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
马文才之前已经有了想法,“徐之敬若没事肯定也是设法去盱眙和我们汇合,此地离盱眙不知多远,但我们行船已经行了一半路,应该是没多远了……”他抚着脖子上挂着的锦囊,看了眼远处的河道。
“临川王的人肯定沿着河道在找我们,之前商船上的人都是他们安排的,自然也知道我们要去盱眙,官道不能走了,我们要走小道过去。”
马文才也有些头疼。
“得找到合适的人带路,或是混到哪里一起上路,否则说不定半路上就被人截了。”
“这,这两天不能到处走,先避开风头。”
虚弱无力的声音突然响起。
“梁山伯!”
“哎呀梁山伯醒了!”
傅歧和祝英台惊喜地扭头。
被放在树下的梁山伯此时睁开了眼睛,精神依旧不太好,但眼神倒是清明,看着马文才,才一开口,所有人都僵住了,恨不得他还没醒。
“马兄,我们的盘缠还有多少?”
马文才没想到他醒了先问这个,看了看祝英台,却见祝英台摸了摸全身上下,只露出尾指带着的一个小小的装饰玉环。
“我身上就剩这个了,出事的时候我在甲板上吹风,没带什么散碎银钱,就算有,下水一冲也什么都没了。”
看向傅歧,傅歧直接摊手。
“我钱都放在梁山伯那保管的……”
梁山伯闻言苦笑。
“我身上倒是绑着一个钱袋,只是一觉醒来衣服都换了,我绑在腿上的钱袋,有谁看到了?”
梁山伯这话一说,几人都是一脸懵然。
“什么钱袋?”
马文才努力回想。
“……好像没看见过。”
“你衣服不是我换的,是好心的船工换的!”
一直负责照顾梁山伯的祝英台,立刻举手表明自己的清白。
“谁说你拿钱袋了!”
马文才恨铁不成钢地敲了她一记。
“那不是落到了水里,就是被船工趁机摸走了。”梁山伯听到答案有些失望,缓缓开口:
“那我现在,身无分文。”
“我只带着一把防身的匕首出来了,项上锦囊里是先生交给我的蜡丸。我腰上的玉佩只剩下一个,要到了城里才能想办法换钱。”
马文才干脆地说出了自己的所有家当。
“我,我有些钱……”
疾风突然有些脸红的回答:“我,我有把私房钱放在鞋里的习惯……”
马文才一喜,而后皱眉。
“鞋里?”
“呃……没多少钱,我们的钱都是细雨管着的,也就……”他脱了自己的鞋,摇了摇,一边掉下来一块小金锭。
“就这么多!”
“赶紧把鞋穿回去!”
马文才捂着鼻子叫着。
难怪他浑身湿透了都不肯脱鞋!
“哎,在考虑哪条路去盱眙之前,还是先想想怎么活下去吧……”
梁山伯看着面前一群养尊处优的公子哥,头痛欲裂。
金子目前不能换食物,也不能换钱,可他们却面临着最简单也最艰巨的问题……
他该怎么让他的同窗们适应逃难般的生活?
第130章
自甘其后
放在少年们面前的困难很艰巨,他们不但没钱,没人,没坐骑,最麻烦的是除了梁山伯,他们都没有独自“生活”过的经历。
马文才和傅歧自是不必说,一脚迈八脚出的主儿,傅歧最落魄的时候也不过就是断了月度,可学馆里粗使的学工把该干的都干了,梁山伯后来也来了,马文才又帮着,就没断过粮。
祝英台这身子没吃过苦,而上辈子最大的苦也就是月底没钱了白馒头加老干妈,挨饿的经历几乎没有。
可现在这一干少年,昨天中午落水,折腾了一天到晚上还惊魂未定,现在已经是第二天的早晨,一个个饥肠辘辘却无物裹腹,窘迫潦倒可想而知。
好不容易熬到天亮了,几个少年看着河道上停着的船舶一个个开走,傅歧不由得发出了一声嗤笑。
“还真是怕惹麻烦,走的真快。”
“他们能放我们走,已经够厚道了。”
祝英台裹着出来时拿的一条毯子,替几个船工说话。
“也未必是想救我们,我们明显身份可疑,要是搜船时搜到什么不对,他们一船的人都要倒霉。也许救了我们几个‘肥羊’会得到些好处,可没到手的好处跟已经在面前的危险比,还是差了点。”
马文才表情平淡,“不过他们毕竟对我们有救命之恩,等我等脱困,还是要设法感谢一番的。”
感慨了一番,还是要继续赶路的。他们一行人被水冲到下游,如今只要记得往上游的方向走就是。梁山伯虽然虚弱无力,但有疾风搀扶,也还不至于到了拖累人的地步。
他们就这么走了半天,一路上一个人都没有看见,越走越是心虚,越走越是疑惑,最终停了下来。
“马文才,我们走的方向到底对不对?”
傅歧饿的走不动了,左右张望,“这一路别说商旅了,连个流民都没看到,见了邪了吧?”
“方向没错。”
马文才抬头看了看太阳的方向,无奈道:“为什么会没人,我哪里知道,我也没来过这里。”
这条道明明也不是什么荒野无人之处,至少没杂草有路说明走的人不少,好生生的没人,当然会心里七上八下。
很快的,他们就明白了为什么这条路没人。
“老大,有人来了!”
“总算有人了!”
“大伙儿上啊!有什么傅歧还在纳闷之时,前方草丛里蹦出七八个汉子,手中都拿着鱼叉爬犁等“武器”,一个个张牙舞爪地冲上前来。
“兀那小子!给我乖乖把钱拿出来!”
“给钱饶命!”
说实话,遇见这种事,一般人也许真的会惊上一惊,更何况是几个十来岁的少年,可马文才也算是经过大风大浪了的,傅歧是一副“老子敢日天日地”的脾气,京中宫乱第一个想的都是直接抄家伙上,这一群面黄肌瘦的家伙是真不放在他们眼里。
于是一个掏了匕首,一个从地上捡了根木棍,马文才吩咐疾风照顾好两个病弱,直接正面就刚了上去。
从昨天起,马文才就憋了一肚子气,只是结局太惨烈,他又要顾及队伍里原本就惊慌失措的同伴们的情绪,这郁气就一直发不出来,如今来了一群自己找上门来打架的,挥着匕首就像是出水的蛟龙一般腾了出去。
傅歧虽然拉到腿软,可哪里怕一群比他还腿软的家伙,那跟木棍挥动的像是一把凶器,指哪打哪儿,一片惨叫。
可怜这一群“强盗”在这里守株待兔了这么久,刚开始还有落单的旅人从这里走,自从他们占据了此地之后,凡是知道点消息的都不往这来了,他们原本还能隔三差五做笔“生意”,现在饿的都要啃草皮,马文才和傅歧一出手,他们就知道自己要完。
刚刚看到傅歧的狗时,这群人还叫着“哎哟有只大狗能加菜喂!”,不过一时半刻,那叫唤声就变成了“哎哟我艹这狗会咬人!”
几乎都没费什么功夫,连疾风都没下场,地上已躺倒一片,这结局来得太快让祝英台都来不及喝彩……
梁山伯看着同样被“保护”在疾风身后的自己,再看着饿的两眼无神还能拳扫一片的马文才和傅歧,莫名有点淡淡的忧伤。
也不怪这些同伴每每把自己当成“弱质书生”,就算自己身长七尺也没用啊,这几位可真是“生龙活虎”,一比之下,能不弱质么?
见这群人被放倒,傅歧抬脚把那些鱼叉犁头踢得老远,又一个唿哨唤回了咬的正欢快的大黑,没劲地冷笑:
“就这么一群乌合之众,连把像样的刀剑都没有,还想着打劫?你倒是换把铁做的鱼叉再出来啊,拿着木叉木犁把小爷们当鱼呢?”
“呸,要不是修浮山堰把咱们的铁器都收去镇蛟龙了,我们能没铁叉用?我们今儿遇到硬茬认栽,要杀要剐随你!”
为首的汉子看起来三十出头,虽然饿的面黄肌瘦,可一脸凶气,显然是个情愿死也不要人瞧不起的类型。
“你打家劫舍倒有理了?感情小爷仗势欺人了?是小爷以多欺少了,还是仗着武器之利了?我是用铁刀了还是铁剑了?我们七八个一拥而上了?弱就弱,还逞什么英雄!”
傅歧踩着他的后背,翻了个白眼。
那汉子满脸不甘,虽想继续反驳,可傅歧说的字字属实,他们这么多人留不下两个孩子,还被孩子打的爬不起身,说到底就是技不如人。
怪就怪这一群人太细皮嫩肉,他们看走了眼。
“和他们废什么口水,哪有功夫在这里耗,赶路要紧……”
马文才的郁气发泄了不少,心情舒畅地一抖匕首上的血珠子,漫不经心地看了他们一眼。
也许是他抖匕首的表情太冷漠,也许是他说的话太有歧义,那些被他看见的“山贼”们都吓得发抖,拼命求饶。
“我们都是些苦人,活不下去才打劫的,求饶命!”
“小公子饶命,我们下次不敢了!”
“我上有老下有小,求公子别杀我!”
祝英台见马文才把这群人吓成这样,躲在疾风身后悄悄闷笑,不知道是同情他们还是可怜他们才好。
可惜马文才是个不爱听人废话的,给了傅歧一个眼色,就准备喊着对面的几人一起离开。
他又不是什么除暴安良的将军,对抓这些人见官没兴趣。
就这样的货色,也就打劫些落单的弱鸡,但凡有结伴同行的成年男子,这些脚步都饿软了的都要被人揍得满地找牙。
那些人原本以为这些不知道哪里冒出来的少年要“杀人灭口”,正心惊胆战着,谁料为首的少年用可怕的眼神扫了他们一眼后居然收起了匕首,从他们身边越了过去,刚刚松了一口气,就听见……
“等等!”
梁山伯突然出声,走了出来。
“怎么?”
马文才一挑眉,不知道梁山伯是要做什么。
只见梁山伯缓缓走到那“山贼老大”的身边蹲下,伸出了手,在他身上搜起了什么,他摸的仔细,连他身上隐秘的地方都摸过了,摸的那老大面如土色,这才露出一个让这些山贼吓哭的笑容。
“哎呀,他比我们还穷。”
他站起身,无奈道:“这头子都身无长物,看来其他人也没什么可搜的。”
什么世道!
打劫的要被反打劫啦!
梁山伯的话音刚落,被打断了一条腿的某个汉子顿时露出了庆幸的表情。
“啊,原来你身上有东西。”
梁山伯眯眯笑着,表情温和的走向那个汉子,又一次蹲下身去。
“是你自己拿出来呢?还是我搜出来?”
那汉子哆哆嗦嗦地看了马文才一眼,又看了看面前这“恶鬼”,咬了咬牙,从怀里掏出一个用油纸包着的胡饼。
“老六,你居然偷藏粮食!”
“哪里来的胡饼!你们不是说了什么吃的都没有了吗?”
那胡饼一出,几个汉子不由自主地咽了口唾沫,大叫了起来。
“你,你们管我哪里得来的!反正不是抢的!”
被喊老六的汉子心虚地回应。
马文才没想到梁山伯如此“装腔作势”是为了这个,心中涌起一阵复杂的感触。
说实话,他自诩不算是个君子,也许为了活下去也会不择手段,但却还做不出搜这些山贼的身获取所需的事情。
或者说,他就没想过还能这么做。
对于他来说,这些人太弱了,弱到连正视他们一眼都没心思。
梁山伯拿了胡饼却没住手,也不管其他同窗怎么看他,又在其他被放倒的山贼身上搜了一遍。
他有傅歧和马文才两尊大神护着,其他人连反抗都不敢,生怕被马文才这煞星嫌麻烦一刀栽了,只能任由他摸去了身上的粗盐和火镰火绒等物。
“我的盐!”
这时候盐是贵重之物,他们没有真的虚弱无力到不能动弹,全靠还有些盐能撑着,此时见盐被抢了,自然脸黑肉疼。
梁山伯取了他们身上所有能用的东西,这才罢了手,站起身来笑着说:“看你们的样子,大概是不敢进城的流民,在这破地方也不知道熬了多久了。现在陛下已经知道了浮山堰的事,各地县城开始接纳流民,也有富户施粥,你们还在这里打劫作甚?收拾收拾进城填饱肚子才是正经。”
他拍了拍手上的东西。
“至于这些,就当是你们的‘买路钱’吧。我们没把你们抓去送官,就是绕了你们一命,这些不值钱的东西能换七八条人命,也不算什么,是不是?”
“你说官府已经开始管这事了?”
之前被揍得最狠的汉子突然抬起头来问。
“啊,至少沛县已经收容灾民了。我们从南边来的。”
梁山伯说话态度和缓。
他轻声叹息:
“你们这么在外面混了这么久,该回家了。”
听到梁山伯的话,几个刚刚还满脸忿色的汉子突然身子一震,半天说不出话来。
年纪小的几个也不知道想到了什么,更是抹起了眼泪,一片哀戚的氛围油然升起。
之前他们好勇斗狠,傅歧和马文才倒还能安之若素,可现在这气氛这么沉重,几人反倒觉得不自在起来,只想着快点离开这里。
临离开前,梁山伯又问了那为首的汉子些什么,对方神色复杂,但还是一一回答,梁山伯诚恳地道了谢,这才上前追上几位同伴。
“你刚刚问了他们什么?”
祝英台好奇,凑过去问他。
“我问他们附近是不是有可以弄到吃的东西的地方,否则他们带着盐做什么?”
梁山伯笑道:“这些人还能弄到胡饼,而且看样子只是饿得东西不够分,不是一点吃的都没有,所以问了问。”
一听到“吃的”祝英台肚子就饿的不行,满脸期望地追问:“那问到了吗?”
梁山伯点点头,指着一个方向。
“那边有条小溪,他们有时候会在那等着,偶尔会有鱼游过,他们就靠抓鱼糊口。”
现在到处都是流民,小溪里即便有鱼也给上游的人抓的差不多了,能沿着溪水而下的鱼都不会太大。
他们人多,又都是成年男人,能吃饱才有鬼。
“有鱼?”
傅歧眼睛一亮。
“那还站着干嘛!抓鱼去啊!”
生鱼脍也是好吃的!
提到有办法弄到吃的,傅歧和祝英台都兴奋了起来,高兴地朝着梁山伯指的方向奔去,想第一个看到那条小溪。
倒是不急不慢的马文才和梁山伯渐渐并了肩。
“你倒是能屈能伸,居然能在这些劫匪手里既得了东西,还得了消息。”
马文才说话语气淡淡,既没有反讽,也没什么情绪,却让人摸不透他在想什么。
梁山伯却知道他多半是随口感慨一下,好脾气地说:“现在不是特殊时候么?我们身上连个引火的东西都没有,正好碰到这么群人,权当是老天爷送来给我们救急了。”
“你怎么知道他们是沛县之人?”
马文才就这件事想不明白,所以直接问了。
那些人听说“沛县已经收容灾民”,又听到他说“可以回家了”之后,居然会心神震动,显然有什么联系。
“惭愧,我见那几个人一见大黑那样的猛犬第一反应是抓来吃了,就猜测他们是不是沛县来的……”
梁山伯不好意思地笑笑,“我也是猜测,毕竟见到狗就两眼放光浑然忘了这狗是‘恶犬’的人不多。”
马文才一愣,没想到答案这么简单,哭笑不得。
“你这人,有时候真让人觉得可怕。”马文才语气中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羡慕,“你搜了他们身上所有值钱的东西,又用一张胡饼让他们有了间隙,可我看你走的时候,他们倒一个个把你当成了恩人一般,我是该赞你心思细腻过人,还是夸你挑动人心的手段高明?”
听了马文才的话,梁山伯倒没有恼羞成怒或被人戳破心思时的心慌,而是很干脆地承认。
“也不是我挑动人心,而是不让这些人彻底身无长物,他们恐怕只会一直在这里‘守株待兔’下去”
“遇见你这样性子刚正不欺软怕硬的士族还好,若是遇见正儿八经的硬茬,命肯定是要丢了。”梁山伯笑得无奈,“我不过是看他们年纪轻轻有手有脚,却不敢回去谋一条生路,索性逼他们一逼罢了。”
“你别想着法子夸我,我不是傅歧那好哄的。”马文才这么说着,嘴角线条却软了一些,“这么说,你拿光了他们的东西,他们倒要谢谢你不成?”
“哈哈,那倒不是,我们现在也确实需要这些东西啊。”
梁山伯狡黠地笑了起来。
“顺便嘛。”
“所以我才说你厉害……”马文才换了个词,还是同样的感慨,“那人能在所有人眼皮子底下藏了一块干粮,显然是和外面有联系,能这样偷偷周济一个盗匪的,不是亲人就是好友,所以他偷藏下一块胡饼,怕是早已经生出了离开的心思,要留做路上的干粮,只是一直不敢提出散伙的要求……”
“你把这人直接亮在了明处,那为首之人也不是傻子,自然知道人心已经散了,再这么带着一群生出退意的人打家劫舍迟早要出岔子,所以他才问你是不是沛县已经开始收留灾民了。”
马文才说,“与其那时候一意孤行被同伴抛弃,不如顺势而为,领着这些人一路回去,他就还是众人的首领,依然被一群信服他的人拥戴。甚至大家都没了指望,要比以前更加依靠他。”
马文才越是分析,越发觉得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
“只不过是山野间一打劫的饥民乡勇,都有这样的审时度势的决断,轻易就能聚集一批乡勇为他所用,实在是不能小瞧了这些乡野村夫之流……”
梁山伯见马文才明白过来了,也只是点头而已。
“所以他们那个能捕鱼的地方对他们来说已经没有用了,他们都要离开了,自然先去寻给了胡饼那人的帮助,再设法回沛县去。”
说罢,他又不动声色地夸了马文才一记。
“马兄说我可怕,又说我厉害,可能把这一切看透却不说破的你,难道不是同样厉害么?你看看傅歧和祝英台……”
“他们不需要明白这些。”
马文才眼神温柔地看向前方:“我把他们带出来,子云先生又不在,就要好好把他们带回去。梁山伯……”
他扭过头,第一次发自内心地正视这位“同门师兄”。
“我在。”
梁山伯的脸上依旧是惯有的宽厚笑意。
“傅歧长于直觉,祝英台长于才学,而我长于决断。但我们三人的天赋,也许在之后的路上都起不到什么作用,毕竟我们都没有在民间生活过,更没有度过这样艰难求生的日子。”
马文才并不是个狂妄自大之人。
“所以……”
他身上还披着船夫给的厚麻衫,看起来有些落魄狼狈,可对着梁山伯行着士族的躬身礼节时,却依旧可以窥见那个风度翩翩的贵公子风采。
“接下来的行程,还请梁兄助我一臂之力,渡过难关。”
马文才的脸上并无不甘之色,就刚刚那件事情,已经可以看得出梁山伯的心胸谋算,他不是不能做到梁山伯这样,可他却不能做到梁山伯这样,收尾完美到毫无“后顾之忧”。
他们现在不能再节外生枝了。
作者有话要说:
“在下愿听从梁兄教导。”
看着面前躬身的马文才,梁山伯脸上一贯的笑意突然微微一敛,继而浮现出复杂的表情。
“原来你也会为了自己在意的人低头……”
片刻后,梁山伯在心中叹道,上前一步,虚虚扶起了躬身的马文才。
在马文才寻求答案的眼神中,梁山伯又露出了那和煦的笑容。
“……好。”
小剧场:
马文才:(内心)祝英台和傅歧要出了事,祝家庄和建康令就能第一个撕了我,不行不行,梁山伯再奸猾,也得抱住这条腿同心协力!
梁山伯:(内心苦涩)原来你也会为了自己在意的人低头……呜呜呜既然是真爱为毛要拒绝她!
马文才:黑人问号脸。
祝英台:黑人问号脸*2.
第131章
不问姓名
马文才是个信守承诺之人,他既然说了接下来的行程要以梁山伯为主导,自然就不会喧宾夺主,但也不会对什么事都袖手旁观。
这也不是他突如其来的决定,其实从梁山伯问他们身上带没带钱开始,他就知道这段受罪的日子,靠他一人是撑不下去的。
他可以保护同伴、审时度势,也能处理各种纷杂的人际关系,可说老实话,这些本事在“一文钱憋死英雄汉”的情况下,除非他去卖苦力,否则换不来钱,也换不了填饱他们肚子的东西。
可梁山伯却能。
在他还没有反应过来这些可笑的“山贼”代表着什么的时候,梁山伯已经把他们没有想到的东西全想到了。
这是生存的智慧,自己远不及他。
但是他可以看,可以想,可以学,等他学到了这门本事,他日假如有一天自己落魄了,未必不会感激这段日子的颠沛流离。
所以当傅歧和祝英台找到了那条小溪时,梁山伯说了句“看样子要下去抓鱼”,马文才也没有啰嗦,下摆一掀,脱了鞋袜就去小溪里抓鱼了。
这时候的溪水刺骨的寒冷,梁山伯身体还未痊愈,马文才在水中拦了半天,一条鱼都没捞上来,感觉跟个傻子一样,无限的挫败感。
最后还是祝英台聪明,在小溪最湍急的地方用石块和木头垒了一个小小的拦水坝,那些小鱼顺水而下,到了坝低搁浅游不过去,被众人从从容容捞了起来,没一会儿就抓四五条小鱼。
“这些鱼能吃吗?大黑回来!”
傅歧看着被丢上岸还在蹦跶的鱼,满脸茫然。
他看到这些鱼,那些在家中被管事么折磨的噩梦片段似乎又悄然而至,耳边也有什么在嗡嗡嗡,嗡嗡嗡。
“小郎君,这鱼是烤呢还是煮呢,是切片还是切断,是放葱姜还是糖醋?是腌渍了还是生鱼脍?是去刺还是不去刺……”
看着这些鱼,傅歧结结实实打了个哆嗦。
“冷?赶紧擦擦脚上去穿鞋。”
马文才从溪水里爬出来,见傅歧打着哆嗦,担忧又病倒一个。
“我哪有那么弱不禁风。”
傅歧虽然嘴里这么说,但还是老老实实依言而行。
爬上岸后,傅歧看着那些鱼,脸上是便了秘的表情:“怎么吃?生吃?”
“千万别生吃!还记得徐之敬之前诊断的那么多得了腹虫的人吗?”
祝英台吓了一跳,腹虫就是寄生虫,这时候得了,就不得了了。
“得熟着吃!”
“熟着吃?”
傅歧看着蹦跶的那些小鱼们,看向了梁山伯。
与此同时,马文才也一起看向梁山伯。
被“万众瞩目”的梁山伯呆了下,嘴角居然露出一个可以称得上“宠溺”的表情,认命的笑了笑。
“那好吧,我们吃熟的,你们去找点干柴来。”
就在傅歧和祝英台屁颠屁颠去找烧红的干柴时,梁山伯已经借了马文才的匕首,蹲在小溪边把这些鱼开膛破肚,将内脏掏的干干净净,鱼鳞也刮了个干净。
不但如此,他还捡了许多大小合适的石片石块,也用水一一洗净,擦干后丢到了疾风升起的火堆里。
有那些流民的火镰火绒在,原本最困难的生火变得没那么麻烦了,梁山伯将之前冷硬的胡饼掰成几份、串好,再加上放在烧红的石头上烤熟的小鱼,没有等多久,众人鼻端就传来了让人饥肠辘辘的香气。
“梁山伯,你真是居家旅行必备!”
祝英台由衷地称赞,不说别的,这一手厨艺不得了。
傅歧似乎是没想到鱼还要开肠破肚,还能弄出那么多都内脏来,再看梁山伯将洗干净的叶子摆在石头上,将烤熟的鱼和两边已经烤的微脆的胡饼放在叶子上,推给面前的几人吃。
“吃吧,鱼没腌制过,可能有点腥,鱼皮若焦了就撕了,会苦。好在有盐,应该不会太难入口。”
马文才是个食不厌精之人,可是现在也顾不得这么多了,肚子太饿,估计生鱼他现在都能吃下去。
可梁山伯显然照顾到了他的情绪,无论是深秋里不知在哪弄来、洗的干净滴绿的狭长叶子,还是烤的绝对有卖相的鱼和胡饼,都让人食欲大增。
“这摆盘,倒有些野趣。”
马文才似夸非夸的说了这么一句,伸手接过了草叶。
梁山伯笑笑,见所有人都拿到了吃了,这才自己拿起了一块鱼吃了起来。
这鱼自然不能跟各家做的烤鱼比,也比不上会稽学馆里那些善做鱼类的厨子,但大概是他们饿的很了,鱼又新鲜,一个个竟觉得美味无比,恨不得连鱼骨都啃了个干净。
尤其是祝英台,啃着那烤的外焦里脆的胡饼,竟找到了几分烧烤摊里烤干馒头的感觉,只可惜没有孜然和胡椒粉,胡饼也太硬了点,吃的噎人,否则一定更好。
托梁山伯的福,几人吃饱喝足,可惜没有容器,不能烧水,只能喝点溪水解渴。
祝英台原本想说生水也不干净,后来一想溪水是流动的水,也许会好点,而且总不能一点水都不喝,只能任由他们以溪水解渴。
吃饱喝足,休息了一会儿,梁山伯看了看日头,起了身。
“我们要在天黑之前找到落脚的地方,荒郊野外有狼和其他猛兽,最好不要露宿。”
他说,“我问了之前打劫之人,他们说走一段路就有一座寺庙,我们去看看,也许那些僧人会暂时让我们歇脚。”
山野间有不少苦修僧人的野寺,这些僧人自给自足,和外面那些香火鼎盛的寺庙并不一样,不过也因为如此,这些寺庙很少接待外面的香客,只顾修行。
梁山伯其实也只是想碰碰运气罢了。
就算那寺庙不让外人挂单,至少有个屋檐,在屋檐下窝一夜,也比荒郊野外要好。
按照之前那些人的指引,他们终于在太阳下山前找到了那处野寺,这寺庙确实不大,但也不是在什么荒僻之处,离官道也不远,只不过山门紧闭,连个匾额都没有,甚至不知道是什么名字。
马文才定了定神,上前去敲了寺门,没过一会儿,门开了,一个小沙弥的脑袋从门中伸了出来,好奇地对外张望。
见是一群衣着古怪风尘仆仆的少年,小沙弥抓了抓脸,奇怪地问:“诸位施主何事敲门?”
马文才知道他们这半儒衫半麻袍的打扮不像是什么正经人,可是也没办法,他们被船工救上船时衣服都湿透了,只能暂时借了船工的衣服穿着,最后到下了船,也只有一半衣服烘干了,鞋子更是不能看,说句不好听的,丝履还好,皮履都是靠体温烘干的。
为了让自己看起来不像是歹人,他挤出最诚恳的笑脸,解释着:
“我们是出门游学的士子,行船时半路翻了船,好不容易上了岸,行李和辎重都丢了,同姓之人也走散了,只能沿路寻找家人同伴。如今天色已晚,找不到可以安身的地方,只好腆着脸来借个宿。”
那小沙弥看了看这个,又看了看那个,大概不好自己做主,把门又掩上了,只听得门内小沙弥略带紧张的喊叫声。
“师兄,主持!有施主求宿!”
马文才听这小沙弥去喊人了才松了口气,望了梁山伯等人一眼,安静的束手而立,等着人开门。
大概过了一刻钟左右,门又一次开了,里面出来个年纪很大的僧人。
南梁僧人的僧衣都是黑色的,这位主持也不例外,寺门里出来的僧人无论是沙弥也好,和尚也罢,衣服都已经洗到发白,倒让马文才等人有点疑惑。
今上是个尊佛的,天下佛寺的僧人无论是沙弥还是主持,每年都有布施僧衣僧鞋等物,僧人只要有牒的,还可以去官府领米领田,怎么会洗到衣服都发了白?
那老和尚大概已经有七八十岁了,眼神慈祥,身体却大概不太好,走起路来颤巍巍的。
他用那双温和的眼神看了看面前几个孩子一眼,尤其在马文才额间的红痣上多看了几眼,大概见他们有些紧张,微微笑了:
“诸位施主寻到这里便是有缘,你们一路行来应该也疲累了,请入寺歇息吧……”
梁山伯来之前曾问过那些劫匪,他们说这寺庙香火并不鼎盛,显然不靠香客过活,所以众人都做好了被拒绝的准备,却没想到如此容易,于是一个个都有些错愕。
倒是那老和尚后面的沙弥性子活泼,见所有人都愣着倒笑了起来:“你们怎么还站着啊,进来呗!”
诸人这才如梦初醒般进了寺中。
这寺庙不大,但大殿和客堂都有,殿中佛像只是泥塑木雕,并未塑金身,台前供着鲜花和鲜果,地面和四周都打扫的很干净。
鼻端嗅着佛香的香气,眼前是佛寺里修建的幽雅整齐的树木,这一群少年之前又是逃命又是离散而惊惧的内心,竟不知如何一点点沉静了下来,似乎是得了某种心灵上的安抚。
梁山伯几人都不信佛,马文才因为“重生”的原因更是不进寺庙道观,这次来也是万般无奈,但既然进了人家的寺庙,被人收容,自然还是要进殿点上一炷香,感谢寺庙和“佛祖”的庇护。
老和尚后来便没有出面,小沙弥说等会儿要做晚课,将他们引到了后院一处禅房,有些不好意思地说:“我们这简陋,人最多时也就五个人,也很少留客,这间大禅房给你们住吧。”
这屋子说是禅房,其实就是间空屋,干净倒还干净,就是地上只有几个蒲团,连个可以御寒的铺盖都没有。
但马文才涵养好,脸上一点不满的神色都没有,反倒真诚的感谢,倒让那小沙弥更不好意思。
没过一会儿,那小沙弥又来了,小小的人儿抱着几床被子和毯子,一进来就放在地上。
“这是我出门化缘的师兄的,别弄脏了!”
祝英台实在喜欢这个七八岁大的小沙弥,把他拉过来揉搓了一把,笑嘻嘻地谢了他,又让他闹了个大红脸。
马文才咳嗽了一声,让祝英台停止了胡闹,再次谢过。
小沙弥大概很少见这么多人,见大家都看着他,又羞红了脸,闷着头跑了,引得祝英台撒下一片笑声。
这一路沉闷的气氛,到现在才算轻松了一点。
他们又累又困,这禅房里什么都没,连盏油灯都没有,好在禅房外院子里还有木桶和口水井,梁山伯四下寻找找了个木盆,一群人草草在水井边擦洗了一下,便回了屋子休息。
就在他们睡下后不久,这野寺的寺门又一次被人敲开了。
刚刚做完晚课的老僧人和他的徒弟去开了门,见门外是一群持着火把和灯笼的官差,不由得眉头紧蹙。
“这位大和尚……”
为首的官差还算客气,往里看了一眼,按章办事:“我们是南衮州都护军的人,现在在捉拿水贼,那些水贼可能乔装打扮上了岸,大约是几个十六七岁的少年,请问这位大和尚,这些人可有经过这里,或者……”
他又多看了几眼。
“在你这里借宿?”
“我这野寺一向不接待香客。”
主持表情严肃但语气温和地回答:“所以没看过这位使君说的水贼。”
“当真没有?”
那官差背后一个差吏叫了起来,“这附近可只有你这能歇脚的地方!那些水贼可不敢进驿站!我看还是让我们搜搜比较好!”
听到这两人一个唱黑脸一个唱白脸,主持身后的青年僧人笑了,软中带刺地说:
“陛下有旨,天下佛寺无故不得擅闯,擅闯者以‘庶冲士’论,你们是要我们去告官吗?”
“你!”
那差吏大概是横行无忌惯了,见这僧人顶他,正准备给他个教训,却被为首的官差一下子拉住。
“算了,我相信几位大和尚也不会撒谎,出家人不打诳语。”
他不想跟和尚扯上关系,但凡能几十年立寺而不被夺了主持的寺庙,背后总有那么些说不清道不明的复杂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