脱了衣服收拾好,看上了床,给她攒好被子,她这才歇停下来。

    很快,进入了黑甜的梦乡。

    一夜好眠。

    第二天,31号早上,一家人都恢复了精神。

    赵振礼激动道:“外面好热闹,听说今天是大集,我们正好赶上了,出去逛一逛深市的早市吧。”

    海市和京市她去的时候都没有逛过早市。

    林素娥赞同:“你这主意不错。”

    赵振仁也道:“正好没吃早饭,出去看看有什么好吃的吧。”

    “……”

    一行人走了出去。

    街上十分热闹,时不时有炊烟升起,一派生机勃勃的样子。

    赵振义拿着相机使劲儿按快门,看得林素娥心惊胆战,生怕擦出火花来了。

    不过。

    这个早市真的很美。

    往里走,除了买吃的,就是服装店、电子产品专卖店和诊所。

    所有东西混杂在一起。

    但却构成了和谐有生命力的画卷,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和谐双生。

    深市的早餐种类特别多:艇仔粥、皮蛋瘦肉粥、及第粥、濑粉、拉肠、猪肠粉、炒牛河、海鲜云吞、云吞面、牛肉丸粿条、煲仔饭、烧卖、虾饺、凤爪、糯米鸡、蛋挞、叉烧包、流沙包、萝卜糕、马蹄糕、白糖糕、豆浆油条、牛杂汤、鸡蛋饼……

    看的人眼花缭乱。

    林素娥给每人10块钱,自己想吃什么买什么。

    原本她打算随便买点儿吃。

    结果孩子们买了第一个都要孝敬她,一样一口都饱得不行了,最后,撑得走不动,一家人找了个地儿休息。

    “哇~”

    “那边也是深市吗?看起来好漂亮。”

    “全是高楼,比我在北京和海市看到的还要多得多

    。”

    “哪儿呢?”

    “是很好看。”

    闻声,林素娥看了过去,神色复杂:“哪儿不是深市。”

    闻言。
← 键盘左<< 上一页给书点赞目录+ 标记书签下一页 >> 键盘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