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那时她便隐隐感觉安王对她的态度有些不一般,似乎对她存了些男女之情。但这个想法只出现了一瞬就被压下。
她跟安王只在幼时见过,再见面时她已是出嫁妇人,安王根本不可能喜欢她,那忽然出现的念头纯属自作多情。
可今日孟耀的话又将那个想法翻了出来。
孟耀说安王精心准备的礼物,说安王见她之后心情会变好,这都不是暗示,已经是非常直白的明示。
可孟耀此行,以及他所说的话,究竟是他擅自行事,还是得了安王的暗示?
“不,要么是我想多了,要么是孟耀会错意了,安王若喜欢我,怎么会连我送上门的银子都不收,硬生生放弃两家绑在一起的机会?”
宋令仪用一句话阻断自己的胡思乱想,然后叫来马车,直奔娘家而去。
明日便是筹款宴会,她得去看看她娘准备的如何……
第93章
捐款
八月初十,宋家下帖宴请京中有名的富商。
因宋明如今在御前行走,宋家女儿宋令仪又在北戎战事立下大功被封公主,因此来赴宴的客人委实不少,未到巳时便有宾客登门。
第一个来的客人是奚望娘家大伯母的侄女蒋氏,七拐八绕的算起来,勉强也能称得上一句远亲。
蒋氏看到站在门口迎客的柳氏和奚望婆媳二人微微有些失望。
宋家最值得攀附的那人并不在。
给柳氏请安,又跟奚望打过招呼之后,蒋氏笑问:“今天是宋家第一次在京城举办如此盛大的宴席,公主纯孝,应该会来撑场面吧?我还想着早早过来,第一个给公主请安呢。”
柳氏知道今天赴宴的客人大半都是冲着女儿来的,但蒋氏说的话也忒难听了。
什么叫公主纯孝,会来撑场面,若公主没来,就算不孝了?
柳氏低头抚了抚衣服上并不存在的褶子,奚望见婆婆的模样,挺身而出:“公主身份贵重,即便要来也是压轴,岂有让她早早过来等客的道理?表姐想要给公主磕头,一定会有机会。”
奚望的话落音,柳氏就接过话头:“蒋夫人,今日贵客不少,我担心令谦媳妇一人应酬不来,便只能先请你去厅内休息,我在这儿陪着令谦媳妇迎客,如有招待不周,还请见谅。”
蒋氏刚进门便被宋家婆媳下了面子,心里憋闷,早早准备好的恭维话也不想说了。
宋家用女儿的姻缘当梯子才换来立足京城的机会,有什么可傲的?
还有那个宋令仪,虽被封了公主,却是个生不出孩子的和离妇,就算身份再高又如何,也掩饰不了她作为一个女人的失败!
蒋氏将自己哄好,扬着下巴跟着仆妇离开。
蒋氏走后,奚望低声劝柳氏:“娘,今天大好的日子,您可不能被这样的人影响了心情,一会儿开席之后我定找上蒋氏,今天她不掏一万两银子,别想出咱家的大门。”
柳氏闻言噗嗤笑了起来:“咱家是给边关无家可归的百姓们募集善款,到你嘴里怎么跟强买强卖一样?”
奚望哼道:“别人都可以讲究一个你情我愿,但是蒋氏必须强买强卖!”
婆媳二人小声说了两句便将这个插曲丢到脑后,继续迎客。
像蒋氏那样没脑子的人还是少的,绝大多数客人不管心里怎么想,面上都十分真诚的夸赞宋家人,对于宋令仪要来赴宴也表现出一副与有荣焉的模样,氛围十分和谐。
午时一刻,宋令仪踩着开席前最后的时间到场。
随着礼宾吟唱,宋明和柳氏带着所有宾客前来迎接。
“草民民妇拜见德宁公主,公主金安。”
宋明和柳氏是宋令仪的父母,自然不必跪拜,宋令仪让迎霜扶住奚望,对于其他人的跪拜则受得十分坦荡。
道了免礼之后,她跟在父母身后半步,目不斜视的穿过人群往府内走。
在她身后是公主府的婢女,婆子,护卫,加在一起足有三十六人,公主威严在此刻尽数彰显。
之前心里还存了些轻视的客人,都在此刻打起精神……
宋令仪到场之后就开席,众人之前以为的筹款宣讲并未发生。
吃过席后,宋明和柳氏请所有宾客移步后花园看戏,在点戏时,有人点了《太平城》的本子,话题便很自然的转移到北边的战事。
说起北边的战事,自然少不了宋令仪捐献嫁妆,以及在边关建善堂的事迹。
至此,终于进入宴会的重点时刻。
有个身形富态的中年妇人感慨:“此前听闻边关大胜,我心中庆幸,想着边关百姓总算不必再受战乱之苦,却未想过那些失去而去的老人和失去长辈的孩童该如何生活。公主在战后的善举,实在令我等钦佩不已,只恨不能与公主共同行善,帮助那些失去家园的人们早日过上正常的生活。”
“这有何难?”
坐在最前方的宋令仪回头,看着妇人笑道:“夫人只要有心帮助边关百姓度过难关,总有办法落实。正好此前我曾派人去了解边关各城镇的具体情况,夫人若需要,我给夫人送一份?”
这些人找上宋令仪,自然是因为宋令仪办善堂之事已经在皇上面前挂名,他们虽不指望皇上知道他们的善举,但多少也能沾些光。
若自己真去边关盖善堂收容百姓,几万两扔下去也听不到一个响,两相对比,孰优孰劣,一目了然。
而且宋家父女如今风头正盛,定是要想办法攀上关系的,今日捐款,便是最好的投名状。
还是那妇人开口:“公主,容民妇说句难听的话,我等虽有些钱,但是经过漫漫长路去到边关,不知还剩多少。去到当地建善堂,亦不知会受到何种刁难。若公主不嫌麻烦,民妇倒是想将善款交给公主,由公主手下的人去建善堂,想必会方便不少。”
宋令仪浅笑沉吟,但答案,众人都心知肚明。
宋家不想揽下此事,根本就不会有今天的宴会。
片刻后,宋令仪勉为其难的答应。
“公主仁善,我代青州苗氏捐一万两白银,希望边关百姓早日安定。”
说话的是蒋氏,她抢在问话的妇人之前,第一个开口捐款。
被抢白的妇人愤恨的看着蒋氏,出头鸟是她当,凭什么风头要被别人抢了?
“我代表彰德城谢氏捐白银两万两。”
说罢,她故意冲蒋氏嗤笑一声,好似在嘲讽蒋氏,那样少的钱也敢开口。
随着颇有火药味的两笔捐款,不少人纷纷开口,少的有捐五千两的,多的也有捐两万两的。
在捐款声音渐低时,霍景泓突然开口:“我代表六皇子捐款五万两。”
这话落音,众人齐齐看向霍景泓。
有人问霍景泓可是受六皇子指派而来,霍景泓回以微笑,默认了这话。
听闻六皇子竟然派人来宋家宴席捐款,大家的眼神顿时变得不一样。
原本以为是傍着公主做好事,没想到竟有皇子参与,那事情的性质可就完全不一样了!
好几个捐过款的开始追加数目,一直没没开口的也蠢蠢欲动。
宋令仪含笑将一切看在眼中,只等这阵高朝过去,再放另一个消息……
第94章
叛徒
宋令仪在心里默算,自从霍景泓开口,陆陆续续又有了十来万两善款,加上前面那些,差不多有三十万两。
京城富庶,此言诚不欺人。
有了这些钱,受战乱影响的边关六城二十六县,每处能分一万两。
一万两对于一座城来说不算多,却能帮助孤儿老小平安熬过接下来的寒冬。
待到来年春天万物焕新,总有新的生机……
刚将所有捐款明细登记在册,宋福管家便领着两个女子走进花园。
来人是熙和公主身边伺候的宫婢,奉公主之命送来善款两万两。
“公主说她久居宫中,即便想为边关百姓做些什么,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因此只能拜托德宁公主助她完成心愿。”
宋令仪示意迎霜接过春信递来的匣子:“让熙和放心,我一定会让这些钱落到实处,让边关百姓真正受益。”
春信又道:“皇后娘娘得知公主为边关百姓奔走筹款很是感动,对诸位善心人士亦大加赞赏,说君民同心协力,大周定能实现盛世。”
宋令仪闻言少不得一番客套,说不过是略尽一些绵薄之力,不敢居功。
但她身后之人却都没心思再听,心里盘算各异……
待到春信离开,宋令仪也回了公主府。
她若坐在那里,有些话可能就不那么好说出口了。
上了马车,宋令仪转头看向迎霜。
不用开口,迎霜就知道自己该做些什么:“公主放心,送您回府之后奴婢就去找青黛,让她将今日之事传出去。”
宋令仪补充一句:“再写两个新的戏本子,分别是京中善心人士踊跃捐款的义举以及边关百姓在走投无路之际收到善款后的感激之情。”
不管那些商户所图为何,反正实打实的出钱了,宋令仪并不吝于给他们歌功颂德。
……
傍晚,宋家来人传话:“公主,今日收到善款三十六万两,老爷又以您和宋家的名义各添了两万两,凑齐了四十万两。另外老爷已经着人写好榜,只等明日一早便张贴于宋家各处铺子。”
这都是提前安排好的事情,宋令仪并不操心。
如今她只担心给六皇子的那番歌功颂德能不能起到应有的作用……
且不论其他皇子听到消息后是何想法,六皇子本人还是十分开心的,眉飞色舞地拍着霍景泓的肩膀:“本宫一直觉得大表哥比二表哥要能干,事实证明本宫没看错人!”
霍景泓拱手谦虚道:“草民既然决定辅佐殿下,只当竭尽全力,毫无保留。”
表忠心的时候不忘黑一把霍景云,说完他又继续道:“据草民观察,德宁公主虽出身不高,但为人处世的手段是极厉害的,且她办事,不管大小都要闹得满城皆知,咱们若好好利用这一点,以后兴许能得不少好处。”
周怀安吃了年岁小的亏,处处被几个兄长压着,这是他第一次显于人前,激动难以自抑,浑身都充满干劲,想着必须趁此机会打个漂亮的翻身仗,也在庆元帝面前狠狠露把脸。
听了霍景泓的话后,他便吩咐霍景泓多多跟宋家接触……
当天晚上,几位皇子府的幕僚们都彻夜未眠,商量着要如何应对今日之事,是随波逐流还是视而不见,是掀桌砸场还是照搬宋令仪的套路另起炉灶。
经过商议,三皇子、四皇子、五皇子不约而同选择了视而不见,决定让此事淡化。
第二日早朝之前,三人十分默契的碰了个面,凑在一起小声对了答案,统一了立场。
只要别去搭理,很快会有其他热闹将此事压过去。
可当天上午,安王府的人便大张旗鼓找到宋家,捐了六万两银子。
因着安王此举,刚张贴没多久的捐款榜被撕下,第一个名字变成了安王周怀瑾,第二个名字是六皇子周怀安。
榜单更新,一群人立刻围过去看,人传人,消息就跟长了翅膀般飞遍全京城。
周怀安听到后气得砸了一套茶具,赶紧让人给霍景泓送信,必须将第一名的位置抢回来。
霍景泓还没来得及动作,当天下午,捐款榜单又一次更新,四皇子周怀辰登上榜单,以捐款四万两排在第三名。
如此一来,榜单前三就变成了周怀瑾,周怀安,周怀辰。
是夜,三位皇子府又开始商议此事。
三皇子周怀熙和五皇子周怀泽在家痛骂叛徒周怀辰。
三皇子府的幕僚听主子发了一通脾气后才开口安抚:“殿下,捐款一事毕竟是德宁公主发起,并不算多重要的事,即便最后只剩下您一个没有捐款,外面有些议论也无妨。”
“卑职先派人去北边做些准备,等年前将此事掀出来,百姓们便会说您行善不欲人知,付出不求回报,比如今扎堆跟着德宁公主的效果要更好。”
周怀熙摇头反对:“今日本宫陪父皇午膳时,赵德海将此事当做笑话一般说给父皇听,父皇夸了一句德宁有心,这便是表态。我若还装不知道,父皇怕是要不高兴了。”
幕僚知道了上面的态度,马上改口问:“依殿下看?”
周怀熙冷笑:“既然躲不过,本宫就要当头名,明日你便去宋家捐八万两!”
不过多出两万两就能压兄弟一头,这钱花得值!
五皇子府,周怀泽都不用跟幕僚商量,直接拍板要捐十万两。
周怀泽母家乃是传世几百年的家族,几经起伏,如今十分低调,但几百年的积累下来底蕴十足,周怀泽从不缺钱,因此掏钱十分爽快。
而四皇子府,周怀辰也在拍桌子发脾气:“本宫昨日才说过不要插手此事,究竟是谁去捐了钱?”
抛下老三和老五独自捐钱也就算了,分明是最后捐,却还比老二和老六少,这口气怎么能忍得下去?
周怀辰找六个幕僚一一对账,发现不是他们干的,然后又着人去后院问皇子妃和庶妃,发觉也不是她们干的。
这事情就有鬼了,究竟是谁出了这么大笔钱给他做人情?
“殿下,此事怕是只有宋家才知道,要不明日卑职去问一问?总得知道那人是谁,怀的是何等心思。”
周怀辰应下此事:“明日你带着银票去……”
第95章
上交
八月十二早朝,周怀熙、周怀辰、周怀泽三人碰面时,再没有昨日的友好氛围,见面便是冷笑,说话夹枪带棒,心里则想着将对方名字压在下头的畅快。
周怀瑾在一旁看着起得快、倒得也快的三人小联盟,不过冷哼一声,便将视线转移。
昨日是他找人假扮商户去为四皇子捐款,为的就是拆散联盟,逼剩下两人出手。
五个成年的皇子纷纷捐款,他们身后的势力也会被拉下场,到时候又能影响商户们再来一波捐款。
倘若事情顺利,宋令仪此次估计会募集超过百万两的善款。
宋令仪聪慧,自然知道如何利用这次机会从一个光有名分的公主变成一个有实力的公主,真正在京城站稳脚跟。
待到那时,他就该切断跟她的一切关系,然后去抢那个至高无上的位置……
中午,宋家的捐款单又一次更新。
捐款最多的是周怀辰和周怀泽,同样是十万两,但因为周怀辰是兄长,并且先捐款,他的名字便被写在前头。
两人之后捐了八万两的周怀熙。
再往后是周怀瑾和周怀安。
前五个名单,一水的全是皇子,实在让人意外。
这一次宋明联系了此前捐款的商户,因此榜单几乎贴遍半个京城。
一时间,几乎整个京城的人都在讨论此事。
接下来宋令仪完全不用出手,榜单上的几个名字足够有号召力,因此每天都有人找上门来,想要为边关孤寡老小出一份。
据说连京城周边的城市都听到了风声,不少商户跃跃欲试。
毕竟贴满京城的红榜就是免费的宣传,而且能跟皇子出现在同一张纸上的机会极其罕见,对于普通人家来说,是能放到祠堂供奉,并且烧给祖宗的荣耀,叫人如何能拒绝得了?
就在商户们又一次行动时,一些真心想做善事的夫人还有一些想要投机取巧的官员都给宋令仪递拜帖。
宋令仪看着日益增多的善款,内心有些慌乱。
最开始她只想着在每个被战乱影响的县城开个善堂,之后又想着再盖几座工坊,用以支撑善堂以后的开销。
可是不知不觉,善款的数目已经超出她的预计,再继续下去,绝非她能承受。
开弓没有回头箭,那些送上门的拜帖得接。
但她也得给自己想一条退路……
德宁公主府一改前些日子的低调,府中每日宾客不断,贴在京中各处的捐款单也越来越长,名字越来越多。
捐款单以金额排序,越在上面就表示金额越多。
如今榜首还是周怀辰和周怀泽占着,周怀安又补了三万两银子,跟三哥周怀熙并列第二,周怀瑾以六万两的名字排在第三名。
无人与皇家人争锋,但是安王之下的名字和金额却经常在变。
从五万两到五万五千两,五万八千两,再到五万九千两,一直到六万两终于确定。
长长的捐款名单过后,最下面的总金额也在浮动,从刚开始贴出来时的四十万两整,再到六十万两,八十万两,八十五万两,九十万两。